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四合院:从港岛混混到爱国大亨 > 第429章 河两岸,都要说我们的规矩

第429章 河两岸,都要说我们的规矩

    香港,和记大厦顶楼。

    办公室里的电视机正播放着晚间新闻,屏幕上,是福特总统在白宫玫瑰园发表讲话的画面。

    声音关得很小。

    “……为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我已决定,派遣国务卿先生,在本月内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两国关系正常化,展开具有历史意义的谈判……”

    王虎瞪着电视屏幕,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

    他猛地回头,看向坐在办公桌后面的陈山。

    “山哥!真……真他妈让他们去了!”

    梁文辉站在窗边,手里捏着一份电报。

    电报是路透社的快讯。

    他的手心有点湿。

    “比我们预估的时间,提前了至少三个月。”

    梁文辉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电视屏幕的光。

    陈山关掉电视,办公室瞬间安静下来。

    他拿起紫砂壶,给自己的茶杯里续上水,热气缓缓升起。

    “疯了?”

    “他们只是闻到了钱的味道。”

    陈山放下茶壶,抬起眼皮。

    “这只是开胃菜。”

    ……

    第二天上午,和记大厦的顶层会议室。

    能坐进这个房间的,都是和记集团旗下各个产业的掌门人。

    从地产、航运、纺织,到新兴的半导体和金融。

    每个人面前都摆着一杯热茶,但没人去碰。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坐在主位的陈山身上。

    “昨天的新闻,大家都看了吧。”

    坐在他左手边的,是负责和记置业和航运的霍东升。

    霍东升的脸上透着压不住的兴奋。

    “山哥,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美国和内地一旦通商,别的不说,光是货运量就要翻几番!”

    “我们和记码头的吞吐量,还有远洋船队,生意要做到天上去了!”

    他旁边负责金融业务的大卫·陈立刻接话。

    “霍先生只看到了货。”

    “我看到的是钱。”

    “以后美元和人民币的贸易结算,走哪里最方便?最安全?只能是香港!”

    “我们华商联合银行,只要能拿到这个独家代理权,就等于扼住了两条大河的交汇口!”

    会议室里的气氛热烈起来。

    所有人都看到了一个黄金时代的到来。

    梁文辉清了清嗓子,众人的议论声才小了下去。

    他站起身,走到投影幕布前。

    “各位只看到了生意。”

    “但山哥的布局,远不止于此。”

    “美国人为什么需要我们?因为他们需要一个窗口,一个能把他们的技术、资本,安全地输送到内地的窗口。”

    “我们和记,就是这个独一无二的窗口。”

    “这个窗口的价值,才是我们未来十年,真正的护城河。”

    梁文辉的话,让在座的所有人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把控中美贸易的唯一窗口,这是何等庞大的利益!

    “你们说的都对。”

    陈山终于开口。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世界地图前。

    “但你们,都只看到了眼前。”

    他伸出手,在地图上,从北美画到亚洲,中间经过了香港。

    “窗口,迟早会被拆掉。”

    “或者,当他们熟悉了彼此之后,会绕开我们,自己再开一扇更大的门。”

    “到那个时候,我们算什么?”

    会议室里瞬间鸦雀无声。

    刚才还火热的气氛,像是被一盆冰水从头浇下。

    陈山转过身,看着这群已经被他喂得脑满肠肥的下属。

    “文辉。”

    “在,山哥。”

    “第一,半导体。立刻启动欧洲计划。我要你在一个月内,和德国西门子、法国汤姆逊,签订技术合作备忘录。把AMD和GCA的技术,打包一部分卖给他们。”

    梁文辉一愣:“山哥,这……这是我们自己的命根子……”

    陈山打断他,“美国人需要竞争者,我们来帮他们制造。只有他们急了,才会把更多的好东西,主动送到我们手上。”

    “第二,金融。华商联合银行,立刻在纽约、伦敦、苏黎世开设分行。我们的目标,不是服务香港人,是服务全世界的华人资本。告诉他们,这里是离内地最近,也最安全的资金港湾。”

    “第三,实业。”陈山看向霍东升,“码头和船,要继续扩建。但不是为了运普通的货。”

    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中国的东北角。

    “我要你,想办法和约翰迪尔公司谈。”

    “我们要的不是买他们的拖拉机。”

    “我要他们在跟我们合资建厂。”

    “用他们的技术,我们的资金和市场,造我们自己的农机。”

    陈山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回荡。

    “从今天起,和记的目标,不再是赚多少钱。”

    “而是控制多少技术,制定多少标准。”

    “我要让‘和记制造’这四个字,成为一个绕不开的门槛。”

    他坐回自己的位置,端起茶杯。

    “都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山哥!”

    ……

    会议结束后,办公室里只剩下陈山和梁文辉。

    “山哥,港府那边,这两天电话都快打爆了。”

    “麦理浩想约您吃饭,探探口风。”

    陈山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穿梭不息的车流。

    “不急。”

    “让他多等几天。”

    “你去替我见他。”

    梁文辉立刻明白了陈山的意思。“我带什么东西去?”

    “带一份规划书去。”陈山说道,“名字就叫《关于香港在全新国际格局下,十年发展机遇的战略草案》。”

    陈山转过身,看着他。

    “他会认真听的。因为除了我们,现在没人能告诉他,香港的船,下一步该往哪里开。”

    “在规划书里,重点提三条。”

    “第一,成立‘科技工业园’。地点就在新界,靠近深圳河。港府负责出地,和记负责招商和基建。我们要把全世界的高科技公司,都吸引到那里去。”

    “第二,推动‘新市镇’计划。把所有的贫民窟,彻底推平。和记来建,建成廉租房,低价卖给市民。我们要让所有香港人,都有房住。”

    “第三,”陈山顿了顿,“加强警队和内地的联络机制。告诉麦理浩,未来的香港,最大的威胁不是街头的烂仔,而是从世界各地涌进来的间谍。”

    “让他把政治部里那些没用的英国佬,换掉一批。”

    “换上我们的人。”

    梁文辉的后背已经湿透了。

    这已经不是商业规划了。

    这是在接管香港的未来。

    从经济,到民生,再到安全。

    “我明白了,山哥。”梁文辉合上笔记本。

    “还有。”陈山补充道,“告诉阿明,问问他怎么管的,我听说又有白面进入了香港。谁敢碰,家法处置。”

    “香港以后是国际金融中心,是科技之城。”

    “我不希望,我的地盘上,还有这些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