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波斯秘色,琉璃辉光
草原的朔风犹在耳畔,丝路合作总署的门槛再次被来自远方的步履叩响。这一次的使者,与以往任何一批都截然不同。他们身着繁复华丽的锦袍,头戴缀有宝石的卷檐帽,眼眸深邃,髯须整洁,举止间带着一种古老文明特有的优雅与矜持。为首的是一位年长的学者,名为阿尔达希尔,来自西方那个传说中与大唐并称的庞大帝国——波斯。
阿尔达希尔并未急于展示礼物,而是先向慕容冷越行了一个极为标准的波斯礼节,声音温和而富有磁性:“尊贵的总署令阁下,愿光明与智慧常伴您左右。我们波斯,自古便是丝路上的行者与桥梁,见识过无数珍宝与技艺。大乾的丝绸,轻柔若云,令萨珊宫廷的月光为之失色;大乾的胸怀,宽广如海,令西域、雪域、雨林乃至草原皆沐恩泽。”
他缓缓展开一卷由波斯细密画师绘制的图卷,上面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大乾丝绸在波斯市场被争相购买的盛景,以及波斯工匠仿制大乾纹样的尝试。“然而,”阿尔达希尔话锋微转,眼中流露出学者的求真之光,“我们倾尽所能,却始终无法复现大乾丝绸上那几种独一无二的色彩——那是雨后初晴的天空之色,是深海之中龙宫宝玉的莹润之光,是晨曦穿透琉璃的迷离之彩。我们的智者认为,这并非染料之故,而是大乾掌握了某种不传之秘,或许是水质,或许是媒染,或许是某种唯有神州大地才有的神秘工序。”
他郑重地献上了一个用丝绸层层包裹的檀木盒。盒盖开启的瞬间,连见多识广的慕容冷越也不禁屏息。里面并非金银珠宝,而是数块色彩极其纯正、晶莹剔透的琉璃片,其蓝如浩瀚晴空,其绿如翡翠深潭,其紫如暮色烟霞,光华流转,几乎不似人间之物。“此乃我波斯顶尖匠师耗费心血烧制的‘法琅汉’琉璃,愿以此微薄之物,换取大乾那几种‘秘色’的染制奥秘。我们渴望的,并非简单的丝绸,而是创造那极致之美的智慧。”
消息传入宫中,风澈陷入了沉思。波斯,这是一个在技艺与文明程度上都与大乾旗鼓相当的对手,其琉璃、金银器、织毯久负盛名。他们所求的,已超越了物质交换,触及了核心技艺的深层秘密。
风染霜仔细观察着那些美轮美奂的琉璃,赞叹道:“波斯琉璃,名不虚传,其色之纯,其质之透,确非我朝目前所能及。他们以如此重宝求取染色之术,可见其诚意与执着。”她顿了顿,看向风澈,“皇兄,技艺交流,贵在互信与对等。他们展示了他们的巅峰之作,我们亦当有所回应。或许,这正是一个契机,让我朝染技在交流中更进一步,同时,也能获取那琉璃烧制的无价之术。”
穆罕默德王子此次神情尤为严肃:“陛下,阿尔达希尔是我波斯帝国科学院的首席学者之一,地位尊崇。他此行,代表着波斯帝国对知识与技艺的最高追求。若能促成此次交流,其意义远超贸易,将是两大文明在智慧殿堂的一次真正握手。”
风澈豁然开朗,朗声道:“善!丝路合作,非止于互通有无,更在于智慧碰撞,共攀高峰。朕准奏!”
一支前所未有的联合团队迅速组建。成员包括大乾织染局对“秘色”染制掌握最深的几位老匠人(他们掌握着利用特定地域泉水、特殊矿物媒染剂以及复杂浸染次数控制色彩的秘方),以及工部精通矿物与窑火的专家。风澈亲自下令,允许他们在可控范围内,与波斯匠人进行对等深度交流。
使团与联合团队沿着漫长的丝绸之路西行,经过熟悉的西域,越过帕米尔高原,最终进入了波斯帝国辽阔的疆域。
波斯的都城泰西封,其繁华与壮丽丝毫不逊于长安。高耸的拱门,宏伟的宫殿,遍布全城的坎儿井水系,以及集市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都让大乾的匠人们大开眼界。阿尔达希尔以最高的礼节接待了他们,直接将他们引至帝国科学院下属的工坊区。
交流在一种相互尊重、谨慎试探而又充满激情的氛围中展开。大乾的染匠们演示了如何通过控制蓝靛的发酵程度、叠加不同次数的黄色植物染,才能得到那变幻莫测的“天青”与“秘翠”;如何利用某种稀有的紫铁矿作为媒染,才能让丝绸呈现出那种独特的“琅紫”。他们毫无保留地展示了流程,但对于最关键的地域泉水特性与矿物媒染剂的精确配比,则仍有所保留,等待对方的对等交换。
波斯的匠师们则带领大乾的工匠参观了他们的琉璃工坊。那高达数丈的琉璃窑炉,那对火候精准到极致的控制,那运用各种金属氧化物作为着色剂的秘方,尤其是如何烧制出那种清澈无瑕、色彩饱和的“法琅汉”琉璃的技艺,让大乾的工匠们深感震撼。他们同样展示了过程,但对于窑炉的精确结构、温度曲线以及某些特殊着色剂的来源,也保持着最后的秘密。
这是一场顶尖高手之间的技艺切磋,是耐心与诚意的较量。
转机发生在一个傍晚。大乾的窑火专家在观摩波斯匠人处理一种用于产生深蓝色的钴料时,凭借其丰富的经验,指出其中杂质可能影响呈色,并提出了一个提纯的建议。波斯匠人将信将疑地尝试后,烧出的琉璃蓝色果然更加纯正明亮!此事极大地震撼了波斯方面。
阿尔达希尔当夜便召集了双方核心成员。他慨然道:“智慧的火花,唯有在碰撞中才能闪耀。我提议,我们不再拘泥于一点一滴的交换,不如共同设立一个‘大唐-波斯联合工坊’,汇集两国顶尖匠人,共同研究色彩与材质的奥秘。不仅限于丝绸与琉璃,还可涉及陶瓷、金属、纸张!我们将共享此地的一处优质水源,共同分析其成分;我们将共同改进窑炉,记录下所有的数据!”
这个大胆的提议,得到了风澈派来的团队负责人(一位极具远见的宗室子弟)的积极响应。联合工坊很快在泰西封郊外建立起来。大乾的染缸与波斯的琉璃窑比邻而居,两国的匠人吃住在一起,日夜探讨,记录下了无数珍贵的实验数据。他们发现,波斯的某种白铅矿与大乾的某种植物胶混合,能产生一种新的、更明亮的黄色染料;大乾的窑火控制经验与波斯的琉璃配方结合,竟能烧制出带有丝绸般柔和光泽的琉璃。
一年半后,当联合团队带着丰硕的成果返回长安时,他们带回的不仅是几匹染着前所未有、被命名为“波斯蓝”、“琉璃紫”的新锦,几件融合两国技艺、流光溢彩的新式琉璃器,更有数十卷记载着共同研究成果的厚厚笔记,以及一份由波斯皇帝与大乾皇帝共同签署的《泰西封联合研究备忘录》。
风澈抚摸着那光滑如玉、色泽梦幻的“琉璃紫”锦缎,又拿起一件内嵌金色纹样、仿佛将星空封存其中的琉璃碗,龙心大悦。“此乃真正的‘共攀高峰’!”他立即下诏,在长安设立“四方技艺院”,邀请波斯、乃至西域、吐蕃、暹罗、草原的匠人前来,以联合工坊的模式,进行更广泛的技艺交流与创新。
风染霜依据联合研究成果中的新色彩和新材质感,设计了一套名为“星辰瀚海纹”的图样,既有东方的玄奥,又有波斯的华丽,色彩运用大胆而和谐,仿佛浓缩了丝路上所有的夜空与珍宝。
丝路合作总署内,标注着“波斯”的卷宗最为厚重,里面不仅有技术资料,更有联合实验的记录和那份意义深远的备忘录。慕容冷越知道,丝路合作,至此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从技术的单向输出或简单交换,跃升为了顶尖文明的共同研发与创新。
长乐宫的桑树下,风澈、风染霜与穆罕默德王子共赏新锦与琉璃。风澈感叹:“昔日丝路,驼铃传递的是货物;今日丝路,使者交流的是智慧。这或许才是这条道路,所能承载的最珍贵的价值。”
穆罕默德王子微笑颔首,眼中映照着琉璃的辉光:“当东方的智慧与西方的秘术,如同经纬交织,其所呈现的,将是照亮整个时代的、文明的华章。”
夜色中的长安,因这些来自波斯的异彩和更深层次的智慧交融,显得愈发深邃与璀璨。这条以桑为媒起点的道路,已然化为一座无形的、连接东西方智慧巅峰的桥梁,其未来,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