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院的军器所衙署,位于城郊。
因为这里经常搞爆炸,要是在城内,容易引起恐慌。
一队亲卫,护送着陈绍来到军器所,这里弥漫着浓郁的火药爆炸后的味道。
其他人或者掩鼻,或者咳嗽。
惟有陈绍,颇为陶醉的猛吸一口。
这不是烟,这是未来的真理。
定难军的工院中,汇聚了宋辽夏三国的顶尖工匠,所以对于铸造和火药的研制,其实一直是蛮厉害的。
原本三家是各自研究,互相防范,千方百计想要抄袭。
如今大家可以凑在一起,彼此交流。
这是很大的进步。
工匠们热情和很高,这里面有赏银丰厚的原因,更大的原因则是陈绍放话,只要能研制出火炮,或者只需要有突破。
便可以做官。
士农工商,等于是一下跨越两个阶级。
这种机会,匠人们祖祖辈辈没见过,今后也不知道会不会再出现。
所以这次一定要把握住。
陈绍来到校场上,见蹲着那大炮,依然是古朴暗金色,就有些失望。
这仍然是铜炮,但是他没有表现出来,因为路还是要一步一步走。
铸铜比铸铁简单许多,而且铜也格外耐用。
如果真的就是铜太贵,不好大规模生产,也还有其他办法。
那就是去外面搞铜,东南亚就有很多。
而且先造出来之后,后续的突破创新,就会容易很多。
在中原,如果当权者,尤其是最高权力者在意一件东西的时候,那么它的发展速度,将会是极其惊人的。
这一点,陈绍是很有发言权的,因为在场的所有人中,只有他学过世界史和中国史。
“代王!”
陈绍点了点头,对工院的提举张天望说道:“走,过去看看。”
“这是铜炮?”
在火炮旁边站着的匠人,闻言赶紧说道:“大王,这炮是内层铁芯、外层铜箍,用铜不多!”
“好!”
陈绍眼色一亮,凑上前看了看,炮膛内壁刻螺旋凹槽,瞧着依然是前装式的设计。
匠人马上说道:“这样一弄,炮打的更远。”
陈绍点了点头,这应该就是膛线的雏形了,果然这些匠人的智慧是无穷的。
张天望在一旁说道:“大王,这炮管内衬,是用黏土混合石英砂烧制,耐受高温,可以减少炸膛。”
“您再看这炮架,比上次可有不同?”
陈绍仔细看了一圈,说道:“多了牛皮,木料好像也换了。”
周围的匠人,听到这里都惊讶不已,大王他真知道啊!
原来上次,他是真看了,而且还记住了。
张天望呵呵一笑,捻须道:“不错,我们这次用多层木材,使用榆木、松木迭加,外覆湿牛皮缓冲!”
“不然的话,这炮架打几炮就要散架了。”
“炮架散架这么快,看来炮弹威力也变强了?”陈绍问道。
张天望更是得意,点头道:“大王,我们这半年,经过反复地调配,终于寻到合适的火药配方。添入少量硝来助燃,并加少量蜂蜡,可以避免火药凝固。”
陈绍俯身看着大炮,听得半懂不懂,挺直了身子,摇晃着手指说道:“打一炮,瞧一瞧。”
说得天花乱坠,不如打一炮看看。
等陈绍等人,退到身后百十步之后,在空地上驻足。
这时候,有人挥了挥手。
工院的几个炮手,小心翼翼地上膛,陈绍估摸着时间,他们装填了大概有一分半钟。
然后是点燃引线,又等了一会儿,这些炮手点燃之后,就往后跑了。
显然是害怕炸膛,估计受过这个苦。
好在这次没有出事故,顺利地打出了一发炮弹。
砰的一声,这炮打出去的距离,明显比上次远多了。
白烟散尽之后,几人上前,陈绍十分满意,说道:“快去测测,这是打了多远!”
大宋自己的霹雳炮,是火药推动的石炮,打的大概有200-300米远。
不一会儿,炮手过来,抱拳道,“大王,共计三百丈!”
三百丈,差不多就是一千米,这已经可以用来实战了,而且绝对比霹雳炮好用。
再打磨一下,陈绍就要他们批量生产,然后投入战场了。
战争的成本,会因此下降不少,陈绍并非是一个穷兵黩武的人。
要是能减少战争成本,在他这里,可能只是少一些辛苦和操劳。
但是对于中原无数百姓来说,却可以让他们的日子过得好上几十倍。
战争对于一个国家民族的损耗,实在是太大了。陈绍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运粮官,亲自带着民夫运粮。
他是见识过,道路两侧丢满民夫尸体的场面的。
陈绍拍手笑道:“好!从王府拨黄金百两,官员们分五十两,匠人们分五十两!”
“炮手、衙役、公差,俱有赏赐,都赏,都赏!”
老祖宗们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如今的陈绍,对这些老祖宗的智慧凝聚出来的俗语,十分地迷信。
因为每一句,都得到了他的验证。
别的不说,赵佶要是把他赏赐给道士、妃嫔、宫娥的钱,拿出十分之一给有功将士们,西夏早就被灭了。
因为那直接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果然,陈绍说完之后,周围的人脸上全都露出惊喜神色,互相对视,当着陈绍不好当场庆祝。
从炮场出来,陈绍又去其他地方逛了一圈。
火铳的难度,比火炮高多了,所以并没有什么进展。
但是既然火药的配置正在改进,那火铳肯定也能吃到这波红利。
陈绍第一次感受到了先知先觉的爽快感,只需要稍微拨动一下,就能影响很多东西。
只是这份激动的喜悦,没法和其他人分享。
在农具营造局,也有一些新的突破,让陈绍再次大手一挥,赏赐了金银各一百两。
从工院出来,陈绍心情还真不错,一口气打赏出去的钱,可能是陈绍本人花的最大的一笔。
代王也是好起来了,体会到了太上皇赵佶曾经的‘撒币’快乐。
回到王府之后,陈绍才感觉到冷。
或许内心激动所致,如今战事平息,能让陈绍如此激动,只有两件事:海船和火炮。
身居高位的人,就像是站在高处,看的往往不再是眼前的事。
而是要看远,看长。
身子的冷意,让陈绍突然不想再回书房,他觉得那里不暖人。
于是便叫人把奏报搬来内宅,自己到李师师的房中。
此时天色已经渐渐昏暗,听说他是去了城郊,李师师赶紧叫人去熬姜汤。
大宋对姜的喜爱,远超后世,在此时的宴饮文化中,姜被视作待客之礼。
《清异录》载,宴席“无姜不成席”,主人以姜碟敬客表尊重。
著名吃货苏东坡就曾经写过:夜嚼姜芽赛蜜糖
钱塘净慈寺僧人以姜汁与蜂蜜、核桃等制成姜乳饼,长期食用可延缓衰老。苏轼吃完之后,直接称其“通神明,去秽恶”
什么姜糖、姜茶、姜脯、姜粉、姜糟.更是各有各的吃法。
李师师端来的姜汤,是用生姜半斤、红枣二十枚,煮水之后所得。
陈绍喝了一口之后,就把脚伸进被中,在床头观看奏文。
外面寒风呼啸,卧房里点了烛灯,一片静谧。
李师师坐在房中,静静地温煮姜汤,那妩媚明艳的鹅蛋脸,肌肤似雪、身段线条美妙,实在是静夜玉生香。
突然陈绍坐直了身子,仔细看着手里的奏报。
果然每次曲端上奏,都是大事,一般小事这人不上报。
曲端说新年之际,张叔夜去拜访他了,而且交谈了半夜。
合上奏报之后,陈绍脑子里涌现出很多事,山东这个地方,未来的地位很重要。
张叔夜的投靠,意义重大。
而且像这样的进士出身,还算忠贞的官员,也都开始陆陆续续投诚了。
这让陈绍倍觉开心。
要是可以和平过渡,他其实是不愿意打内战的,尽管定难军兵强马壮。
瞧出他有些兴奋,李师师轻轻靠近,也没有开口问,而是静静地依偎在他身边。
陈绍在她脸上亲了一口,说道:“今天真是喜事不断。”
李师师笑了笑,起身微微敛裾,福了一礼道:“妾为大王贺。”
这动作由她做出来,看一眼都是一种享受,柔情万种,把古典东方美人含蓄动人、柔媚温顺的仪态,展现的淋漓尽致。
陈绍握住她柔软的手,李师师主动上榻,抱住了陈绍。
——
山东地面上,其实处在一种很微妙的关系中。
前段时间,曲端和张叔夜还是争锋相对,局势紧张到剑拔弩张。
如今这种冲突,却好像一下消弭了。
百姓们乐的见到这种局面。
毕竟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家乡陷入战火。
然后就是商队进入。
这并非是简单的商队入齐,而是广源堂商队的核心,直接要搬迁过来。
这个体量,是十分吓人的,广源堂商队,不同于中原任何商队。
它在西域,是所有番邦小国的噩梦,是灭国商队。
萧氏直接将西域的事,交给手下来维持,自己则一心扑在入海的准备上。
冬日清晨的密州城,笼罩在一层乳白色的雾气之中。
天还没亮的时候、曲端就去了中军行辕一趟,处理一些平常军务。
今日他要在城中忙活,所以提前把军务处理好,曲端绝对算得上一个勤勉之人。
他对职权范围内的事,绝对不允许自己懈怠,哪怕是一刻。
入城之后,曲端兴致不高,他本来是要在密州集中力量,修建海船。
等到来年天气暖了,代王发动北伐时候,直接从海上运兵,去给鞑子致命一击。
但是萧氏到来之后,却要分去大部分的船匠和物资,要去修建商船。
商船?
曲端无法理解,商怎么能和军争夺物资。
这萧夫人身份独特,他又不能像对付其他人一样,直接动武。
曲端虽然狂傲,有时候还很狠厉,但你要让动代王的女人,借他一百个胆子,曲端也不敢。
今日来到造船工坊,要看看自己的战舰和运兵船准备的如何,却见商队的人早早就来了。
曲端看见就烦,偏偏那些人,还十分专业。
他们有着惊人的财富,可以收买到最优秀的船匠,带来最好的材料。
比曲端直接派人去抢好多了。
见到曲端等人过来,商队的人客气地上前行礼。
曲端冷遮脸,点了点头。
这种天气,萧氏肯定是不会出来的,她十分在意自己身体的保养。
朔风寒冷刺骨,吹得多了,皮肤会粗糙干燥。
商队的人看曲端不理他们,也就又忙起自己的事来,与船匠们讨论如何扩容船舱。
曲端在一旁,偷偷聆听,突然心中一动。
你商队要的是船舱的容量,能够运送更多的货物。
而自己的运兵船,不是一样么,只是把货物换成了兵马。
而且,远征时候,也是需要运送物资的。
想通了这一点,曲端心情顿时好了不少。
反正他不是要打水战,只是运兵,战舰的重要性体现在护航上。
从这一点来说,反倒是商队更需要战舰。
等商队打造好海船,自己再让船匠稍作改装即可。
曲端这人只是有点儿唯我独尊,但是他并不蠢,知道商队对于定难军的重要性。
别说他了,三大主力都靠商队养着,当年出兵时候,大宋可不给粮食。
那时候辎重都是商队在运,护商队一度比主力兵马都精锐。
后来因为这商队实力的膨胀速度太离谱,被代王给削了兵权,从此商队和护商队成为了两个系统。
毕竟如今代王的重心在东,要是这一支有钱有兵的势力,在西边发展太快,极有可能会形成一股难控的利益团体,直接在西边脱离定难军而分庭抗礼了。
既然无法和萧夫人争,曲端也就懒得在这里多费功夫和心思,他再次回到了中军行辕。
要在登州、莱州和密州,招募水师的奏文,曲端已经发了上去。
结果陈绍转手帮他递到汴梁去了。
今日正好枢密院的公文下来,准许他招募水师,准备从海上出兵敌后,备战郭药师和女真金国。
曲端收了牒文之后,也没啥心情波动。
因为以他的性格,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厮早就开始募兵了。
曲端做事雷厉风行,水师的组建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