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话题比较敏感,王大喇嘛及时进行了回避。他让彼得神父直接开始汇报,简单介绍起郭康公开表述给大家的情况。
“得到委托之后,代理总督阁下对朝廷要求的消息,都进行了认真调查。”他拿出个文件夹,照本宣科地给皇后等人念了起来:“这位埃及本地人,也在调查之列。郭总督专门把她从监狱里提出来,进行了讯问……”
“从哪儿?”黄夫人一时都没反应过来:“他上来就先把人抓了啊?”
“那个是另一件事。”王大喇嘛连忙解释道:“她参加了当地人反对官府的行动,并且给一些人提供庇护。官府认为她违反了禁令,还涉嫌胁从犯罪,就依照之前颁行的紧急情况法令,把她逮捕了。这件事也是最近才传出来的,而且属于公开信息,和我们的调查无关。台吉也知道这事了。”
“之前不是一直挺好的么。我也总是听欢儿说,埃及那边的人都很服他。还给我们保证,说政策执行起来没有什么问题。”皇后一头雾水地说道:“那这个姑娘是具体做了什么?怎么被牵扯进去的?”
“这件事和瘟疫期间,大家对抗黑死病这件主要任务,倒没有太大关系。”王大喇嘛回答:“主要的原因,是瘟疫之后,郭公子作为代理总督,希望能推动当地治理体系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和一些既得利益者产生了矛盾。因此,遭到了一些思想保守的当地头面人物,和‘尊古派’派教士的反对。”
“原来是这样,那也可以理解。”马王妃插嘴道:“我们刚才不还在说这个问题么。很多时候,我们要面对的,就是这种两难的选择:要是推动改革,就会得罪人,导致整合的速度变慢;要是不进行改革,就和之前没有什么差别,无法从当地发掘出更大的力量来。”
“但这也没办法,大部分时候,是没有一群西吉斯蒙德那样的人,在对面不断配合你的。”她很是感慨地说:“如果没有这种人,不断降低当地势力的预期,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乃至直接打击当地人,使得哪怕进行改革,造成的损害,也不如他们统治下的损失大。那么,只要进行改革,就肯定会有很大阻力了。”
其他人都觉得很有道理。这个刚刚得到的结论,没想到这么快,就能用上了。
“那这些反对者,具体都是什么背景啊?”皇后问道:“之前的报告里好像没有说。”
“哦,那个被归入当地宗教势力分析的资料类别里去了。”王大喇嘛回答:“因为和这件事情本身关系不大,所以为了保持简练,也没有都写进来。彼得,你来给巴塞丽莎汇报一下。”
“好的。”彼得麻利地翻了下文件,很快找到了那份报告,看了一下,介绍道:“这个问题,正好是我们教会的职权范围,所以也进行过相应的调查。这些反对派的教士,主要是一些强调要维持乡土习俗、以及早期天方教原初教义的人士。其中的主要部分,包括一些埃及的本土势力,以及叙利亚的伊本·泰米叶追随者,也就是原教旨主义的‘萨拉菲’分子。所以,他们普遍在思想上更加保守,不太能接受我们的政策。”
“那他们是怎么和这个……‘克里奥帕特拉’接上的?”安娜皇后看到这个代号,还是觉得有些奇怪。
“总督阁下在当地推行改革,任命一批新人担任基层官员,取代了他认为不合格的人。”彼得神父解释道:“但在女性基层教法官的任用问题上,他的政策比较激进,导致了保守者的不满。”
“哦,我明白了,是保守主义教士不能接受女性教法官,是吧?”马王妃觉得自己应该已经听懂了。
“不,殿下,是反过来的。”彼得神父指出:“总督阁下意图从下埃及开始试点,逐步罢黜埃及和叙利亚地区,所有的女性教法官,并且在今后严格禁止妇女从事法律裁决方面的工作。但当地的保守主义长老,和‘萨拉菲’极端教士们,认为他的做法太极端了——他们觉得,埃及一直都有女教法官,这并不违背教义。相反,总督阁下强行介入,要求进行修改,反而在是破坏当地传统,也违背了自穆圣时代就流传下来的习惯,因此坚决进行抵制。”
“呃……”
在场的几人,都面面相觑。
“之后,这些人一直在到处活动,天天鼓动人们去抗议。”彼得神父说:“虽然黑死病之后,总督阁下和我们罗马的威望很高,但是依然有些人觉得,即使如此,也不应该瞎改没必要的地方。这要也是为了对付瘟疫就算了,他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理由。所以,就一直有人在活动。”
“后来,官府派人抓捕领头闹事的人,发现她家那边也是个窝点。”
“她父亲当年,在开罗的爱资哈尔大学任教过,因此结识了不少学者和教士;她又和我们这边都见过的梅尔特姆小姐、让娜小姐、以及君士坦丁太子殿下,都有比较好的关系,所以两边都能说得上话。官府发现,她家也因此被一些反对者当做避难所,就把她也给扣下来了。”
“小康斯坦丁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啊?”皇后觉得有些奇怪:“他平时很好说话来着,怎么突然这么坚持了。”
“呃,这就不知道了。”王大喇嘛也摇摇头:“可能是埃及那边,出现了一些特殊情况,让他只能采取断然措施吧。反正他很快就到这边了,我们直接问一下就知道了。”
“行。那我先看看相关的部分了。”皇后点点头,打开信件,先看了一下。
王大喇嘛便和彼得神父一起,躬了躬身,退后了半步,表示会在旁边等着。
由郭康主持的、搜集这份情报的工作,也是在大家的默契之下进行的。因为这位叫娜菲莎的姑娘,身份太过特殊,疑似是脱欢台吉在埃及的时候,自己找的相好。
脱欢是罗马帝国的继承人,地位重要,身份敏感。对于这种级别的人物,不管是做什么,显然都会引发其他人和各个势力的关注。别说真的去长期谈恋爱了,哪怕只是和对方调情玩玩,有可能引起一大串连锁反应,甚至导致罗马、乃至国外的政坛震动。
因此,这个消息刚传出来,汗廷这边,不管是脱欢的爹妈,还是其他大臣,都急切地希望,尽快进行调查,搞清楚这人的背景。起码也得知道她到底有没有什么阴谋,是不是某个团体故意派过来的。而要确定这些事,都得进行详尽的调查工作才行。
而且,这种工作,其实有点出力不讨好。在调查的过程中,肯定不可避免要做一些“越界”的事情。就算情报机构比较收敛,把各种手段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对这个姑娘以及相关人员来说,估计也不会是什么好经历的。
因此,不管谁去做这件事,肯定都要得罪人的:如果最后没有调查出阴谋,那么肯定有很多人,都会觉得调查者们大惊小怪,这些行动是完全没有必要发生的。因为大部分人都缺乏“上医治未病”的概念,当“事后诸葛亮”才是大多数人的本能;
而就算查出了问题,后面怎么处理,也很麻烦。虽然脱欢之前一直表现得非常理智,但他此前也没有跟人谈情说爱过,大家其实不知道他对于这件事的态度。如果知道问题之后,脱欢非要当“情圣”,坚持不放手,那该怎么办?光这个问题,就足以吓跑大部分臣僚了。
更不用说,有些心思比较细的大臣,还会怀疑,脱欢和汗廷里相关的其他人,到底会不会如同表面所示的那样温和理性、通情达理。如果他现在表示可以接受调查,乃至发现疑点之后,也理智地放弃了往来,但是暗地里却怀恨在心呢?甚至,都不一定要刻意隐藏什么,单纯一时心血来潮,说自己有点怀念故人,都够下面干活的人受的了。
所以,面对这次的调查需求,紫帐汗国的几个情报机构,反而都保持沉默,谁也不想接。最后,还是王大喇嘛站了出来,说和婚恋相关的事情,属于教会的职责范围。正好,教会和现在代理埃及地区行省总督的郭康,关系很密切。因此他建议,就近让郭康进行调查和处理,就没问题了。
这个办法,很快就得到了近乎所有人的支持——大家都知道,郭康同样身份特殊。他和脱欢的关系,不是一般的铁。其他人不敢说不敢做的,他完全可以去办,也不害怕因此就有什么后果。
而且,他可是郭氏的继承人,属于汗廷真正的“自己人”了。其他人怕办事得罪人,他办事,就是别人怕得罪他了。但另一方面,他终归不是脱欢这代人的长辈,也不是家族的话事人,因此一旦有什么发现,也不会太上纲上线,只要直接和脱欢他家对接沟通就行。哪怕发现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也还有一群长辈,可以在这时候出来收拾局面。不至于上来就让他们出动,反而让脱欢觉得有压力了。
这么看来,于公于私,郭康都是个最好的选择。因此,王大喇嘛得到回复之后,就直接联系他,让他去做了。
至于结果,甚至比大家想的还顺利——本来,还有人觉得郭康是不是会过于顾忌好安达的感情,不好意思出手。结果后来才发现,都没有等到汗廷这边进行调查的通知来,郭康就提前把这个埃及女人,连同一大批相关人员,都给抓起来讯问了。
而脱欢本人,也对此不甚在意。虽然汗廷这边得到的消息说,他和那个女人往来密切,甚至快要发展到卿卿我我的境地了。
但这两天,郭康逮捕这些当地人的消息传出来之后,尚未知道汗廷有意进行调查的脱欢,还对郭康的行为表示了支持。他对其他人表示,郭康一贯志虑忠纯,铁面无私。不会因为亲近就放任对方的违规行为,也不会因为对方得罪自己而出手针对人家。他既然下令抓人,那说明这姑娘确实犯了错。这方面,他肯定是相信郭康的,因此,也支持郭康秉公处置。相信后面,大家肯定能把这件事情给处理好的。
所以,在大家担心这个、忌讳那个的时候,郭康和脱欢两个当事人,好像都没怎么给当回事……
王大喇嘛在寻思怎么给这几位解释现状的时候,皇后那边已经把材料草草浏览了一下。
“这内容还不少呢,我得带回去看了——哎,这是谁给起的代号,不觉得不吉利么?”她自己说完,先忍不住嘀咕了一句。
“其实是她自己起的。”王大喇嘛解释道:“她本名叫娜菲莎,至于克里奥帕特拉,是她的笔名之一。这也是埃及那边常用的名字了。”
“她们那边,到现在都在用这个名字啊?”皇后颇有些意外。
“是的,天方教那边不知道为什么,挺推崇这个人的。”王大喇嘛点了点头。
安娜皇后和黄夫人,都大概明白了情况,但旁边的马王妃看起来还是不太懂。于是,王大喇嘛便简短地进行了解释。
在地中海世界,出于各种目的,借用名人的名字发表著作,也是一种常见情况。比如著名的“伪狄奥尼索斯”、“伪毕达哥拉斯”等等,都是也仰慕他们的后人,或者他们学派的学生,借助师尊的名字,发表的作品。
因为这种习惯,有些古希腊学者,著作数量多到令人惊恐的地步。尤其是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这类“大咖”,名下更是有规模夸张的作品。这其实不是因为他们本人能写,而是整个古典时代,乃至中世纪,都不断有后人借助他们的名义,进行创作。
这一点,和中原其实差不多。汉朝的时候,儒家典籍就有不少真伪之争。因为很多经典,实际上不是春秋诸子所作,而是汉儒自己替祖师爷编的……因为这些真真假假的问题,大家都吵了一千多年了。类比一下这个,马王妃就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