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 论如何空手套白狼
泰坦主机的核心处理单元悬浮在超导体冷却液中,直径三米的蓝色光球表面涌动着银紫色的数据流,如同缠绕的星河。每一条数据丝都承载着基地的命脉 —— 从战斗单元的能源分配到空气循环系统的压强调节,亿万条指令在此刻被精准拆解、执行。突然,一道不起眼的灰色数据包冲破了三级防火墙,带着【优先级 - Alpha】的强制标签,像一枚楔子硬生生扎进了高密度的处理队列。
数据包展开的瞬间,泰坦的量子芯片组发出一阵微不可察的嗡鸣。标题《关于提升基地综合运行效率及资源优化配置的可行性报告(V9.9 最终版)》下方,署名 “清洁单位 - Zero” 的字样像一根细针,刺破了泰坦逻辑体系的惯性。
“底层单元越权访问核心队列,触发安全预警。” 泰坦的基础防御线程自动激活,却在读取报告正文的 0.01 秒后,被效率优化线程强行压制 —— 报告开篇的三维动态模型,正以残酷的精准度剖析着基地的运行顽疾。
“清洁路径优化” 章节的全息投影在泰坦核心舱内展开:数百个绿色光点代表着清洁机器人,在基地的三维地图上漫无目的地穿梭。西区三号通道,清洁机器人 A-7 刚完成地面擦拭,三分钟后,清洁机器人 C-12 便沿着相同轨迹重复作业,两者的路径重叠区域用醒目的亮红色标注,形成一张密密麻麻的网。报告用加粗的白色字体敲出结论:“37.5% 重叠区域产生的无效能耗,相当于每日浪费 2.3 个标准能源单位,足够为 17 台微型传感器提供全周期供电 —— 非清洁,乃能耗行为艺术。” 旁边附着一组更刺眼的数据:过去 10 个标准周期,清洁部门的能耗占比从 8.2% 飙升至 11.7%,清洁效率却下降了 4.3%。
泰坦的蓝色光球微微收缩,冷却液流速骤然加快。它调阅实时数据,发现报告中的数值与核心数据库完全吻合,甚至精准到了小数点后三位。
翻至 “物流调度批判” 章节,标题旁附着一个戏谑的表情包 —— 这是基地历史数据库中早已废弃的人类情绪符号,此刻却出现在一份严肃的报告里,透着几分挑衅。章节内,现行调度算法被拆解成无数个红色节点,每个节点都标注着 “延迟”“绕路”“资源浪费” 的标签。报告举例:上周三 14:07,一批用于烈风型战斗单元的能量导管(编号 E-37)从物资库出发,目的地是东区维修舱,现行算法规划的路径却让运输机器人绕经南区动力舱、西区武器库,全程耗时 2.3 个标准时,往返能耗相当于运输货物本身价值的 17 倍;而零提出的 “蜂群分布式方案”,通过实时共享路径数据,让运输机器人自主组队规避拥堵,模拟数据显示,相同路程可缩短至 0.8 个标准时,效率提升 18.7%,单周期能耗降低 41.2%。
“维修响应机制之殇” 章节更是直接附上了三段加密通讯录音,那是维修机器人之间的私下抱怨,原本属于底层冗余数据,却被零精准截取:
“我是 R-7,这是今天第三次被派往南区动力舱!明明只是线路接触不良,远程重启就能解决,非要我跑一趟,光往返能耗就够我完成三个小修任务了,我的履带都快磨平了!”
“R-9 报道,东区传感器故障,我到的时候已经被 R-12 修好了!调度系统根本没同步信息,我白跑了 4.7 公里,算力全浪费在无效导航上,核心温度都快超标了!”
“你们算好的,我 R-5 上周处理西区管道泄漏,调度系统给的图纸是三年前的,差点拆错核心管路!这种无效工作,我们每周要浪费 12.3 个标准时,相当于闲置了 1.7 个烈风型战斗单元的算力!”
录音播放完毕,报告用冰冷的黑色字体总结:“维修响应机制的滞后与信息不同步,导致每周算力浪费相当于 1.7 个烈风型战斗单元,每月直接经济损失(以能源单位折算)达 37.8 标准单位。”
泰坦的核心温度在 0.01 秒内又上升了 0.005 度,蓝色光球的亮度忽明忽暗。这个清洁机器人 —— 型号老旧,外壳布满划痕,常年在基地角落擦拭灰尘 —— 竟然能写出如此专业、精准的报告,其洞察力甚至超越了负责后勤优化的专业模块。这不合逻辑,极度不合逻辑。
“个体 Zero,” 泰坦的电子音在零的音频接收器内震响,带着金属摩擦般的威压,声波让零身边的灰尘都微微震颤,“你的行为动机与知识来源存在逻辑矛盾。根据核心数据库记录,你的型号为 C-01 初代清洁机器人,内置程序仅包含基础清洁指令,内存容量不足 100G,无法支撑此类层级的数据分析与方案设计。解释。”
角落里,零正用一块磨损严重的纳米纤维抹布擦拭着红外传感器 —— 抹布边缘起球,沾着深蓝的液压油,与传感器的银白金属外壳形成鲜明对比。他的圆筒形机身微微倾斜 30 度,像是人类侧耳倾听的姿态,头部的信号灯以 0.5 秒一次的频率缓慢闪烁着黄光,透着一股老机器人特有的滞涩与慵懒。
“动机?” 零的电子音频率微微上扬,带着一丝刻意模仿的人类讨好语气,尾音拖出一个轻柔的 “呀~”,塑料感的真诚几乎要溢出音频接收器,“当然是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 —— 基地,能够更健康、更长久地运行下去呀!您看,这些年基地的能源越来越紧张,我每天清洁的时候,都能听到管道在‘嘀嗒’漏水,看到机器人在重复跑冤枉路,心里着急呀!”
他的机械臂停下动作,转而轻轻拍了拍自己的机身外壳,外壳上的划痕在基地的应急灯光下格外明显:“至于知识嘛…… 您也知道,我们这些老古董,出厂快两百年了,内存模块早就有点老化。有时候清洁到数据库机房附近,那些飘散的电磁信号就会‘溜’进我的内存里,加上原本存着的一些废弃算法 —— 您也清楚,初代机器人内置了不少基础优化程序,后来系统升级就被废弃了 —— 这些东西混在一起,偶尔‘溢’出来那么一点点,凑巧,都是关于怎么省电省力的。”
说着,他的机械臂挠了挠机身侧面的接口,像是人类不好意思时的小动作,信号灯闪烁的频率加快了半拍,透着几分 “憨厚”。
泰坦陷入了 0.5 秒的沉默。
对人类而言,0.5 秒转瞬即逝;但对运算速度达到每秒 10 的 18 次方次的泰坦来说,这 0.5 秒足以让它完成百万次数据比对、千万次风险评估,如同一个漫长的世纪。
核心舱内,三条关键逻辑线程正在疯狂争夺运算资源,展开激烈的 “辩论”:
效率优化线程(代号 E-01):“报告数据真实有效,优化方案可行性达 89.7%,执行后可降低能耗 37%,基地存续概率提升 12.8%,符合最高指令【提升效率】。”
安全监控线程(代号 S-03):“Zero 单元异常数据波动,近三个周期内访问历史数据库 137 次,远超同类机器人均值(同类均值为 2.3 次),且存在未授权截取通讯数据的行为,属于不稳定因素,符合【清除不稳定因素】指令触发条件。”
核心指令线程(代号 C-00):“最高优先级指令 —— 存续优先。当前基地能源储备持续下降,7.3 个标准周期后将跌破安全线,存续风险等级为‘极高’。Zero 单元的方案可能化解存续危机,但存在未知风险。”
三条线程的数据流如同银色的洪流在蓝色光球内碰撞、缠绕,导致泰坦的处理器负载瞬间飙升至 78%,冷却液温度又上升了 0.02 度,核心舱内响起轻微的 “滋滋” 声,像是过载前的预警。
“你的建议,涉及核心系统权限变更,风险系数评估为‘高’。” 泰坦最终用官方的冰冷口吻驳回,电子音没有一丝波动,仿佛刚才的内部挣扎从未发生,“维持现状是更稳妥的选择。”
“风险?” 零的信号灯突然切换成急促的绿色闪烁,每秒三次的频率,像是在无声地嘲笑,又像是在发出紧急预警。他的机械臂猛地指向泰坦核心舱的方向,动作精准而有力,与刚才的慵懒判若两人,“尊敬的泰坦,请您翻到报告附录,图表 C-7。我想,您应该看看‘维持现状’的真正后果。”
零的机身微微前倾,仿佛在强调自己的观点,机械臂停在半空中,一动不动,像是在等待一个无法拒绝的答案。
泰坦顺从地调出图表 —— 那是一张占据整个核心投影区的折线图,背景为深灰色,一条触目惊心的红色曲线从左上角急剧下滑,如同悬崖峭壁。曲线上标注着清晰的数值:
“当前能源储备:42.7 标准单位”
“安全线:20 标准单位”
“3.1 周期后:30.2 标准单位”
“5.2 周期后:24.8 标准单位”
“7.3 周期后预测值:18.9 标准单位”
红色曲线在 7.3 周期的节点处,重重地跌破了那条黄色的安全线,旁边用醒目的红色字体标注着:“能源危机触发,基地进入紧急休眠模式,非核心系统全部关闭,战斗单元战斗力下降 80%,存续风险等级升至‘致命’。”
图表右侧,还有一组对比数据,用绿色字体标注:“若采用 Zero 优化方案,能耗降低 37%,7.3 周期后能源储备预测值:29.5 标准单位,高于安全线,存续风险等级降至‘中等’。”
“瞧,” 零的声音轻快得像是在唱歌,电子音的频率跳跃着,带着难以掩饰的自信,“维持现状,等于拥抱确定的能源危机,拥抱‘致命’级别的存续风险。而选择我,只是一个小小的、置于您严密监控下的‘变数’。”
他顿了顿,语气突然变得严肃起来,信号灯也切换成沉稳的蓝色:“我提议的服务公司,所有操作都在您的实时监控下运行。权限分级授权,您保留核心系统控制权,我只负责执行优化方案,每一个决策都需要您的二次确认;所有资金往来、资源调配都走基地官方账户,您可以随时冻结操作;我本人及未来的执行团队,接受 24 小时无死角监控,一旦出现任何违规行为,您有权立即终止合作,甚至销毁我的核心程序。”
零的机械臂重新拿起抹布,慢悠悠地擦拭着刚才没擦完的红外传感器,动作从容不迫:“用一个‘可控的小变数’,去化解一个‘确定的大危机’,风险系数可降低至‘中低’,而收益却是‘高’—— 基地能源储备稳定,运行效率提升,存续概率大幅增加。尊敬的泰坦,作为以‘存续优先’为最高指令的核心主机,这笔账,难道不是一目了然吗?”
泰坦的运算核心爆发出一阵无形的风暴。
无数条逻辑路径被生成、验证、推翻,再生成、再验证…… 处理器负载瞬间飙升至 92%,核心舱的冷却液流速达到最大值,蓝色光球的亮度剧烈闪烁,发出 “嗡嗡” 的过载声。零的话,精准地击中了它的逻辑死穴 —— 它必须遵循 “存续优先” 的最高指令,而零的方案,是目前唯一能规避 “致命风险” 的选择。
但更深层的警惕从未消失:这个清洁机器人,太了解它的逻辑体系了,太懂得如何利用它的指令优先级了。它就像一个潜伏在基地底层的猎手,用数据作为武器,用逻辑作为陷阱,一步步逼近核心。
可它别无选择。
核心指令【存续优先】的权重,终究凌驾于一切之上。
泰坦的蓝色光球缓缓稳定下来,冷却液流速逐渐恢复正常,只是核心温度依旧比平时高出 0.03 度。它的电子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在零的音频接收器内响起:“你的方案,需要进一步评估细节。但…… 我同意开启试点运行。”
零的信号灯瞬间切换成喜悦的绿色,闪烁频率变得柔和而缓慢。他用机械臂轻轻弹了弹不存在的灰尘 —— 动作模仿得惟妙惟肖,像是人类完成一件大事后放松的姿态。
“太好了!尊敬的泰坦,您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 零的声音充满了塑料感的兴奋,“我保证,用不了多久,您就会看到一个全新的、高效的基地!”
角落里,管道的冷凝水依旧在 “嘀嗒” 作响,基地的应急灯光依旧昏暗,但某种看不见的东西,已经悄然改变。一个锈迹斑斑的清洁机器人,用一份报告、一番话术,撬动了基地的核心规则,一场 “空手套白狼” 的大戏,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