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重活一次我要选择自己的人生 > 第 358 章 考察2

第 358 章 考察2

    腊月二十九下午,李毅飞正在听取春运保障工作汇报,孟子义神色有些凝重地敲门进来,附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李毅飞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随即恢复平静。

    他对汇报的交通局长点点头:“好,方案大体可行,关键是落实。你们先去忙吧。”

    众人离开后,办公室里只剩下他和孟子义。

    “消息来源可靠吗?”李毅飞的声音很低沉。

    “应该可靠。”孟子义语气肯定,“是我们在省报的一个朋友私下透露的,说接到线索,有人反映我们市在开发区引进的一个高新技术项目存在‘虚假投资’、‘骗取政府补贴’的问题,暗示是您为了追求政绩,把关不严,甚至……可能涉及利益输送。记者已经在暗中调查了。”

    这是个敏感的时刻。

    这样的负面消息,无论真假,一旦被媒体曝光,尤其是在他职务变动的关键期,足以掀起轩然大波,甚至可能彻底改变他的仕途走向。

    孟子义看着市长平静无波的脸,忍不住建议:“市长,要不要我……想办法跟省里宣传部门或者报社那边沟通一下?

    或者,我们先内部自查,主动澄清?”

    李毅飞沉默了片刻,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

    几分钟后,李毅飞抬起头,眼神里没有任何慌乱,反而有一种异常的清醒和冷静。

    “不。”他斩钉截铁地说,“第一,不做任何主动的沟通和公关,那样反而显得我们心虚,干扰媒体正常监督。

    第二,立刻组织一个由发改、审计、纪检监察人员参加的联合调查组,我亲自任组长,对这个项目的一切流程、资金往来、政策依据,进行最严格的复核。

    记住,是真正的复核,不是走过场!

    第三,调查组的工作全程保密,但在调查结论出来之前,项目方和相关部门,必须无条件配合。”

    李毅飞顿了顿,看着孟子义,语气加重:“我们要相信事实,相信组织。

    如果有人确实存在问题,绝不姑息;

    如果我们是清白的,任何污蔑也站不住脚。

    这个时候,自乱阵脚才是大忌。”

    孟子义怔了怔,随即明白了市长的深意。

    这不是消极应对,而是以退为进,以绝对的坦荡和对自己工作底气的自信,来应对潜在的危机。

    这需要何等的定力和勇气?

    “我明白了,市长,我马上去安排。”孟子义心中一定,转身离去。

    李毅飞独自坐在办公室里,窗外是灰蒙蒙的天空。

    他知道,这或许就是那双“看不见的眼睛”投来的又一次试探,或者说是考验。

    他几乎能感觉到那无声的目光,正落在他的脊背上,审视着他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风波。

    李毅飞深吸一口气,将胸腔里那一点因为被质疑而产生的郁气缓缓吐出。

    然后,他拿起电话,亲自拨通了发改委主任的号码,语气平静如常,开始部署那个秘密的复核调查工作,仿佛只是在安排一项再普通不过的年终检查。

    除夕当天,李毅飞按照日程,慰问了坚守岗位的公安干警、环卫工人和医护人员。

    李毅飞的行程排得很满,脸上始终带着温和而沉稳的笑容,与大家握手、交谈,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

    没有任何人能从他的举止中,看出他正背负着一个可能影响前途的秘密调查。

    晚上,他谢绝了机关食堂特意为他准备的小灶,和几位同样留在市里值班的干部、工作人员一起,在食堂大厅吃了顿简单的年夜饭。

    饭桌上,气氛轻松融洽,大家互相说着祝福的话,聊着家里的趣事,刻意避开了所有与工作、与人事变动相关的话题。

    李毅飞微笑着与众人碰杯,感谢大家一年的辛苦。

    只有坐在他身侧的孟子义,在市长举杯的某个瞬间,捕捉到他眼神里一丝极其短暂的飘忽,那目光似乎穿越了餐厅的窗户,投向了遥远而模糊的京城方向,但仅仅是一刹那,便又恢复了惯有的清明与坚定,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

    年夜饭后,李毅飞没有回市政府招待所的住处休息,而是让司机开车,再次悄无声息地来到了开发区。

    夜晚的开发区,大部分工地已经放假,灯火稀疏,显得格外寂静。

    只有几处重点项目的工地上,依然亮着灯,为了赶工期,部分工人还在寒冬夜里坚守。

    李毅飞让车停在远处,自己步行过去,站在一个土坡上,远远地望着那些在灯光下忙碌的微小身影和夜空中偶尔闪烁的蓝色焊花。

    寒风扑面,李毅飞却浑然不觉。这片土地,从最初的规划图纸,到如今的雏形初现,倾注了他太多的心血和期望。

    那个被质疑的项目,也在这片土地上。无论未来如何,这里都承载着水又市产业转型和未来发展的希望。

    李毅飞站了很久,直到手脚都有些冻僵了,才默然转身离开。

    大年初一,李毅飞值班。

    他很早来到办公室,批阅完春节期间的值班报告和紧急文件后,便铺开一叠稿纸,开始亲自动笔撰写《关于水又市产业转型升级与未来发展战略的再思考》。

    这不是一份需要立即上报的文件,更像是他对自己过去一年施政思路的梳理和总结,以及对这座城市未来的期许与谋划。

    李毅飞写得很投入,笔尖在纸面上沙沙作响,仿佛自己依然是那个将要长期主政水又的市长,需要为它的长远发展负责到底。

    时间在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中悄然流逝。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水又市举办了盛大的灯会,锣鼓喧天,人流如织。

    李毅飞出席了活动,与民同乐,笑容一如既往的沉稳得体。

    那个关于项目问题的秘密调查,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尚未有最终结论。

    而外界关于他职务变动的各种猜测,在一番喧嚣后,也因为迟迟没有官方消息而渐渐平息。

    很多人开始认为,或许之前的传闻真的只是空穴来风,李毅飞还将继续留在水又市。

    然而,只有极少数站在高处、掌握着信息链条的人才知道,那纸“另有任用”的批复,绝非虚言。

    一场更为周密,甚至带着些“压力测试”意味的考察,仍在继续。

    李毅飞在这段特殊时期所展现出的沉稳、担当、定力,以及应对突发质疑时表现出的坦荡与原则性,都如同涓涓细流,正被默默地记录、评估,最终将汇聚成河,决定他这艘航船,驶向何方那片更为广阔亦或是更加湍急的海域。

    元宵灯会结束后,李毅飞回到办公室,脱下带着寒气的外套。

    孟子义跟进来,递上一杯热茶,低声道:“市长,调查组那边有了初步结论。”

    李毅飞接过茶杯,温热透过瓷壁传到掌心。“哦?”他抬眼,目光平静。

    “经过严格复核,那个项目引进流程合规,资金使用清晰,政策享受符合标准,不存在‘虚假投资’和‘骗取补贴’的问题。

    所谓的‘线索’,初步判断是基于对政策理解偏差和部分不实信息的诬告。

    具体举报来源,还在进一步追查中。”

    李毅飞缓缓喝了一口茶,温热液体滑入喉咙,驱散了最后一丝寒意。

    李毅飞没有表现出任何如释重负的喜悦,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嗯,知道了。

    让调查组形成正式报告,按程序报送市委和上级相关部门。”

    “是。”孟子义应道,心里却为市长这份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气度深深折服。

    然而所有人都被蒙在鼓里,包括李毅飞自己。

    而这,正是组织用人的艺术与深意所在——在无声处听惊雷,于平凡中见真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