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 381桑影新枝,经纬未来

381桑影新枝,经纬未来

    波斯琉璃的光华与联合研究的硕果,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璀璨的宝石,涟漪扩散,深远地影响了整个丝路合作的格局。长安“四方技艺院”的筹建诏令甫一颁布,便如同磁石般吸引了更多远方的目光。丝路合作总署的门庭愈发熙攘,慕容冷越案头的卷宗也愈发厚重,其中不仅记载着物资的流动,更开始充盈着智慧的碰撞与火花的记录。

    然而,风澈与风染霜的目光,已不仅仅停留在当下技艺的融合与创新上。那株矗立在长乐宫、萌发一切机缘的古老桑树,其沉默的影姿,似乎总在提醒他们追溯本源,思考更长远的未来。

    一日,风染霜轻抚着桑树粗糙的树皮,对风澈道:“皇兄,丝路因桑蚕而起,因交换而盛,因技艺交融而升华。然则,往来诸国,其桑种、其蚕性、其缫丝之法,是否皆有不同?其中是否蕴藏着我们尚未知晓的奥秘?若能汇集天下桑蚕之种质与智慧,是否能让这丝绸之源,更加丰沛,更加坚韧?”

    风澈闻言,眼中精光一闪。他深知,丝绸的根本在于桑与蚕,这是所有华丽锦缎与深邃染色的起点。“皇妹所言,直指根基。过往交流,多集中于成品与后期技艺,于这源头之本,探究反而不足。此乃固本培元之道!”

    一个更为宏大、也更为基础的构想,在帝皇兄妹的心中酝酿成型——“万国桑蚕苑”计划。旨在大规模、系统地搜集、引进、研究丝路沿线各国、各地区不同类型的桑树品种、蚕种,以及与之相关的种植、养殖、病虫害防治经验,并在大乾选择适宜之地建立专门的苑囿进行培育、杂交和改良试验。

    此计划由风染霜亲自督导,丝路合作总署负责协调,工部、户部及司农寺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项团队。旨意迅速通过驿路和往来商队,传向四方。

    消息传出,再次在丝路诸国中引起轰动。这一次,响应的不仅是渴望技术的国度,许多原本在高端织染领域并无优势,却拥有独特桑蚕资源的小国、部族也看到了机遇。他们拥有的,或许是耐寒耐旱的桑树,或许是能吐特殊色泽丝线的蚕种,或许是传承已久的独特养殖诀窍。

    数月之后,一场别开生面的“桑蚕贡”汇聚长安。来自西域戈壁的矮生抗旱桑树苗,来自吐蕃高原的耐寒蚕种,来自暹罗雨林叶片硕大的热带桑种,来自草原部落驯养的、能吐浅金色丝的野蚕后代,甚至还有来自更遥远国度的、记录着当地桑蚕习性与疫病防治经验的羊皮卷或贝叶经……各式各样的桑树插条、蚕卵、茧壳以及承载着经验的典籍,被小心翼翼地送入专门划出的皇家苑林。

    风染霜身着简便的衣裙,亲自参与到桑蚕苑的初期建设中。她与老农、异国使者、本土蚕妇一同观察不同桑树的长势,比较各种蚕种的食性、结茧特性。慕容冷越也时常到此,记录下各种资源的信息,并协调各方需求。穆罕默德王子更是带来了波斯帝国珍藏的关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蚕桑记录的抄本,提供了珍贵的历史参照。

    这不再仅仅是技术的交换,更是对农业文明根基的一次深入梳理与强化。大乾的司农官们如获至宝,他们发现,某些西域桑树的根系特性或可用于改良干旱地区的种植,而高原蚕种的抗病性或许能帮助解决平原蚕区的一些顽固病害。

    在广泛收集、初步培育的基础上,风染霜推动了更进一步的实验。她鼓励来自不同地区的蚕农交流经验,尝试将不同的桑叶喂养不同的蚕种,观察其对丝质、丝量的影响;她支持司农寺的官员进行小范围的桑树嫁接试验,希望能培育出集各方优点于一体的新桑种。

    这个过程缓慢而需要极大的耐心,远不如一件华美琉璃器或一匹新色锦缎那样立竿见影。但风澈和风染霜都深知其战略意义——这是在为整个丝路的丝绸产业,打下更广阔、更稳固、更具抗风险能力的根基。

    一日,风染霜在观察一批由暹罗桑叶喂养的吐蕃蚕种时,发现其结出的茧壳,虽丝量略减,但其丝纤维的韧度似乎有所增强。这个细微的发现让她兴奋不已,立刻召集匠人试缫、织造。最终得到的一小块绸缎,果然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柔韧质感,不同于以往任何丝绸。

    “皇兄请看,”风染霜将这块小小的样品呈给风澈,“此绸或不宜做宽袍大袖,但其坚韧,或可制为轻便戎装之内衬,或为特殊工具之蒙皮,甚至……或许可用于制作更耐用的船帆、绳索?”

    风澈接过这看似普通却蕴含新可能的绸料,仔细摩挲,龙颜大悦:“妙哉!由桑蚕之本出发,竟能衍生出如此新的方向。此非止于华服之美,更关乎实用之利、军国之需!此乃‘桑影新枝’也!”

    “万国桑蚕苑”的成果开始悄然反哺各方。耐旱桑苗被引种至西域,帮助当地扩大蚕桑规模;高原抗病蚕种的经验被整理成册,分享给吐蕃及其他有类似需求的地区;而那韧丝的研究方向,更是为丝绸的应用打开了新的大门。

    长乐宫的桑树下,风澈、风染霜与穆罕默德王子再次相聚。话题已从琉璃华彩转入了桑麻之本。

    风澈感慨道:“昔日,丝路承载的是成品与技艺;今日,我们更开始共筑这产业之根基。汇集天下桑蚕之种质智慧,如同为这条璀璨之路,铺设了更深沉、更稳固的基石。”

    风染霜望着苑林中欣欣向荣的各国桑苗,接口道:“经纬未来,不仅在锦绣文章,更在这桑影摇曳之间。唯有根基深厚,方能枝繁叶茂,让丝绸之光,照耀更远的地方。”

    穆罕默德王子颔首微笑,眼中充满敬佩:“陛下与殿下之远见,已超越贸易与技艺,直指文明存续与发展的命脉。能参与此盛事,见证由一株桑树引发的、如此深远的变革,实乃毕生荣幸。”

    古老的桑树依旧沉默,但在其荫庇之下,来自世界各地的桑苗正在扎根,新的希望正在孕育。丝路的故事,从一条具体的道路,延伸至无形的智慧桥梁,如今,更深植于这片沃土之中,向着更为广阔的未来,悄然伸展着它的脉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