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五彩绫镜 > 第220章续 无声的硝烟

第220章续 无声的硝烟

    会议结束后,林晚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并没有立刻投入到具体的事务中。她需要一点时间,消化刚才会议上接收到的信息,以及那些或明或暗投射在她身上的目光。她打开电脑,调出会议记录,指尖在键盘上停留片刻,最终却关掉了文档。她起身,走到窗边,望着楼下如同玩具模型般的车流。

    组建团队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这个临时拼凑的团队高效运转,产出真正能扭转局面的成果。她深知自己的短板——不善言辞,缺乏管理经验,过往的阴影依然如影随形。曹辛夷的支持带着公事公办的界限感,姚浮萍的同意基于纯粹的利益衡量,其他成员更多是服从于龙胆草的权威。

    信任,在这个小组内部,同样是一座需要搭建的桥梁。

    她深吸一口气,转身回到办公桌前。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她必须主动出击,用行动和成果来赢得空间。她重新打开文档,开始细化那份分工草案,将每一项任务分解到具体的人头,设定清晰的交付时间和质量要求。她尽量避免使用模糊的指令,而是尽可能提供参考范例和思路方向。

    做完这些,她并没有立刻通过邮件群发。她决定,先进行一轮一对一的初步沟通。

    她首先联系了公关部派驻的赵姐。

    “赵姐,打扰一下。关于首批面向大众的科普短视频,我初步想了几个选题方向,比如《你的手机权限正在‘裸奔’吗?》、《三分钟,给你的隐私加把‘锁’》,您看从传播角度,哪个切入点更容易引爆?还有,脚本的幽默感和专业性平衡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她没有直接下达任务,而是以请教和探讨的姿态,将问题抛给了更专业的对方。赵姐在电话那头明显愣了一下,随即语气缓和了不少,认真地给出了几个颇具建设性的意见,并表示会让小刘先出几个脚本雏形。

    接着,她联系了技术部的接口人周睿。

    “周工,关于算法强度可视化演示,您提到的‘实时进度条对抗’方案,我觉得非常直观。能否请您这边帮忙提供一个简化版的算法模型和数据接口?我们让设计阿斌尝试做成交互式H5,用户可以通过滑动选择不同强度的‘攻击’,直观看到我们加密算法的抵御效果。”

    周睿对于林晚能迅速理解并采纳他的技术建议感到有些意外,原本公事公办的语气里多了一丝积极:“没问题,林组长。我这边尽快准备好,涉及到核心参数的地方会做脱敏处理。”

    与法务、用户运营同事的沟通也大抵如此。她努力让自己显得专业、谦逊且目标明确,尊重每一个环节的专业性,同时牢牢把握住项目的整体方向和节奏。

    这一轮沟通下来,虽然花费了不少时间,但效果显著。至少,小组的核心成员们初步感受到了这位“空降”组长并非尸位素餐之徒,而是确实想做事情,并且愿意倾听和协作。

    ---

    几天后,小组的第一次内容共创脑暴会在一个开放式讨论区举行。林晚特意让行政准备了咖啡和茶点,试图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氛围。

    会议开始,她先简短回顾了项目目标和当前进展,然后便将主导权交给了具体负责的同事。

    “小刘,你先说说脚本的思路?”

    “阿斌,视觉风格上有什么初步构想?我们希望整体调性是亲民、科技感,但不冰冷。”

    “周工,您看这个交互设计的逻辑是否合理?会不会有技术上的误导?”

    她引导着讨论,适时地提出问题,调和不同专业背景成员之间的理解偏差。当小刘提出的某个比喻可能过于通俗而引发歧义时,她会提醒是否需要更精准一些;当阿斌的设计风格偏向花哨时,她会委婉地建议是否更能体现“安全”、“可信”的质感。

    她自己则主要负责记录、梳理和决策。当出现分歧时,她不会独断专行,而是引导大家分析利弊,最终选择一个对项目目标最有利的方案。她的决策过程透明,理由充分,渐渐让团队成员感到,她是基于项目和公司利益在做判断,而非个人好恶或权力展示。

    会议结束时,首批三个科普短视频的脚本框架、视觉风格和互动H5的原型设计都基本确定,效率之高,连赵姐都私下表示有些意外。

    “林组长看着话不多,抓重点和推进事情的能力倒是不弱。”赵姐在回公关部的路上,对小刘和阿斌评价道。

    ---

    就在林晚的小组紧锣密鼓推进工作的同时,龙胆科技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

    G- DPSA的审计团队已经正式入驻,开始了冗长而细致的穿透式检查。每一次访谈、每一次数据抽样,都牵动着公司高层的神经。虽然“透明化”举措赢得了一些喘息的空间,但用户信心的恢复远非一日之功,App的日活和新增用户数据依然在低位徘徊。

    更大的压力来自资本市场。股价在经历短暂反弹后,再次进入震荡下行通道。有分析师发布报告,质疑龙胆科技“透明化”策略的长期可持续性,认为过度暴露技术细节可能削弱其核心竞争力,并预测其未来几个季度的财报将非常难看。

    这些外部的压力,不可避免地传导到公司内部。

    一些原本就对林晚担任组长心存疑虑,或单纯因为部门利益受损(如部分市场费用被划拨给沟通小组)的中层管理者,开始发出不同的声音。

    “把那么多资源投在一个临时小组和‘科普’上,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现在最关键的难道不是尽快推出‘五彩绫镜’的升级版,用技术实力说话吗?”在一次跨部门协调会上,一位产品部的总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提出质疑。

    “林组长毕竟……经验尚浅,这么重要的对外沟通口径,全部交由她那边把控,风险是不是有点大?”另一位负责渠道合作的副总裁委婉地表达担忧。

    这些议论,或多或少都会传到林晚的耳朵里。她没有时间去愤怒或委屈,只能将这些压力转化为更专注的工作。她用一次次小范围的成果展示来回应质疑——首个科普短视频在社交媒体发布后,播放量和转发量远超预期,用户评论区出现了大量“终于看懂了”、“原来可以这样操作”的正面反馈;那个加密算法对抗的H5小游戏,甚至在技术圈引发了一波小范围的讨论和好评。

    她定期向龙胆草、九里香和姚浮萍提交详尽的工作简报,用数据说话,证明沟通小组的价值。龙胆草在一次高管会议上,直接引用了简报中的数据,肯定了小组初期的工作成效,算是暂时压制住了内部的杂音。

    但林晚知道,这远远不够。内部的审视和外部市场的冷酷,如同两把悬在头顶的利剑。她必须带领这个小组,拿出更具说服力的成绩,才能真正站稳脚跟,也才能真正为龙胆科技穿过这场信任风暴贡献力量。

    她看着电脑屏幕上刚刚完成的下一阶段内容规划,目光落在其中一个板块——“用户隐私保护典型案例分析与警示”。她计划邀请一些真实的(经脱敏处理的)用户,分享他们遭遇数据泄露或诈骗的经历,以及如何利用隐私保护工具避免或减少损失的故事。真实,往往拥有最强大的穿透力。

    这无疑又是一步险棋,需要极高的操作技巧和风险控制能力。但她觉得,这是打破用户隔阂,建立情感连接的必经之路。

    她深吸一口气,开始起草向法务部和公关部申请启动这个专题的汇报材料。前方的路依然迷雾重重,但她已别无选择,只能握紧手中这支由责任与信念铸就的笔,继续在这片无声的硝烟中,艰难却坚定地勾勒着信任的轮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