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670章 三王回京!勘察加的变化!

第670章 三王回京!勘察加的变化!

    美洲大明湾的晨雾还未散尽,三艘挂着大明龙旗的大福船已停泊在港口,船身吃水极深,显然载满了从美洲带回的物产。

    秦王朱樉身着玄色铠甲,立于旗舰甲板之上,目光紧盯着远处的海岸线——自接到回京旨意那日起,他便没睡过一个安稳觉,马皇后病重的消息像块石头压在心头,连金山角刚丰收的金矿都没心思细看,只匆匆托付手下继续开垦,便带着亲卫往港口赶。

    “二哥,都准备好了,随时能出发。”晋王朱棡快步走来,肩上还扛着个布包,里面装着给马皇后准备的美洲特产——一块磨得光滑的黑曜石,据说当地土人视其为圣物,能保平安。

    他看了眼朱樉紧绷的侧脸,轻声道:“母后吉人天相,定会等我们回去的,路上别太急,当心船队出岔子。”

    朱樉没回头,只瓮声瓮气地应了句:“早一日到京,心里便早一日踏实。”

    话音刚落,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燕王朱棣率着一队骑兵奔至码头,他翻身下马,将缰绳扔给随从,三步并作两步跳上甲板:“让你们久等了,刚把加勒比海的航线图交给副手,咱们这就走。”

    随着朱棣一声令下,三艘大福船缓缓升起风帆,在晨光中驶离大明湾。

    海风卷起船帆,将“朱”字大旗吹得猎猎作响,甲板上的士兵们列队站好,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他们大多是跟着三王在美洲征战的老兵,此刻也盼着早日回到故土,再见亲人。

    接下来的路程,三王几乎是以最快速度赶路。

    船队顺着太平洋洋流北上,只用半个月便抵达了勘察加半岛。

    船队驶入勘察加半岛海域时,朱樉正凭栏远眺,原以为会见到记忆中冰封寂寥的海岸,却不料目光所及处,竟是成片的木屋顺着海湾蔓延,码头边挤满了大小船只,连原本覆雪的山坡上,都能看到密密麻麻的人影在晃动——这哪里还是印象中仅有少量驻军的苦寒之地,分明是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这是……勘察加?”朱棡揉了揉眼睛,实在不敢相信自己所见。

    他还记得当年从此地出发时,整个半岛只有一处驻军堡垒营地,守兵们裹着破旧的皮袄,连喝口热汤都成奢望,怎么短短两三年,竟变得如此繁盛?

    朱棣也皱起眉头,招手唤来一名驾船的老水手:“此处何时变得这般热闹?”

    老水手放下船桨,笑着回话:“回秦王爷,这都是胖殿下的主意!那年胖殿下巡查至此,见驻军日子苦,便让人勘探了半岛,竟发现山里藏着金矿。世子殿下当即下了令,把金矿开采权让给民间,只要按规矩给朝廷缴三成税,谁都能来淘金。”

    这话让三王齐齐愣住,好像真有这么一回事儿,不过三王急着为就藩美洲做准备,所以也没有太过关注。

    朱樉追问道:“民间开发?就不怕出乱子?”

    “乱不了!”老水手笑得更欢,“胖早安排好了,驻军负责维持秩序,还修了码头和货栈,士绅商贾们闻风而来,有的开矿,有的运粮,有的卖工具,连辽东的百姓都拖家带口来寻活计。您瞧那山坡上的帐篷,全是来淘金的人,听说有人运气好,一天就能淘出半两金子,比在老家种地强十倍!”

    说话间,船队已缓缓靠近码头。

    三王走上甲板,看得愈发清楚——码头上,挑着担子的挑夫穿梭不息,肩上扛着的是刚运来的粮食和布匹;矿场方向传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工匠们正忙着打造淘金用的铁盆和锄头;甚至还有几间铺子挂着“酒楼”“客栈”的幌子,门口围满了食客,笑声能传到海面上。

    一名身着棉袍的官员快步赶来,见了三王连忙行礼,正是此地新设的巡检官。

    朱棡忍不住问道:“如今这半岛上,约莫有多少人?”

    “回晋王殿下,算上驻军、矿工、商贾和家眷,已有近五万人了!”巡检官笑着回话,“开春后还会更多,江南有几户大商家,正准备运来更多的器械,说要开大型矿场呢。”

    三王听得心潮澎湃。

    朱棣望着眼前的热闹景象,想起当年守兵们冻得发紫的脸,不禁感慨道:“高炽这孩子,倒有几分手段。用金矿引民前来,既解了驻军困苦,又让这苦寒之地有了生气,比朝廷一味拨款赈灾强多了。”

    “何止是有生气,”朱棡目光扫过码头边停靠的几艘大船,“你看那些船,有的是运物资来的,有的是把金子运出去的,这一来一回,便是一条商路。往后咱们从美洲回京,再也不用愁补给,这里便是天然的中转站。”

    朱樉也点头附和:“先前总觉得海外之地难守,如今才明白,百姓在哪,大明的根基便在哪。有这五万人在此扎根,日后就算有外敌来犯,也能迅速组织起防御,比单纯驻军可靠多了。”

    说话间,几名淘金客扛着沉甸甸的布袋走过码头,脸上满是笑意,嘴里还哼着小调。

    三王看着他们的背影,心中的忧虑也淡了几分——连勘察加这样的苦寒之地都能变得如此繁盛,那广袤的美洲大陆,又何尝不能成为大明的沃土?

    船队在码头补充淡水和粮食时,三王又在巡检官的陪同下,去矿场逛了一圈。

    只见矿工们有序地筛着金沙,孩子们在临时搭建的学堂外读书,妇人们则在河边洗衣做饭,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朱樉忍不住对身旁的朱棡、朱棣道:“等此次回京见过父皇母后,咱们也该学学高炽的法子,在美洲多引些百姓过去,如此才能真正守住那片土地。”

    两人纷纷点头,美洲现在就是百姓子民太少了,就算加上土著部落也不够,这也成为了严重制约三王发展的关键。

    待船队再次启航,驶离勘察加半岛时,三王仍站在甲板上回望。

    夕阳下,半岛上的炊烟袅袅升起,与天边的晚霞融为一体,温暖而充满生机。

    三王并未停留,只让船队补充了淡水和干肉,便继续南下。

    途中遇到几艘大明水师的巡逻船,得知马皇后病情暂时稳定,三人才稍稍松了口气,但赶路的脚步依旧没停。

    又过了二十余日,船队终于抵达天津港。

    远远望去,港口内桅杆林立,无数商船来来往往,一派繁忙景象。

    三王刚下船,天津知府便带着官员迎了上来,递上最新的情报——马皇后近日精神好了些,已能勉强进食。

    朱樉接过奏折,反复看了几遍,眼眶微微泛红,当即下令:“让船队在此补充粮草和淡水,明日一早就出发,直奔南京!”

    天津港的百姓得知美洲三王在此停靠,纷纷涌到码头围观,想看看这位开拓了新大陆的王爷究竟长什么样。

    朱樉、朱棡、朱棣却没心思应付,只匆匆安排好补给,便再次登船。

    船队顺着运河南下,沿途州县官员虽想前来拜见,都被三王以“心系母后病情”为由婉拒,一路畅行无阻,只用了五日便抵达南京码头。

    望着近在咫尺的大明京城,三王不由红了眼眶。

    终于回家了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