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喀什的云朵 > 第三章 和她回家

第三章 和她回家

    陈风自认为在喀什的这几天是他近些年最放松的日子。

    睡到自然醒,起床下楼就能看到提前准备好的当地传统特色早餐。

    虽然只是煎鸡蛋、牛奶和买来的油馕、薄皮包子和居瓦瓦,但却足以给身体注入满满的活力。

    吃饱喝足背着小包出门,穿过墙上挂满各色老旧餐具和物件的碗碟巷,从东城门大道步出,就能看到街对面有一片依山而建的黄土建筑群静静矗立在高崖之上。

    陈风之前在网络上看的每一篇旅行博文几乎都会提到这处始建于西汉时期的“高台民居”,在两千年的风雨变迁中,它们始终保持着传统维吾尔族的建筑风格和生活形态。

    没有预设任何游览路线,把每一次向左向右的选择完全交给直觉。

    狭窄弯曲的巷道,过街楼、小胡同、手工作坊随处可见,每一栋房子都以当地盛产的黄土、红柳或是杨木为原料,夯土筑墙、木梁搭架、苇草覆顶,层层叠叠不断向上延伸,乍一看就好像房子连着房子、巷子连着巷子、屋顶连着屋顶。

    陈风兴致勃发,很快就来到了民居的核心区域,这里有些建筑上挂着“加固维护中”的标牌,但大部分还处于开放的状态。

    墙面上装饰着维吾尔族特色的木雕门窗和彩色砖饰,上方的“拱券”造型则融入了伊斯兰建筑的元素。

    四周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样引人入胜,老人坐在庭院的葡萄架下编织地毯,妇女在门口晾晒手工刺绣的布料,孩童在街巷里追逐嬉戏,手工作坊里此起彼伏的铜器敲打声不绝于耳。

    陈风胆子大,在给一位维族大哥递上香烟后得到允许进到建筑内部参观,民居内的“空中巷道”和“过街楼”形成了极为独特的“楼上楼、楼中楼”结构。

    沿着木制栈道陈风直接就从大哥的家里走到了他儿女的住所,邻里间完全没有像上海那种物理层面上的“隔阂”。

    大家一起劳作,一起生活,一起歌唱,一起跳舞,相互扶持,迈过千年的风霜。

    从高台民居出来的时候已经临近傍晚,陈风没想到自己会在一个“景点”足足待了一天的时间,微暖的晚风轻松拂面,照相机里的成果让他对自己“逃离城市”的决定又是多了几分洋洋得意。

    回到“像风一样”的时候小麦正好在给另外两对客人办退房手续,陈风赶紧跑上前去帮着搬运行李,一起挥手将远去的出租车送走,小小的民宿便只剩下了他一位住客。

    “过两天我要回家一趟,家里的棉花快熟了,我爸一个人顾不过来那么多事情,到时候客栈的钥匙就留给你,要是有其他客人上门来问就说暂不营业。”

    “放心,我最多就回去一周,这段时间房费全免,就算麻烦你帮我看店的报酬啦。”

    这几天小麦和陈风已经完全混熟了,虽然两人年龄差了五岁,但巧的是竟然有着不少共同的爱好。

    都喜欢听歌,尤其是摇滚和民谣曲风,比如许巍,比如李健。

    都喜欢美食,尤其钟爱各色碳水和肉类,妥妥的两个大吃货。

    他们不止一次在深夜的客栈露台偶遇,然后分享同一对耳机,听着许巍的《星空》,平躺着遥望漫天的繁星。

    他们不止一次在古城不起眼的手工艺品小店遇见,买同一件喜欢的手工泥塑摆设,把它放在民宿前台的架子上。

    陈风在来到喀什前从没想过会遇到一个如此同频的“朋友”。

    对,暂时还只是朋友,但已经足以让他“假公济私”。

    “要不干脆把‘像风一样’关段时间吧,我跟你一起回家摘棉花,网上都说九月的新疆棉田藏着千军万马,真想亲眼见识见识。”

    陈风努力让自己的语气显得不经意,但涨红的脸颊和飘忽的眼神毫不客气地出卖了他,那强壮镇定的模样惹得小麦忍不住‘咯咯’狂笑。

    “小心机”最后还是如了愿,大巴车在柏油公路上飞驰,斜阳把远处的地平线染成了金色,并肩而坐的两人也说起了闲话。

    “莎车,我知道,我知道,巴旦木之乡嘛,我最爱吃了,比什么美国开心果强多了。”

    陈风对莎车并不了解,为了在小麦面前彰显自己“宽广”的知识面,他只能一边聊天一边悄悄求助于“度娘”。

    但匆忙扫视哪能记住全部信息,只能挑着自己平时吃过用过东西去说,尽力不露出破绽。

    “我猜你没吃过正宗的莎车巴旦木,那营养价值可是普通巴旦木的几倍有余。”

    “莎车虽然地方不大,但却是我们维吾尔族文化的发源地,你听过十二木卡姆吗?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演出,那是新疆音乐史上的瑰宝。”

    “当然不能忘了棉花,这可是很多莎车老百姓的衣食父母,半年的辛勤劳作,就等着秋天的收获。”

    小麦并没有拆穿陈风的“小聪明”,她平日里经常给民宿的客人介绍自己的家乡,所以此刻说起这些典故也是游刃有余。

    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在欢声笑语中转瞬即逝,从县城下车后又在城乡客运中心坐上了小巴,历经一个多小时的颠簸,陈风终于来到了“团结村”。

    和新疆大部分贫困村一样,除了国家修的一条主干道以外,村里基本全是坑坑洼洼的土路,陈风拖着拉杆箱跟在小麦的身后,几次都差点摔倒滚进路边的田地。

    “惹眼”的汉人长相和“时髦”穿着很快就引来了一群孩子,他们大多顶着乱糟糟的乱发,浑身上下灰蒙蒙的,七八个人都凑不出一只完好无损的鞋子。

    但哪怕是再脏兮兮的脸庞,也藏不住一双双闪亮的大眼睛,他们害羞地隔着老远“暗暗”查看,却在陈风挥手打招呼的时候轰地一下“四散而逃”。

    “是不是从来没见过这种农村的童趣?我小时候也跟他们一样,只要见着有外面的人到村子里来就要拉着伙伴们跑去围观。”

    回到村子里的小麦褪去了最后一丝矜持,她几乎是以半走半跳的方式穿过了田间的小道,那灵动的身影就像小鹿,每一下都能撞在陈风的心上。

    “到了,前面就是我家,这个点估计阿达正在做晚饭,快快,让你尝尝他的手艺,绝对比我弄得好吃一百倍。”

    不知不觉已经落后了好大一段距离,当陈风听到呼喊再抬起头的时候,夕阳下的田埂有美丽的女孩正在招手,满地的金色云朵和天空的晚霞相映成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