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1949南征东南亚,海外建国 > 第198章 相忍为国

第198章 相忍为国

    “还有什么问题一并说出来吧!”

    李崇文倒想看看他们对南华还有多少不满的,又有多少冠冕堂皇的理由的。

    梁、陈两人对视一眼后,有些犹豫,到底要不要把下面的意见说出来。

    “总统阁下,就是教授的工资太低了。”

    “现在,文科类教授不仅工资不到民国时期的三分之一,还被取消了终身制。”

    “收入的降低,让我们的文科教授每天都在为生计发愁,不能专注于学术研究。”

    “还有稿费被大幅度降低,导致我们本就不多的收入变得更少了,教授们整天都在关心柴米油盐酱醋茶,根本没有多少能力教授学生。”

    “这有辱斯文!”

    “总统阁下,这以后,很可能会出现为五斗米折腰的不好事情。”

    梁、陈二人对于其他方面还能忍受,但是文科教授待遇被大幅度降低就不能接受了。这不仅他们两个人的意见,也是来到他们这些民国知识分子的统一共识。

    李崇文对教育界的整顿不仅是在中小学校,大学更是重中之重,这一轮对大学的整顿除了学校师生思想整顿、取消民国以来教授治校、课程自主等方面,还大幅度降低大学教授待遇,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待遇。

    南华政府还对各个报刊、杂志、出版社的进行了初步整顿,除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严格控制外,还对这些文科教授的各种稿费稿酬进行调整,他们再也不能像民国那样随便写一点文章,就获得普通工人好几个月的工资了。

    搞得大家生活都成问题,简直忍无可忍。

    如果不是前段时间,李崇文对民主人士的清洗吓到了他们。让他们知道李崇文真敢下手,而且这里不是中原,没有那么多顾忌。

    说不定,洛阳(金边)乃至全国各个城市都会在他们的领导下,发起抗议游行。

    不过,民国知识分子不敢明面上有什么意见,但私底下的动静却不小,文章不敢登报,就私下传阅,还偷偷发传单,贴墙报,甚至有跑到中原登报的人都有。

    南华政府只要发现鼓动学生闹事的人,就会立马处理,丢到劳改营挖矿修铁路。

    南华政府的行动效率非常高,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劳改的人一个接着一个,根本没有任何妥协的意思。

    同时,只要参与过这次行动的人,都解除他们所有职务,并规定任何公职单位不得聘用这些民国知识分子。

    很多人发现他们想闹腾也闹腾不起来了,总得来说,就是没钱了。

    他们不仅工作丢了,南华政府给的补贴也停了,社会上也没人敢支持帮助他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他们这些民国知识分子,在私底下经常抱怨收入待遇地位的降低,甚至觉得李崇文比蒋总统还要暴虐,南华哪有一点民主自由的味道。

    “总统阁下,还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在大学内设立一个复兴党的党支部,这是不信任我们吗?”

    陈、梁二人说起最近的情况,便停不下来了。其中大学内的党支部更是悬在他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随时都可以落下。

    李崇文在将大学彻底纳入政府的管理后,还觉得有些不放心,便在大学内成立一个复兴党的党支部,主要负责思想教育、管理与监督,还有培养与考察学生骨干。

    为了保证党支部的独立性,党支部的成员都是来自军队即将退役的军官,每一批退役军官都会在大学党支部内任职五年,五年期满后便调到其他州另行安排工作。

    这也是陈、梁二人反对的原因,取消教授治国后,他们的权利就被严重削弱了。在设立党支部后,他们就彻底失去了自由。

    在陈、梁二人等民国知识分子看来,南华大学自由发展的生态被完全破坏,无数文科类专业被取消、被合并,许多文科教授争抢为数不多的职位,失败的人只能到中小学担任语文老师一职。

    即便是留在大学的教授,不仅收入大幅度下降,连通过写文章赚取丰厚稿费的途径,也被南华政府切断了。

    以前一个人可以养家糊口,还可以悠闲自得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他们的收入根本支撑不起过去挥金如土的生活。

    有的人开始节俭,每一分钱都开始精打细算,生活过得还算可以。

    有的人则改变不了过去的消费习惯,导致变卖家当,夫人都要出来工作的情况出现。

    再加上,前段时间李崇文对民主人士的清理,很多民国读书人一怒之下辞职了。

    李崇文对此的态度,则是根本无所谓,好走好散,他们不愿意干,总有人愿意的,有这样想法的民国知识分子不在少数。

    这些空缺的职位,不到三天便填满了。南华共和国已经不是五年前,需要养着这些民国知识分子的时候了。

    这些年,来到南华的民国知识分子越来越多,不仅有中原的,还有东番的、港岛的。

    再加上,过去的五年时间里,南华也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教师,虽然能力不如民国的知识分子,但也足够了。

    他们经济地位下降的同时,社会地位事实上也直线下降,但是他们却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哀叹,自古以来,未见教师地位像今天这么低。

    “两位,这里是南华共和国不是中华民国。”

    “你们那套东西在南华已经行不通了。”

    “从南华共和国登上世界的历史舞台的那一天开始,我都在尽最大可能普及知识,让更多的人得到受教育的机会。”

    “今后,受教育将不再是精英的特权,而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未来拥有知识的人也将不再是少数人,而是绝大多数人,乃至是南华共和国的全体公民!”

    “随着教育的普及,人人都将有知识,未来的知识分子不管是受过几年义务教育,是读到大学,还是成为教授。”

    “他们都是南华共和国的公民,他们在人格上、法律上的地位都是完全一致的!”

    “对于民国知识分子思想上,觉得自己胸怀安邦之策,腹有经济之才,众人皆醉我独醒,但什么都不懂,却把所有错误、不幸推给政府的人。”

    “行动上喜欢对他人讲法律、道德,对自己讲自由的人。”

    “觉得这个社会理所应当包容自己的所有错误,理所应当制裁自己不喜欢的人和物的人。”

    “自认为高人一等,和农民、工人、军人划清界限的人。”

    “这些人都不是南华共和国需要的,你们想要分享南华发展红利,想要和我们站在一起,就要认清自己。”

    “不要想着南华会为你们改变,想想你们能为南华做出什么。”

    “如果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到,也不要勉强自己,更不要勉强我们,大家好合好散,以后碰面了,还是朋友!”

    “天大地大,我们没有你们,天塌不下来。”

    “你们没有我们,天同样塌不下来。”

    “这个世界没有谁,地球就不转了的。”

    李崇文这番话说完,梁、陈二人的脸色都有些不自然了,但让他们离开南华自然是不可能的,想离开并且有能力离开的,早就离开了。

    再说了,离开南华他们又能去哪里呢?

    去东番,那里的局势比南华复杂多了,东番本土势力、以蒋为首的外来势力、日本残留势力,交错复杂。

    要是一不小心还有生命危险,在南华只要他们不搞事,南华政府就不会对他们做什么。

    去兰芳、东华等华人邦国,根本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那些邦国土著比华人还要多,还都是热带雨林,根本怎么开发过。

    南华这片土地好歹经过上千年的开发,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还有南华4020万的人口中,有2460万新汉族(华人移民、韩国女性、高度汉化安南人和老挝人),而且这里的生活习惯和中原的的差别不大。

    港岛那是英国人的殖民地,有选择的话,他们这些民国知识分子,绝不想当英国殖民地的二等公民。

    至于中原,他们就是不想留在中原才来到南华的,要是就这么灰溜溜的回去,这算什么。

    历朝历代,改朝换代读书人都是人生赢家,不管是输家,还是赢家,都需要拉拢读书人,为他们的统治服务。

    即便是国民政府的那位蒋总统,最后不也在教育上听从他们的意见,老老实实把教育上的一切权力交给了他们读书人吗!

    为什么到了李崇文这里就不行了?

    梁、陈二人对视一眼后,决定相忍为国,迁就一下李崇文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