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沸腾时代 > 第二卷 第六十六节 铺开,推进(为18000票加更!)

第二卷 第六十六节 铺开,推进(为18000票加更!)

    张建川只在经开区那边呆了半天时间,连经开区的领导们都没见。

    不是不重视,而是张建川觉得现在在一起尚处于起步阶段,你过分殷勤也没有太大意义。

    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新建的开发区,来开发区干的干部肯定都是存着一份想要在经开区干出点儿成绩来的心思,尤其是领导,包括简玉梅的那位前夫弟弟,一样有此想法。

    在简玉梅前期去联络的时候,对方表面上态度很热情,但是骨子里应该还是没有太多的期望值。

    只不过考虑到简玉梅是其前嫂子,而且原来处得不错,加上经开区新建,对能来经开区投资建厂都还是很欢迎期待的。

    不过在得知是食品类的私营企业之后,估计热情就被浇灭大半,能维系基本的支持力度就算是不错了。

    归根结底,你得要拿出像样的成绩来,才能赢得人家的认可和支持。

    但既然已经敲定规划,那就马上要做起来。

    像生产线的购入已经正式传文给了上海益民和广州人民两家企业报价。

    杨德功和江元博带着一名原龙华食品厂的老职工前往上海谈判,而张建川一度觉得反正自己要去广东,和广州人民机械厂的采购谈判干脆就自己代劳了。

    但转念一想自己这方面不是内行,还得要让杨德功和另外一名龙华食品厂的老职工一道来广州负责谈判。

    一般说来这类设备因为都已经被国内多家方便面厂采购使用了,所以在质量和稳定性上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主要还是涉及到安装、调试和备件采买的问题,当然更主要的还是价格问题。

    厂房改建事宜就交给了郑永才。

    张建川素来主张用人不疑,既然人家能抛下原来的工作来跟自己,说明认可自己,而自己也愿意给他这样一个机会。

    只要愿意干,能干好,那他也不会亏待对方。

    关于益丰公司未来的股份构成,张建川也一直在考虑,除了引入晏家和褚德辉这边两个“战略”股东外,剩下就是跟随自己这群人的股份问题了。

    原来他一度考虑过如果在安江那边落足,为了发展需要,甚至可以让渡一部分利益给公家,但从现在的局势来看,经开区这边似乎在思想上要开通许多,对私营企业虽然不像像外资企业那么热情,但也不歧视,所以这个想法就被搁置了。

    但张建川也清楚,至少到目前,各地对私营企业的态度都还是出于一个混沌期,很多地方都还时不时地会针对私营企业采取一些非友善的行动,不管是工商、税务,还是卫生监管、公安这些职能部门,都是如此。

    这种局面要想得到改善,还得要有赖于从高层传递下来的态度逐渐延伸到基层。

    这也是为什么沿海那些经济发达地区红帽子企业盛行的缘故。

    其实现在最受欢迎的还是外资、台资和港资企业,无论是走到哪里,这三类企业受到的欢迎都是最热烈的,同时能给出的政策也是最优惠的。

    张建川也听到一些传闻,包括一些香港人来内地,随便出点儿资,甚至就根本没出资,挂个名衔,搞个假合资,企业获得的各类政策和税收上的优惠都远胜于帮代替香港人出资那点儿利益。

    这种好事情张建川都忍不住艳羡不已,毕竟这是实打实的优惠,对于减轻企业经营压力提升业绩也是肉眼可见的。

    不过现在这些对于益丰来说都是可望不可及的,他现在能做的就是扎扎实实把项目前期工作做好,争取像当初搞民丰一样,一炮打响。

    回安江的路上,张建川坐在这辆面包车上,也忍不住道:“玉梅姐,其他也就罢了,但公司恐怕必须要买两辆车了,不管是经开区这边,还是安江那边,太不方便了,经开区这边连公交车都还没有,这一来二去,简直太耽误事情了,……”

    “你不说我也要给你建议了,五十万到账,还给建材公司十万之后,还剩下三十来万,……”

    简玉梅和张建川并排而坐,开车的是江元博。

    车还是杨文俊送过来的面包车,现在真切感受到当初买这辆车的明智。

    但这样一直拖着也不是办法,杨文俊那边也相当忙碌,虽说两边的大老板都是一个人,但各是各的道。

    张建川一度也想过让青江建材公司那边再买一辆面包车,但转念一想与其让那边买,还真不如就让益丰这边先买,反正就当是固定资产投资了。

    “我算了一下,工资标准每个月因为尚未全部定下来,我只能算个初略的,目前在职职工是十七人,总计按照每月需要支出六千元暂计,另外日常水电、电话费和办公日杂等开销,估计也需要两千元左右,但一当开始招募工人培训,这开支会大幅度增加,……”

    简玉梅简明扼要。

    “一旦生产线这边开始安装,辅助设备和配套设备也要进场,各类人员后续招聘也要跟上,主车间这边按照三班生产,包括班长,配料——混合机,供给机——复合机,连续制面机——盘花,蒸面锅——调味,定量切割——分配机,面块定位入模,油炸锅,喂杯碗机,再加上后续的辅助配套,还有非生产工人,大约要95人左右,……”

    张建川粗略算了算,哪怕是不算技术类职工,都计入普通工人来算,每月工资开支就需要一万八千元以上,如果加上技术类职工的开支,还有行政这一块的人员开支,那就要突破二万五千元了,这只是基本工资,还涉及到加班工资这些,开支还要更高,……

    人工这一块应该说还不算大头,但因为涉及到前期培训,按照龙华食品厂那边的估计,如果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纯粹就是从头开始的培训,没有三个月的基础培训很难保证不出各种事故,这也是张建川极力想要避免的。

    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要么就是去招熟手,最起码要在工厂里干过,具备一定安全意识的。

    纯粹的农民进入厂里,哪怕是经过几个月培训,都很难完全改变他们一些随意的习惯,而这往往是安全事故的最大风险源。

    简玉梅给出的意见是,培训必须要抓紧,不能因为想要急于投入生产就压缩这方面的培训。

    同时也要积极去挖人,尽可能在工班组长这一块上选到合适的熟手,哪怕工资开高一些都可以接受。

    一旦出了安全事故,像益丰这种私营企业往往就容易被列为典范来整顿,在益丰尚未打响声誉,没有为经开区创造足够的价值之前,经开区管委会也很难在这方面为你提供支持和方便。

    “玉梅姐,培训可以先搞起来,没有设备,可以先搞基础培训和岗前安全培训,看看能不能找到一家技工学校这类的单位,我们付钱,先把招起来的工人送进去培训,或者跟岗培训,……”

    简玉梅点点头:“这一步我已经在联系了,经开区这边没有,安江那边也没有合适的,最好的办法当然是送到龙华食品厂去跟岗,但显然不可能,所以我联系了华流县一家技工学校,可能费用贵一些,但能提供基础的培训主要是利用晚上进行岗位培训,白天以学习为主,好在我问过整个生产操作过程不算太复杂,……”

    都想到了,张建川觉得简玉梅当这个总经理都比自己合适了。

    “嗯,那就按照你的计划来,招工下周就开始,十天完成,可以回安江那边去招,也可以在经开区这边本地找一些,……”

    一路上张建川就和简玉梅、杨德功商量,偶尔江元博也能插话。

    回到安江,定下来就马上实施,先买两辆车,一辆夏利,一辆长安面包,再买一辆小货车,这样可以拉一些小型物件,先把交通问题解决了。

    厂里鼓励管理人员去学车,拿到驾照就给予奖励,同时也还是要招募两个司机。

    这年头司机也是专业人才,工资要比普通工人高得多。

    这边的事情告一段落,都交给简玉梅了,而简玉梅也再三提醒,资金要尽快打进来,因为涉及到各类设备订货,除了主生产线,配套辅助设备都要开始下订单了,这就涉及到两百多万。

    另外原料问题虽然可以缓一缓,但是前期对相关原料企业的考察也要先搞来了,这一步要等到杨德功去了上海和广州之后来进行,当然如果高唐能尽快到岗,也可以交由高唐去。

    “玉梅姐,我觉得我们可能要开一个碰头会了,先要把目标明确了,心思定下来,然后再把我们未来的计划给大家说一说,每个时间节点要达到什么目标,怎么来实现,都要讨论一下了。”

    张建川下车时,吁了一口气:“就算我们是草台班子,那也得按照正规军的套路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正规军!”

    ****

    急求500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