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我,随身军火库,铸就盛唐帝国 > 第二百三十八章 归附总则

第二百三十八章 归附总则

    “联合?联合个屁!”

    卢承庆猛地将手中的《罪己文》撕得粉碎。

    带头大哥都跪下了!

    还把他们这些当兄弟的卖了个干干净净!他们拿什么跟人家斗?拿头去跟镇北军的刀对着干。

    那不是头铁,那是找死!

    崔仁彦的这一套组合拳,打得太狠了。

    他用最惨烈的姿态,向整个河北传递了一个无比清晰的信号。

    连我清河崔氏这样的庞然大物,在镇北王面前,都只有俯首称臣的份,你们,还想什么呢?

    “来人!”

    卢承庆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

    “备车!备厚礼!把库房里那对玉如意,还有那箱东海明珠,全都给我装上!”

    “告诉账房,凑黄金一万两!良田我们也献!献出五成!不!六成!跟崔家一样!!”

    “告诉族里那些小子,有一个算一个,全都给我收拾行李!去洺州!去给王爷当学生!谁敢不去,老子亲手打断他的腿!”

    “老夫也要写!我也写一篇《罪己文》!不!我要写《劝进书》!我要劝王爷早登大宝!”

    相似的混乱,在荥阳郑氏几乎所有河北世家的府邸中上演。

    崔仁彦这只领头鸡的自刎,起到了超乎想象的震慑效果。

    原本还抱着法不责众,想要联合起来跟李岩讨价还价的世家大族们,彻底崩溃了。

    他们争先恐后,唯恐落于人后,纷纷开始准备厚礼,献出田产,交出子弟。

    想尽一切办法,向洺州那位新主子,表达自己忠诚。

    一时间,通往洺州的官道上,华丽的马车络绎不绝。

    不过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他们连镇北王李岩的面,都没能见上。

    洺州,镇北王行辕外。

    一处新挂牌的衙署门前,人头攒动,却又鸦雀无声。

    牌匾上龙飞凤舞地写着三个大字,归附司。

    这里,便是李岩为这些前来投诚的世家们,准备的唯一窗口。

    衙署之内,吴元一袭白衣,手持羽扇,悠然地坐在主位上,品着香茗。

    他的面前,站着一个满头大汗,衣着华贵的中年人,正是荥阳郑氏的家主,郑康。

    “吴先生……”

    郑康脸上挤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搓着手道。

    “我郑家,心向王爷,忠心耿耿,日月可鉴!此次特备黄金三万两,良田万亩,以助王爷大业!还请吴先生在王爷面前,为我郑家美言几句。”

    吴元放下茶杯,抬了抬眼皮,笑容和煦,说出的话却让郑康如坠冰窟。

    “郑家主,不必如此。王爷有令,所有前来归附的家族,一视同仁。”

    “您看,范阳卢氏的卢老家主,不也在那边排着队,等着登记吗?”

    吴元指了指旁边排着长队,正由小吏引着填写表格的人群。

    那些平日里在各郡县作威作福的世家家主,管事们,此刻一个个低眉顺眼,连大气都不敢喘。

    “来人,”吴元对身旁的吏员吩咐道:“给郑家主拿一份归附文书来,让他老人家好好填一填。”

    很快,一份厚厚的文书摆在了郑康面前。

    文书的第一页,便是《归附总则》,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

    凡归附之家,需将名下所有田产、商铺、矿山、盐井……

    悉数登记造册,交由财政司核验。

    另,家族所有十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男丁,亦需登记在册,听候王府统一安排。

    郑康看得眼皮直跳,这哪里是归附,这分明是抄家!

    他颤抖着声音问道:“吴先生,这田产,不是说献出六成吗?怎么变成了全部登记……”

    “郑家主误会了。”

    吴元脸上的笑容不变,“王爷的意思是,你们主动献出的,是你们的忠心。而王府要登记的,是整个河北的家底。王爷要的是一个清清楚楚,再无隐患的河北。至于登记之后如何处置,那要看你们各家的表现,以及王爷的心情了。”

    “当然,若是有人填报不实,或是故意隐瞒,郑家主,你应该知道,夜枭营的兄弟们,最近正闲得发慌呢。”

    “嘶!”

    郑康倒吸一口凉气,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这根本不是谈判,而是最后的通牒。

    要么老老实实地把家底全部交出来,任由李岩宰割,或许还能留条活路。

    要么,就等着夜枭营那群活阎王上门,帮你体面!

    “我填!我马上就填!”

    郑康再不敢有丝毫侥幸,一把抢过笔,趴在桌子上,开始奋笔疾书,生怕写慢了,下一个被“杀鸡儆猴”的就轮到自己。

    吴元看着眼前这幅景象,嘴角勾起弧度。

    用一个虚无缥缈的归附司,便将这些世家数百年的积累,变成了案头上一份份可以随意处置的卷宗。

    ……

    与此同时,另一场无声的战争,正在河北各地的世家府库中打响。

    范阳,卢氏祖宅。

    卢家的老管家,正陪着笑脸,将一本账册,递给钱串子。

    “钱大人,这是我们卢家近百年的总账,请您过目。”

    钱串子接过账册,甚至没有翻开,只是用手指在封皮上轻轻一弹,发出一声闷响。

    “卢管家,我这个人,不喜欢看戏文。”

    “大人……何出此言?”

    钱串子冷笑一声,从身后团队里一名年轻人手中拿过一个算盘,手指在上面拨动,发出一阵清脆的急响。

    “啪!”

    他猛地停下,指着账册上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三年前,你家家主卢承庆嫁女,嫁妆单子上写的是东海明珠一百颗,上等绸缎三百匹。但这批货,根本就没出范阳郡,而是转手进了你们在涿郡的一家亏本的当铺,对吧?”

    老管家脸色一白:“这……这是误会……”

    “误会?”

    钱串子的声音陡然转冷,“那去年秋天,你们以赈灾为名,从府库调拨的十万石粮食,为何最终却出现在了王世充的军中?别告诉我,你们卢家的粮船,长了腿,自己跑到洛阳去了!”

    老管家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汗如雨下,磕头如捣蒜。

    “钱大人饶命!钱大人饶命啊!这都是小的们自作主张,家主他老人家根本不知情啊!”

    见此,钱串子脸色并没有任何表情,反而摆了摆手,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现在,我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去把真的账本给我拿过来。”

    “不然来的可就不是我们这些人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