骠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最后又是怎么灭亡的

从1世纪到10世纪,缅甸有许多由不同民族建立的国家,其中最重要的是林彪国家。彪国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早期的彪国以毗湿奴城为中心,后期的彪国以斯里兰卡城为中心。作为林彪王国前后两个时期的纽带,这里是可汗森林。

在这漫长的九个世纪里,林彪国家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国古籍中有一些关于古皮乌王国早期情况的记载,但缅甸考古学家发掘毗湿奴和翰林古城非常简单。这些考古发掘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早期皮乌王国的了解。至于已故的彪国,缅甸有丰富的考古资料和中国古籍。根据这些资料,我们可以勾勒出彪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公元后,缅甸进入了使用石头和石头的时代。优越的自然条件使伊洛瓦底江中下游成为黄金和石头结合时代的早期国家。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林彪国家诞生了。《唐书》第223卷《南门亭传》中提到的“表,古朱伯也叫土洛朱,中国人称自己行为愚蠢”。在毗瑟奴时代,皮乌人已经建立了城市。毗湿奴可能是东南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出土文物的碳测量表明,该遗址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这座城市非常大。每面墙的建筑材料都是砖和粘土。没有明显的壕沟痕迹。从这些方面来看,毗瑟奴仍然是一个相对原始的早期城市。毗湿奴发现了大约100个古代建筑遗址。在市中心的西北一点,有一个从北到南长100米,从东到西宽80米的高地,周围环绕着古老的砖墙,这可能是当时宫殿的所在地。在宫殿的南面,有一座长20米、宽10米多的砖房,里面有小房间,这可能是当时大会议厅的所在地。从这个发现来看,毗瑟奴的古彪王国可能并没有最终脱离原始部落联盟阶段。在毗瑟奴城,没有任何宗教物品。毗湿奴时期的流民很可能没有受到印度宗教的影响。对于与书写相关的实物,只发现了一个印章。从印章上的字迹判断,估计是从印度文字演变而来的,很难判断彪人是否已经使用了这种文字。

这些文化现象也表明毗湿奴仍处于国家发展的初级阶段。毗湿奴市也很少发现生产工具。在一座建筑中发现了大量的陶器碎片,表明当时的陶瓷工业和农业发展水平很高。其他出土文物包括圆钉、铁棒、与建筑相关的石膏块,以及土珠、石珠和材料珠等装饰品。由此可见,当时的表人已经知道如何使用铁,但他们的饰品仍然很原始。此外,还发现了少量小银币,但不清楚它们是当地铸造的还是后来从斯里兰卡引进的。瓮葬在骠骑兵中很受欢迎。骠骑兵死后,尸体被火化,骨灰被放入瓮和罐中。毗瑟奴时期的皮乌人完全一样,反映出在皮乌人共同的文化形成室里发现了大量的骨灰盒和骨灰罐。从汗森林时代到汗森林时代,毗湿奴骠骑兵的埋葬习俗在骠骑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缅甸考古学家认为可汗-林时期的皮乌文化不仅与毗湿奴时期相似,而且与斯里兰卡时期密切相关。它是连接这两个时期的中间或过渡文化。

可汗森林时期,表国的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翰林遗址出土的铁器较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是铁工具,如铁凿子、平斧、钳子、刮刀、铁锹、铁链和钉子,另一种是武器,包括刀、剑、矛头、斧子、箭等。出土的青铜器包括铜镜、青铜匕首等。汉林遗址很少发现金属农具。也许当时金属仍然很珍贵,没有被广泛使用。相反,汉林出土了许多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包括石斧、石环等。显然,石头农具仍然在生产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汉林时期的商业也比毗湿奴时期更发达,主要体现在出土货币比毗湿奴时期多。在汗森林周围的地区,当耕地和犁地时,经常会有硬币出土。出土的不仅是翰林的地方钱币,还有石板罗的。翰林币也被多次发现存在利率缺口。这表明两地之间有更多的贸易往来。汗林时期表文化的分布范围大致如下:以汗林为中心,东渡伊洛瓦底江到达新古和马达亚地区,西渡钦敦河到达阿亚多镇,南至伊洛瓦底江和墨河交汇的吴敏镇。

翰林表的人肯定已经开始用词了。早在1904年,汉林古城墙外的东南角就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有两个铭文。一个是古代碑文,其文字形状类似于墓室玉髓骨灰盒上的古代碑文,共有两行。在每一行古代汉语铭文的底部,都用梵文刻有几个字。据考证,它可以追溯到4世纪,是古代最早的作品之一。第二块石碑于1929年在第一块石碑出土地点的南面出土。碑文有八行。缅甸考古学家认为它可以追溯到7至8世纪。汉林没有出土文物能最终证明当时居民的宗教信仰。然而,其中一个出土的碑文的上端和下端都有浮雕,中间刻有碑文,上端刻有雕像。佛教或印度教很可能已经传入缅甸。翰林的表文化一直延续到9世纪。在利率扩散时期,表国进入全盛时期。这一时期始于大约4世纪。之所以称之为涉谷祖伊罗时期,是因为这一时期的表民在涉谷罗建建都,以此为中心,统治着表国的广大领土。“石保罗”这个名字最早是在唐代玄奘的《唐西域》中发现的。这本书的第十卷《三磨茶锅》写道:“从那以后,在东北沿海的山谷里就有了一个房间。”

在唐代易经《南海传》第一卷中,《东亚国家》也提到了斯里兰卡。《新唐书》和《旧唐书》称之为表国。根据考古资料,刘诗最早的建筑日期不会超过2世纪,而它的全盛时期将是从5世纪到8世纪。9世纪南诏军队的入侵导致了斯里兰卡的衰落。本书所指的“房间扩张”时期是5世纪和6世纪之交,南诏军队在9世纪中叶占领了房间扩张。至少到了7世纪,彪国已经成为一个大国。《旧唐书》第一卷中的表国文章说:它的边界是从东到西3000英里,从北到南3500英里。东临真腊国,西接天柱,南接明海,南接岳城。《新唐书》说,彪国“长3000英里,宽5000英里”,比《旧唐书》说的要大。根据中国史料的相关记载,十八洛时期,表国的疆域从东部的萨尔温江流域开始,西部与阿拉干和今天的印度曼波(Manypo)相连。它北邻南召,南邻孟加拉湾。然而,根据缅甸的考古发掘,表文化也传播到了缅甸南端的达纳塞林(Danaserin)和西部的阿拉地区。在这两个地方都发现了文物的来源,在阿拉干也发现了古代铭文中的铭文。

虽然十八洛时期的表王国是一片广阔的领土,但它似乎不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但它可能是一个以十八洛为中心和霸主的松散国家,包括各种下属国家和部落氏族。新唐太宗李密传记中写道,李密有18个下属国家、9个城镇和298个部落。然而,只有少数列出的下属国家和部落能够得到核实。8世纪后,中国云南省地方政府南诏的权力向南发展。南诏保和九年,南诏攻打骠国,掠夺了3000多人,并于835年迁至塔东。南诏的军队入侵了骠国的诸侯。从那以后,灾难援助反应队国家的情况在中国很少被记录下来。然而,直到12世纪中叶,当地居民仍然使用表国语言。在13世纪,也有关于古代中国人的记录。这可能是因为林彪是一个结构松散的国家,保持着部落联盟的特征。因此,一旦国家首都被攻破,这个辽阔的国家将被分裂,每个附属国家和每个部落将在自己的领土范围内运作。在此后的长期历史发展中,彪族逐渐与一些民族融合。

>>>>全文在线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抑或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编辑,是出于信息流通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