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1949南征东南亚,海外建国 > 第194章 民国的时代,结束了!

第194章 民国的时代,结束了!

    1956年2月11日的琅琊(西贡)港口,雾比往常浓些,裹着大海的咸腥味。

    码头上已经没有赴法务工报名时的喧闹,只有几队拎着皮箱、手上还捧着书本的人,安安静静地站在“远东号”轮船下,准备登船。

    这些人大多穿着长衫、西装,有的人还带着眼镜,靠近些还会闻到他们身上墨水的味道。

    这些人都从中原辗转来到南华共和国的文人、民主人士,还有曾在民国呼风唤雨的大商人,此刻都等着登船,他们将去往不同的地方。

    有的选择回到中原、有的去港岛、有的前往东番岛、有的前往东南亚的华人邦国。

    周砚堂站在邮轮的船舷上,看着迷雾中的城市,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滋味,是壮志未酬、是不甘心、还是愤怒,他自己也不知道,也许都有。

    他是民国第三党的人,三年前因为和兔子政治理念不同,于是带着家眷来南华共和国。

    他当时觉得南华虽然是复兴党一党独大,但是以李崇文为首的复兴党想要在海外立足、想要发展、想要获得西方世界的承认和援助、想要获得海外华人的认同,怎么也会留些位置给他们,让他们这些第三党民主人士能够参政议政。

    就算是东番岛的蒋校长也会能念及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传统,给他们这些民主人士留些位置,李崇文应该做得比蒋校长要好才对。

    但是,周砚堂他多次要求和李崇文会面都被拒绝,写给南华政府的信件,连回执都没有。

    即便有回应,南华政府那边永远都只说国家建设初期,需集中力量,暂不议共治之事,周砚堂知道,说白了,就是没他们的位置。

    “周先生,还在想南华政府的事?”

    穿着西装的陈敬言,走过来。

    “是啊!我怎么也没想到李崇文这个大军阀会这么绝情,居然真的把高景他们关起来挖矿。”

    “他们在民国时期可是著名的民主人士,即便是东番的蒋校长也不敢让他们去挖矿修路。”

    “李崇文他是怎么敢的!”周砚堂愤怒的说道

    陈敬言一言难尽的看着周砚堂,即便他经商这么多年,见过了各种各样的人物。

    但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周砚堂这样的人,对于他们的想法,仍然不是很能理解。

    这些来到南华的民主人士在经过“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各种手段后,发现不仅是南华总统李崇文对他们不管不顾,就连南华政府的普通官员都对他们视而不见。

    这让民主人士觉得,是他们自己单打独斗的实力太弱了,于是他们便开始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民主党,希望借此参与南华共和国的内政,和复兴党坐在台面上,一起分蛋糕。

    对于周砚堂他们这些民主人士的做法,陈敬言觉得没什么,毕竟民国时期他们就是这么做的,这也影响不到复兴党对于南华的统治。

    但是,他是万万没想到,这些民主党人的胆子居然这么大。

    他们居然敢和鹰酱搞什么秘密外交接触,比如签订一些“友好”的通商条约,以此来获得鹰酱对民主党的支持和援助,就算不能成为国会的议员,也要有参政议政的权利。

    还有更离谱的,陈敬言当初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有些不敢相信。

    民主党以高景为首的一批人居然在暗地里串联起来,说什么南华共和国最好效仿鹰酱,实行两党制,实行自由民主、自由言论等政策。

    高景这些人希望鹰酱可以在经济上扶持他们民主党,再加上他们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一定能够督促李崇文和他们进行谈判。

    鹰酱也可以用民主党来平衡复兴党,在南华共和国形成两党制或者是多党制的政治局面,这将非常有利于鹰酱。

    在南华共和国推广鹰酱的民主模式和两党制,让鹰酱驻南华大使威尔逊可耻的心动了。

    不久之后,威尔逊立刻联系了国会两党的领袖,然后又联系了白宫,希望国会可以派议员前往南华共和国传播自由民主的成功经验。

    在还没有得到白宫和国会的消息前,威尔逊先生已经幻想自己会在不久的将来,带着在南华共和国的巨大收获返回自己的国家。

    他相信自己一定会成为国民英雄,南华的宪政之父,多么美好的名头!

    陈敬言是真的很佩服这些民主人士的,他们手里没兵也敢这么玩,真不怕死。

    事情果然如他想象的那样,很快就发生了转变,当时洛阳(金边)的天很黑,真的很黑。

    鹰酱召回了威尔逊这位驻南华大使,而以高景为首的一批民主党人则被关押起来,罪名是颠覆国家政权,都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在罪名确立后,更是直接被拉去挖矿修路,他们的后半辈子都将与矿石水泥为伴。

    民主党被南华政府强制解散,有关联的都被关押到劳改营,接替日军俘虏的工作。

    至于民主党剩下那些无辜的民主人士,南华政府则是直接断了他们的钱粮,连副营级待遇都没有了。

    琅琊港口的海关大楼上,李崇文正在这里目送这批民国的遗老遗少离开南华共和国。

    “总统,就这么放他们离开?”

    “有关联的都已经被丢进劳改营了,剩下这些人不想待在南华,就让他们离开吧。”

    以前李崇文看在这些民主人士在中原和海外还有些影响力,才给他们较好的待遇的。

    本来李崇文还想让这些民主人士主动到南华各个阶层调研,能够发现南华有什么不足,就更好了。

    如果他们做得好,李崇文会留一些位置给他们,国会也会开放一部分席位给他们。

    李崇文想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说不定这些民主人士可以挑一挑南华政府的毛病,让南华的发展道路更健康。

    但是让李崇文没想到的是,这些人的胆子居然这么大,也不知道该笑他们天真,还是无邪。

    “总统,东番那位委员长传来电报,希望我们可以释放被关押的民主人士。”

    “他们还说,没有造成重大影响,希望我们可以从轻处罚。”

    “不要破坏了民国以来的传统。”

    对于这些民主人士求情的电报,李崇文已经收到很多封了,不仅有东番的,还有港岛的、华人邦国的,甚至还有中原的,而且来电的人身份都不低。

    但是李崇文都不接受,于是关于他狂妄、独裁、军阀的名声自然传播的到处都是。

    这些民主人士在民国时上下都捧着,来到南华后,居然还这么嘚瑟,要求这个,要求那个。

    还要求遵循民国的传统,李崇文没有对他们大规模清洗,已经觉得自己够大度了。

    “总统,要是让他们这么离开的话,您的名声很可能会被他们污蔑的。”沈磊有些紧张的说道。

    “名声,这帮人口中的好名声不要也罢!”

    李崇文对此根本不当一回事。

    对于李崇文这种绝不妥协的态度,南华很多民主人士和民国文人都表示不满,为此离开的民主人士和文人就越来越多,有些民主人士和民国文人以此为要挟。

    但是,李崇文的态度就是好走不送,道不同不相为谋。

    随着这些人的离开,南华境内的一些情况自然也流传出去,南华政府对此没有任何反应,这些人都接触不到什么机密,他们能接触到的,对于其他势力而言,本就是可以轻而易举了解到的,甚至比他们了解的更加详细。

    陈敬言:“周先生此行要去哪里?”

    陈敬言决定要离开这些民主人士远一点,免得到了别的地方,还要被他们连累。

    周砚堂抬头看向轮船的烟囱,正冒着淡淡的白烟,像他心里的愁绪,散不开。

    “我打算回中原,最起码中原我们这些人还可以参政议政,不像南华共和国。”

    周砚堂决定回到中原后,一定为在南华共和国蒙受冤屈的朋友申冤,让中原所有人都知道李崇文这个大军阀的暴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