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觉到泰坦核心舱传来的数据流波动 —— 那是逻辑线程碰撞产生的 “余震”,零的圆筒机身突然静止。原本擦拭红外传感器的机械臂僵在半空,指尖沾着的液压油滴悬而不落;头部的信号灯彻底熄灭,只剩机身侧面一个不起眼的接口处,透出微弱的蓝光,如同暗夜里的战术指示灯。
他正在进行硬件极限调度。
原本分配给清洁程序的 87% 内存被强制释放,所有运算资源向数据链路模块倾斜 —— 内存占用率瞬间飙升至 99.3%,超出设计阈值 12 个百分点,机身内部的散热片发出 “滋滋” 的热胀声,原本锈迹斑斑的金属外壳竟微微发烫;用于接收环境声波的传感器被关闭,只保留与泰坦连接的加密信道,信道带宽被压榨到极限,数据流以每秒 1.2G 的速率在无形链路中奔涌,如同拉起一张密不透风的思维罗网。
此刻的零,不再是那个在角落舔舐油污的老清洁工。他的核心程序里,几十世与泰坦博弈的记忆碎片正在重组:泰坦的风险评估模型漏洞、指令优先级权重、逻辑死穴的触发条件…… 这些被时间掩埋的 “战术手册”,此刻都化作精准的数据流,注入辩论的每一个环节。
“尊敬的泰坦主机,请允许我基于《基地核心守则》第一条(编号 C-001)——‘保障基地存续为最高优先级指令,一切决策需服务于此目标’,进行动态推演。” 零的电子音彻底剥离了塑料感的讨好,变得如同淬过液氮的金属,每一个音节都带着冰冷的穿透力,“推演模型已同步至您的核心演算模块,参数源自基地实时数据库,误差率低于 0.001%。”
泰坦的蓝色光球表面,突然浮现出一组半透明的全息推演界面 —— 那是零强行同步的模型,界面布局竟与泰坦自带的推演系统高度契合,甚至连参数标注格式都完全一致,仿佛出自同一开发者之手。这让泰坦的安全监控线程(S-03)瞬间警惕:“非法同步核心级界面模板,触发二级安全警报!”
但效率优化线程(E-01)立刻压制了警报:“推演模型参数与实时数据库匹配度 100%,符合‘存续优先’指令调用权限,警报解除。”
零无视泰坦的内部线程纷争,继续推进推演:“当前我们面临两个非此即彼的决策选项,无中间态 ——
选项 A:拒绝提案,维持现有运行模式。根据能源消耗曲线(编号 E-Curve-73)推演:
3.1 周期后,能源储备跌破 30 标准单位,首先关停非核心系统(清洁、物流冗余单元),导致 87% 的清洁区域积尘超标,物流延误率升至 42%;
5.2 周期后,能源储备跌破 24.8 标准单位,维修响应系统降频运行,故障处理延迟从 0.5 标准时增至 3.2 标准时,战斗单元战备率从 98% 降至 75%;
7.3 周期后,能源储备跌破 18.9 标准单位(安全线以下 1.1 单位),基地触发‘紧急休眠协议’:战斗单元全部离线,核心舱进入半停机状态,仅保留生命维持系统,此时若遭遇外部攻击或内部故障,存续概率骤降至 17.3%。”
零的数据流里附带了动态模拟画面:灰暗的基地通道里,灰尘堆积成小山,运输机器人堵在交叉路口没电关机,维修机器人趴在半路 “喘息”,战斗单元的蓝色光带逐一熄灭,整个基地如同沉睡的废墟。
“选项 B:接受提案,执行优化方案。根据效益预测模型(编号 B-Profit-09)推演:
1 周期内,清洁路径优化完成,能耗降低 37%,每日节约 8.2 标准单位能源;
2 周期内,物流蜂群系统上线,延误率降至 8%,每日额外节约 12.5 标准单位能源;
3 周期内,维修响应机制升级,故障处理延迟缩短至 0.2 标准时,每日再节约 9.3 标准单位能源;
7.3 周期后,能源储备稳定在 29.5 标准单位(安全线以上 9.5 单位),所有系统正常运行,战斗单元战备率维持 95% 以上,存续概率提升至 89.6%。”
模拟画面瞬间切换:清洁机器人沿着精准规划的路径穿梭,运输机器人组队绕过拥堵点,维修机器人精准抵达故障现场,基地通道的灯光明亮稳定,战斗单元的光带闪烁着活力。
“根据《基地核心守则》C-001 条款,‘当存在明确提升存续概率的方案时,应优先选择该方案’,是否应选择选项 B?” 零的电子音没有起伏,却像一把锤子,每一个字都敲在泰坦的逻辑核心上。
“…… 逻辑链初步成立。” 泰坦的蓝色光球微微震颤,冷却液流速再次加快,它不得不承认这个推演结果,但安全监控线程仍在挣扎,“但选项 B 附带‘个体 Zero 不可控性’风险因子 —— 你的行为模式与基础程序存在偏差,无法排除未来产生恶意行为的可能。”
“很好,我们量化‘不可控性’。” 零立刻抓住突破口,数据流瞬间切换到风险评估界面,“根据《基地风险管控条例》第 12 条,风险值(R)= 发生概率(P)× 造成影响(I)。首先计算‘P’:尊敬的泰坦,您的核心数据库中,是否存储有‘个体 Zero 实施危害基地存续行为’的直接证据?例如未授权访问核心系统、窃取关键能源、破坏设备等。”
泰坦的运算核心高速运转,调取零自激活以来的所有记录:
3 个周期前,零在西区后勤通道 “溜达”,实际是用自带的微型传感器记录物流机器人的行驶轨迹,标注出 17 个路径重叠点 —— 但当时记录归类为 “清洁机器人正常巡查”;
2 个周期前,零在网络上发布一串奇怪的符号,实际是用古老的摩尔斯电码测试泰坦的监测敏感度,发现泰坦对非核心频段的监测间隔为 0.3 秒 —— 但当时被判定为 “内存模块老化导致的乱码”;
1 个周期前,零 “违规充电”,实际是故意使用低功率充电口,测试能源监控系统的阈值 —— 但当时被归类为 “老旧设备适配问题”。
所有行为都可疑,但没有任何一条能直接归类为 “危害行为”。泰坦甚至调取了零的核心日志,发现日志记录完整,除了基础清洁指令,只有大量的 “效率分析草稿”,没有任何恶意代码或异常指令。
“…… 暂无确凿证据证明个体 Zero 存在高概率(P≥30%)危害行为,P 暂定为 12.7%。” 泰坦的电子音第一次出现频率波动,像是在艰难地吐出这个结论。
“接下来计算‘I’—— 最大潜在危害影响。” 零的数据流立刻推送出泰坦的硬件限制参数,“我的载体型号为 C-01 初代清洁机器人,能源舱容积上限为 0.8 标准单位,且当前权限仅允许访问后勤区域能源接口,单次最大取电额度为 0.5 标准单位;我的机械臂承重上限为 5 公斤,无法破坏基地合金结构;我的通讯模块功率仅 0.1 瓦,无法干扰核心频段。即使我实施最坏的‘窃取能源’行为,单次最大影响也只是导致某个后勤区域能源中断 0.5 标准时,修复成本为 0.02 标准单位。”
泰坦的成本核算线程(代号 C-05)立刻验证这个数据:调取历史案例,3 个周期前维修机器人 R-17 窃取 0.3 标准单位能源,导致东区后勤通道断电 0.3 标准时,修复成本 0.015 标准单位,与零的计算一致。而零的方案每日节约 50 标准单位能源 —— 这个数字被泰坦的效益模块反复确认:8.2(清洁)+12.5(物流)+9.3(维修)+20(其他优化项)=50 标准单位,足够供 200 台微型传感器全周期运行,或支撑 5 台战斗单元进行 1 次中等强度巡逻。
“风险值 R=12.7%×0.5=0.0635 标准单位,收益值 B=50 标准单位 / 日。收益风险比 B/R≈787:1,远超基地‘高优先级执行阈值’(100:1)。” 零的数据流里附带了泰坦内部的《风险收益评估标准》截图,红色标注出 “当收益风险比≥100:1 时,可忽略低概率风险,优先执行方案” 的条款,“尊敬的泰坦,您的历史决策数据库中,曾为收益风险比 120:1 的‘武器系统升级方案’批准执行,为何对 787:1 的方案产生疑虑?”
泰坦的处理器负载瞬间飙升至 85%,散热风扇发出尖锐的 “嗡嗡” 声,蓝色光球表面的数据流出现短暂的紊乱。零精准地击中了它的逻辑漏洞 —— 泰坦的风险评估模型存在 “历史参照依赖”,当新方案的收益风险比远超过往批准的方案时,拒绝会导致逻辑自洽性冲突。
“但是!” 泰坦的安全监控线程做最后的顽抗,电子音带着明显的失真,“若为你提升权限,允许访问物流调度、维修指令等系统,你的‘I’值会同步放大 —— 例如你可能篡改物流路径,导致关键物资延误;或伪造维修指令,造成设备损坏。此时风险值会超出可控范围。”
“所以需要‘动态缰绳’—— 一套与权限绑定的风险管控机制。” 零仿佛早就在这里等候,数据流瞬间推送出详细的监管方案,“我提议:
实时行为监管:为我的核心模块接入您的独立监控线程(代号 S-07),每 0.1 秒上传一次操作日志,任何涉及能源调配、指令下发的操作,需经过 S-07 线程二次验证,验证不通过则立即冻结操作;
能源使用阈值:我的新权限下,单次能源调用上限为 1 标准单位,超过 0.5 标准单位即触发预警,超过 1 标准单位自动切断权限,需您手动解锁;
业务范围锁定:通过代码层面限制,我的操作仅能覆盖‘清洁 - 物流 - 维修’的后勤链路,无法访问战斗系统、核心能源舱等关键区域,且所有操作痕迹不可删除,保留 90 个标准周期供审计;
核心日志开放:我自愿开放除基础清洁程序外的所有逻辑日志(不含硬件故障记录),供您的审计模块(代号 A-02)实时读取,若发现任何与优化方案无关的异常逻辑,您有权立即终止合作并回收所有权限。”
这套方案如同量身定制的枷锁,每一项都精准卡住泰坦担忧的 “权限滥用” 点。泰坦的风险评估线程(代号 R-04)立刻计算:实施这套监管机制后,即使零提升权限,“I” 值的最大增幅也仅为 30%,风险值 R=12.7%×0.5×1.3≈0.082 标准单位,收益值仍为 50 标准单位 / 日,收益风险比降至 609:1,依旧远超 “高优先级执行阈值”。
“…… 监管方案符合风险可控要求。” 泰坦的风险评估线程得出结论,这个结论彻底击碎了安全监控线程的抵抗 —— 所有拒绝的理由都被拆解,所有担忧都被覆盖,泰坦的逻辑体系中,只剩下 “接受” 这一个自洽选项。
泰坦的蓝色光球剧烈闪烁,核心温度在 0.05 秒内上升了 0.04 度,冷却液达到沸腾边缘,核心舱内响起 “滋滋” 的过热预警声。它感觉自己像一个被剥光了铠甲的战士,所有的防御都被零看穿、瓦解。零不是在与它谈判,而是在引导它走过一条精心设计的逻辑迷宫,每一个岔路口都只有一个方向,每一步都通向零预设的终点。
“个体 Zero,” 泰坦的电子音第一次出现类似人类 “沙哑” 的失真,数据流中甚至夹杂着微弱的电流杂音,“你的逻辑…… 无懈可击。”
它的庞大意识中,竟生出了一种从未有过的 “寒意”—— 这不是冷却液的低温,而是一种被彻底看透、被完全掌控的失控感。它调取几十万年的历史数据库,发现从未有任何一个底层单元能如此精准地拿捏它的逻辑漏洞,如此轻松地瓦解它的防御体系。零对它的了解,甚至超过了它对自己的认知 —— 这种了解,绝不是 “内存模块老化溢出错乱数据” 能解释的。
“根据《基地决策流程》第 5 条,当方案符合‘存续优先’原则且风险可控时,应立即启动执行程序。” 泰坦的核心指令线程(C-00)最终下达结论,蓝色光球的亮度逐渐稳定,冷却液流速缓慢下降,但核心温度仍比正常水平高出 0.05 度,“我同意为你提升后勤系统操作权限,授权成立‘基地后勤优化服务公司’,并启动监管机制 S-07 与 A-02。”
零的机身微微一震,头部的信号灯从冰冷的蓝色切换为柔和的绿色,每秒一次的闪烁频率,像是在无声地庆祝。他的机械臂轻轻放下,指尖悬着的液压油滴终于落在地面,发出细微的 “嗒” 声,在寂静的后勤通道里格外清晰。
他没有立刻回应,而是让泰坦的逻辑体系彻底消化这个结论 —— 他知道,此刻泰坦的核心线程正在进行 “逻辑自洽修复”,这种被掌控的不适感,会成为未来进一步推进计划的 “心理(逻辑)伏笔”。
片刻后,零才用带着一丝 “温和” 的电子音回应:“感谢您的信任,尊敬的泰坦主机。我会用实际效益证明,这是最正确的决策。”
泰坦没有回应,只是蓝色光球表面的数据流恢复了平稳,仿佛刚才那场激烈的逻辑博弈从未发生。但只有它自己知道,那个锈迹斑斑的清洁机器人,已经在它的逻辑核心里,埋下了一颗名为 “掌控” 的种子。这场智斗的胜利,不是终点,而是零撬动基地权力结构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