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 383驿路星火,民心相通

383驿路星火,民心相通

    《丝路通则》的颁布,如同为奔腾的商贸洪流修筑了坚实的堤坝,规束其方向,亦保障其畅达。明法堂内的唇枪舌剑渐息,但慕容冷越深知,纸面上的经纬,唯有织入市井巷陌、驼队马帮的日常,方能真正焕发生命。丝路合作总署的职能,悄然转向更细腻的层面——推动“民心相通”。

    这一日,总署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并非使节,亦非巨贾,而是一位来自吐蕃的青年画师,名为扎西。他风尘仆仆,怀中紧紧抱着一卷画作,眼中却闪烁着与疲惫身躯不符的炽热光芒。

    “总署令大人,”扎西用略带生硬的官话说道,恭敬地展开画轴,“我历时三载,沿丝路东行,将所见风物人情绘于此卷。并非为售卖,只愿此画能留于长安,让更多大乾子民,看见我们吐蕃的雪山、草原,看见我们与大唐一般无二的,对美与生活的热爱。”

    画卷绵长,色彩瑰丽。其上不仅有壮丽的雪域风光,更有吐蕃百姓赛马的英姿、纺织的辛劳、祭祀的虔诚,甚至细致描绘了吐蕃匠人如何用本地植物染出不同于大乾的赭红与靛蓝。笔触质朴而充满感情,跃然纸上的,是一个鲜活、立体、充满温度的吐蕃。

    慕容冷越凝视画卷,心中触动。他意识到,过往交流,多聚焦于物产技艺之“硬”实力,而如扎西这般,展现文化风情、精神面貌之“软”纽带,或许正是消弭隔阂、滋养友谊的甘泉。

    几乎同时,风染霜在长乐宫也收到了暹罗使团随行舞姬进献的一本舞谱。其上以精妙的图画与符号,记录了暹罗宫廷祭祀神灵的“娜迦舞”,姿态曼妙,意蕴深远,与中原舞蹈神韵迥异,却同样动人心魄。

    “皇兄,”风染霜携舞谱面见风澈,“丝路通则,规约行止;而此类艺术、见闻、生活之交流,则能沟通心灵。通则为骨肉,此则为气血。气血充盈,骨肉方能健旺。”

    风澈深以为然:“善!朕尝闻‘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何不借此东风,于长安设一‘万方艺苑’,不尚珍玩,专司陈列、展演诸国风物、艺术、典籍、民生?使长安百姓,乃至天下士子商贾,皆可观之、品之、论之,知我丝路友邦,非仅货殖之源,更是文明之友、性情之邻。”

    旨意下达,丝路合作总署立刻行动起来。“万方艺苑”的馆址选在了西市附近一处开阔之地。慕容冷越广泛征集沿线各国代表意见,确定展陈内容:不仅有扎西的《丝路行旅图》这样的民间创作,亦有波斯细密画、天竺贝叶经、草原皮革画、西域乐器、乃至各国特色民居的微缩模型、日常器皿、服饰样本。更特意开辟“艺演广场”,定期由各国艺人表演舞蹈、音乐、戏剧。

    消息传开,不仅在诸国使团中引起热烈反响,更在长安城内激发了空前的好奇与期待。

    开苑之日,人潮如织。长安百姓扶老携幼,士子文人挥毫题咏,商贾匠人流连忘返。他们在那幅巨大的《丝路行旅图》前,指点着吐蕃的雪山,惊叹其巍峨;在波斯琉璃器与诗歌抄本前,感受其华美与深邃;在暹罗舞姬曼妙的“娜迦舞”中,领略异域的神秘与虔诚;甚至在草原的毡帐模型前,讨论其构造的智慧。

    一位老儒生抚须感叹:“往日只知西域胡商,今日方知,彼邦亦有锦绣文章,赤子心怀。”一个孩童指着画上赛马的吐蕃青年,对母亲说:“娘,他们骑马的样子,和二叔好像!”

    语言的障碍,习俗的差异,在那些生动的图画、悠扬的乐声、绚丽的舞姿、以及充满生活气息的器物面前,似乎悄然消融。一种基于对彼此生活与创造的理解与欣赏,在无声地滋长。

    扎西的画作前,总是聚集着最多的人。他本人也被邀请驻留艺苑,为观者讲解画中故事。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旅人,成了长安城中小有名气的“吐蕃画师”。甚至有书院邀请他去讲授吐蕃绘画技法,他与几位大乾画师相交莫逆,开始尝试将吐蕃的浓烈色彩与中原的写意笔墨相结合。

    风澈与风染霜亦常微服至艺苑。看着各族百姓在此处好奇张望、友善交流,看着孩子们围着异国艺人学习简单的舞步,看着士子们为了一卷外国经典争论又释然,他们相视而笑。

    “皇兄,看来这‘万方艺苑’,竟成了另一部无形的‘通则’。”风染霜轻声道,“一部书写在民心之上的通则。”

    风澈颔首:“通则规范利益,艺苑沟通情感。利益与情感,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昔日桑蚕为媒,连接的是物;今日艺苑为桥,连接的是心。”

    丝路合作总署的卷宗里,关于“万方艺苑”的记录,不再是冰冷的条款与数据,而是充满了生动的故事:某位波斯学者在此找到了失传古籍的线索,某支草原商队因艺苑展演而获得了与大乾乐坊合作的机会,几位不同国度的年轻人在此结为挚友,相约共游丝路……

    慕容冷越站在艺苑的高处,望着下方熙攘、和谐的人群,心中充盈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他知道,这条横贯东西的道路,因有了规则的骨骼,更因有了民心相通的气血,已然超越了商贸的范畴,化为了一个真正休戚与共、文明互鉴的“命运共同体”。

    长乐宫的桑树,依旧年年吐绿。其荫庇之下,不仅是往来不绝的商队与使节,更是日益深厚的理解与友谊。驿路星火,已呈燎原之势,照亮的不再仅是前行的道路,更是彼此的心灵。这民心相通的华章,正以其最柔软又最坚韧的笔触,在历史的卷轴上,悄然书写着永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