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沸腾时代 > 第二卷 第六十五节 落子,启动(第二更求月票!)

第二卷 第六十五节 落子,启动(第二更求月票!)

    回来每一天都是充实的。

    还是抢在七点钟广电局的员工们开始起床之前,张建川就出了门。

    这是单琳的底线,不能被人看着自己“光明正大”地从她寝室里出来,尤其是这种时间节点,那无异于向大家宣示二人同居了。

    到昨晚张建川才知道单琳正在积极准备明年她的转正事宜。

    从招聘干部到正式干部是一个坎儿,三年一签的合同变为正式干部,这是激励每个从临聘人员到招聘干部再到正式干部的动力。

    算一算的确时间也差不多了。

    她是88年招聘为聘用干部的,也就是说明年初招聘合同到期,要么续聘,要么解聘,要么就要去争取最好的结果,也就是要从招聘干部到正式干部。

    张建川当然坚决支持。

    体制内你想要发展,这一步是必须的,你连正式干部都不是,何谈上进?

    而在这期间,任何有损于形象的行为恐怕都不能有,至少不能授人以柄。

    这也难怪昨晚单琳告诉自己的时候态度那么坚决。

    关乎到她一辈子的前途大计,虽说郝志雄是她姨父,而单琳在广电局里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是人家其他竞争者也一样在谋求进步。

    而单琳的目标肯定还不止于一个正式干部,她肯定希望自己还有更美好的未来,这只是第一步。

    张建川也能理解。

    这种事情点滴都不能有闪失,单琳没把话说死,也就是说偶尔还是能给自己一份机会,就算是不错了。

    这眼见佳人在侧,却还要忍着,尤其是有过那种事情之后,还要如此,那滋味不好受,就只有苦自己了。

    张建川和简玉梅去了一趟经开区益丰公司的办公地点。

    经开区距在汉州市区东面不到二十公里,在建的东二环路距离经开区还有一段距离,但是规划中的三环路就和经开区基本上连在一起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经开区的地理位置的确要比处于郊县的安江县要好得多。

    从安江到经开区这边,可以走市区斜插而过,也可以绕行沿着西南方向的国道到经开区,路很多。

    不过前者路况好,但车流量大,后者车少,但路况一般。

    如果二环路修好之后,那就简单了,直接先上二环,然后绕道到东面下二环,就方便的多了。

    等到三环路建成,那就更方便了,可以直接从安江县最北端的太和往北,要不了多远就可以上三环,然后一路到经开区。

    简玉梅选的经开区原来的一处老式厂房,二层楼,原来是做鞋的,但是生意不好,最后关门了。

    院子不大,二层楼厂房加上一处相当大的附属用房,但还有一处绿化区,面积就有点儿大了,估计是建厂时候雄心勃勃,觉得做大之后再在这一片扩建,可折戟梦消,就撂了下来。

    其实干企业大部分都是如此,反复多次能成功都算不错了。

    像张建川这种在民丰一举成功的情况相当罕见,所以简玉梅和杨德功他们都看好张建川在这方面的商业天赋或者说运气。

    有时候运气甚至比智慧和努力更重要,这大概也是一种玄学。

    你干同样的事情可能就万事不成,人家干就手到擒来,事后你复盘,竟然发现不了究竟差距在哪里,或者说就没差距,甚至你比他干得更好,但人家就机缘凑巧成功了,你却失败了。

    看完公司租赁下来的这个厂子之后,张建川径直问道:“老杨,老郑,你们觉得这里厂区和办公区暂时挤一挤放在一起可以么?”

    郑永才已经正式从民丰那边离职了。

    事实上民丰集团那边对原来东兴厂、尖山厂离职的普通员工乃至一些小工班组长这类的人不太在意,甚至乐见其成。

    接纳了那么多企业,而且又并购了两家饲料厂,在产能上已经起来了。

    一些原来如食品厂的工人也开始分流到县城原城关饲料厂里去工作,少不了也要扯皮闹架,但总算是开始按照县里边的想法开始在“吸纳”、“消化”这些老企业的职工了。

    至于说工作效率和带来的负面作用,暂时还顾不上,只要能上班,勉强充个数,干不了上机器干的活儿,其他杂活儿还是能行的。

    郑永才对机械设备这一块还算熟悉,在简玉梅聘请了龙华食品厂原来几个退休师傅之后,郑永才也就一直在跟着学习。

    只不过设备刚下了订单,都还只能纸上谈兵。

    无论是上海益民食品机械厂还是广州人民机械厂,都需要时间,预计要到十二月底设备才能制造完毕启运,如果春节前能安装调试完毕,就算是比较顺利了。

    张建川甚至都想要如果日后条件合适,看看能不能并购龙华食品厂。

    人家用的生产线还是日本大竹面机的,要比自己捡国内企业生产便宜货要好得多。

    只不过这家原属于东城,现属于锦城区的区属集体企业显然没有在如何解决口味问题上找到突破口,其生产的龙华方便面只能局限于汉州市区域内,连在整个汉川省内都未能有所建树。

    “张总的意思是要把那边附属的平房用起来建成生产区,这栋小楼用作行政区?”杨德功打量了一下,“可倒是可以,但是改建工程量不小啊,另外涉及到水电线路都要重新布设安装,老郑,你觉得呢?”

    “我觉得可以。”郑永才很干脆地答道:“原来他们把附属用房是用来当原料仓库和成品库的,但太浪费了,那么大一片空空落落,眼大肚皮小,这边二层楼也可以改建,简陋了点儿,但将就用就行,不过时间要抓紧了,如果按照简总说的设备12月底就能回来,这边改建就需要马上动起来了,……”

    “玉梅姐,你觉得呢?”张建川点点头。

    “嗯,因陋就简吧,能省一个算一个,只要生产线能安得下,那正好,随时可以现场掌握生产动向,……”

    简玉梅也不是不能吃苦的人,既然下了决心跟着张建川搏一回,她就要全力以赴,她甚至把孩子都托付给父母和姐姐,也就是丁向东的岳父岳母和老婆,准备这一年里都要扎根在经开区这边了。

    张建川原来是打算把生产线放在安江的,毕竟如果要涉及到贷款以及办理各种证照和审批,安江县里毕竟还有些人脉,而褚德辉的人脉也主要还是在安江县。

    但随着自己在股票上的收益大大超出预期,对褚德辉自己需求就降低了,尤其是还有晏氏兄弟的支持,那么生产线在放回安江就意义不大了。

    当然生产线放在安江也有好处,那就是自己现在的班底基本上都是安江人,离家近,而且招募工人和管理培训也相对容易简单。

    当然弊端也有,张建川不确定自己在安江县如果搞起了这样一家方便面企业来,县里会是什么样的态度。

    如果搞砸了,估计县里会不动声色,甚至还要安抚鼓励自己,但搞火了,真不好说。

    这人性问题,真不好判断。

    他不敢赌。

    而在经开区就没有这方面的顾忌,自己是新来的,哪怕就是一个不太受重视的私营企业,但一旦成功了,毕竟能给经开区带来实打实的产值和税收,税收问题还在谈,三免两减,包括相关道路硬化和辅道的加强,都要考虑进来,要搞就要搞好搞大。

    另外还有一个消息也是让张建川下决心在经开区落脚的因素,那就是刘少堂有可能要出任经开区党工委I书记、主任。

    但这只是传言,因为经开区筹备领导小组组长一直是一位副市长兼任着,但现在经开区已经成立,副市长继续兼任党工委I书记,包括一位党工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在内的三位副主任已经到位,但主任人选却还没有敲定。

    刘少堂给张建川的印象很不错,思路开阔清晰,稳健中不乏激情,也有大局意识,而且给他的感觉这个人是有些担当且愿意做事情的领导。

    搞企业,最渴望的就是遇到这种领导。

    说句阴暗一点儿的话,哪怕这个领导作风口碑没那么好,但是有担当愿意干事,也远胜于那种平庸求稳,胆小怕事,遇事推诿拖沓的领导。

    不管刘少堂会不会来当这个党工委I书记、主任,张建川都打算第一步是要在经开区立足,下一步如果要扩大生产能力,可以考虑在安江建厂,但现在还暂时不宜回安江去。

    “那好,第一条生产线就放在这里,那边的改扩建工程就要马上干起来了,三个月时间来不来得及?”张建川还有些担心。

    “问题不大,本身就有那么多宽敞的库房,规制都还可以,稍微改建一下就可以,但是涉及到相关的库房就要重新规划建设了,……”

    杨德功笑了笑:“但愿我们的产品出来就能被运走大卖,不需要在库房里储存,如果库房不够装,那反而是坏事了。”

    杨德功的话把众人都逗笑了,的确如此,希望库房用不上是个好兆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