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五彩绫镜 > 第220章无声的硝烟

第220章无声的硝烟

    林晚领受新任务的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又一颗石子,在龙胆科技内部漾开层层涟漪。

    数据安全审计部本就处于公司组织架构中相对边缘的位置,林晚因其特殊过往,更是部门里一个安静到近乎隐形存在。如今骤然被总裁亲自点名,负责组建跨部门的“用户隐私安全教育与沟通小组”,虽说是临时性质,但其象征意义和潜在的权力范围,足以让不少人心生揣测。

    “看来龙总还是很看重她啊,毕竟一起经历过风浪。”

    “将功补过呗,不过这次她的点子确实戳到痛处了。”

    “沟通小组?听起来像是虚职,能有多大实权?估计就是搞搞宣传,发发文章。”

    “未必,没看通告里说可以抽调各部门人手吗?这协调权可不小。”

    议论声中,有好奇,有观望,也有不易察觉的酸意与审视。林晚对此心知肚明,却无暇他顾。龙胆草给予的信任和这个任务本身的意义,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她肩上,也像一簇微火,点燃了她内心深处某种沉寂已久的东西。

    她没有急于召集人马,而是先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屏幕,开始勾勒这个“沟通小组”的雏形。她知道自己不擅长、也不喜欢人际周旋,与其一开始就陷入复杂的人事协调,不如先拿出一个清晰、有价值的行动方案,用事实和逻辑说话。

    基于之前那份科普材料的思路,她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方案的核心不再是简单的危机公关,而是构建一个分层次、多触点、持续运营的用户隐私安全教育体系:

    · 面向大众(小白用户): 制作系列生动有趣的短视频、漫画图文,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投放,内容聚焦于“手机权限管理自查”、“常见隐私陷阱避坑”、“三步看懂数据加密”等实用技巧。语言极度通俗,甚至带点幽默感,目标是降低认知门槛,引发兴趣和分享。

    · 面向深度用户(科技爱好者、专业人士): 开设线上专栏或知识星球,由姚浮萍团队的技术专家(或她本人转译)定期发布“五彩绫镜”技术架构的深度解读、安全验证机制的更新日志、以及与行业标准(如 G- DPR、国内个保法)的对照分析。内容要求严谨、有料,建立技术公信力。

    · 面向企业客户与合作伙伴: 准备标准化的“透明化”沟通材料包,包括白皮书、演示PPT、Q&A清单,协助销售和商务团队在面对质疑时,能够清晰、一致地传达龙胆科技在数据隐私保护上的理念和措施。

    · 内部赋能: 设计面向全体员工的隐私保护基础培训,确保每一个接触用户数据的岗位,都能理解并践行公司的隐私政策,避免因内部操作不当引发新的信任危机。

    她还初步拟定了小组的组织架构建议:一个核心策划组(负责内容规划与质量把控),一个内容创作组(负责文案、设计、视频制作),一个渠道运营组(负责各平台分发与用户互动),以及一个与技术、法务、公关部门的固定联络机制。

    这份方案细致、务实,且具有相当的前瞻性。林晚将它发给了龙胆草、九里香和姚浮萍,并抄送给了可能涉及协作的部门负责人。

    邮件发出后不久,她的办公室门被敲响了。

    门外站着的是曹辛夷。她今天穿着一身利落的白色西装套裙,妆容精致,神色平静,看不出什么情绪。

    “林晚,有空吗?聊两句。”曹辛夷语气自然,仿佛只是寻常的工作交流。

    林晚心中微动,起身将她让了进来:“曹总,请坐。”

    曹辛夷没有客套,直接在沙发上坐下,目光扫过林晚桌上打印出来的方案草稿,开门见山:“你的方案我看了,思路很清晰,考虑得也周全。”她顿了顿,抬眼看向林晚,眼神清澈而直接,“龙总把这个任务交给你,是认为你能做好。你需要什么支持,可以直接跟我提。公关部这边,我会安排一个资深经理和两个内容运营好手,全职加入你的小组,听从你的调配。”

    这支持力度,超出了林晚的预期。她原本以为需要自己去“借调”,还可能面临各种推诿。曹辛夷此举,无疑是雪中送炭,也明确表达了她的立场——公事公办,以公司利益为重。

    “谢谢曹总。”林晚真诚地道谢,“有公关部的专业同事加入,太好了。”

    曹辛夷微微颔首,话锋却轻轻一转:“不过,有句话我想提前说明。这个小组的工作很重要,但也非常敏感。科普的尺度、对外沟通的口径,需要严格把握。过于技术,用户听不懂;过于通俗,又可能失真,甚至被曲解。尤其是涉及‘五彩绫镜’具体机制的解释,必须经过姚浮萍团队的最终审核。”

    她的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这是在划定边界,提醒林晚权力的范围和责任的重大。

    林晚听懂了其中的含义,平静地点头:“我明白。所有对外发布的技术相关内容和重要口径,一定会严格按照流程,提交技术部门和公关部联合审核。”

    “那就好。”曹辛夷站起身,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公式化的笑意,“好好干,龙胆科技现在需要每一个能贡献力量的人。小组正式启动会议,你定时间,通知我就行。”

    说完,她利落地转身离开,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清脆而渐远。

    林晚看着重新关上的门,缓缓坐回椅子上。曹辛夷的支持与提醒,都来得直接而坦荡。这让她稍稍安心,却也感到了更大的压力。她必须做得足够好,才能不辜负这份支持,也不让任何可能的审视抓住把柄。

    ---

    与此同时,技术研发中心,姚浮萍的独立办公室内。

    姚浮萍也刚刚仔细看完了林晚的方案。她靠在椅背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屏幕上还开着复杂的代码界面。

    她对林晚的观感是复杂的。曾经的背叛与欺骗,让她无法轻易释怀。但林晚后续在技术反制荆棘科技、以及此次危机中表现出的专业素养和独特视角,又让她无法完全否定其价值。

    这份方案,再次印证了林晚的价值——她确实能站在技术和用户的中间地带,找到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这对于目前亟需打破与用户隔阂的龙胆科技而言,至关重要。

    姚浮萍拿起内部通讯器,接通了自己的哥哥姚厚朴。

    “厚朴,林晚那个沟通小组的方案,你看过了吗?”

    “刚扫了一眼,想法不错。”姚厚朴的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怎么,你担心技术泄密?”

    “泄密倒不至于,核心代码她接触不到。”姚浮萍冷静地说,“我担心的是解释的准确性。任何一点微小的偏差或误导,都可能被放大,引发新的技术性质疑。”

    “那你打算?”

    “我会指定一个接口人,负责审核所有涉及技术解释的内容。”姚浮萍做出了决定,“另外,我们也可以主动提供一些‘素材’,比如用更直观的方式,展示我们加密算法的强度对比,或者设计一些互动小游戏,让用户直观感受数据授权管理的意义。”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传来姚厚朴有些讶异的声音:“你倒是挺支持她?”

    姚浮萍语气不变:“我支持的是对公司有利的方案。她的思路,目前看来是有效的补充。”

    结束通话,姚浮萍在方案回复邮件里,简洁地写下了“原则同意,技术接口人稍后指定,建议增加算法强度可视化演示内容”的批复。

    ---

    龙胆草的批复则更为直接有力:“方案甚好,准予立即执行。授权林晚全权负责小组组建与初期运作,各相关部门需全力配合,不得推诿。首期预算由总裁办公室特批。”

    有了最高层的明确支持,林晚迅速行动起来。

    她首先与曹辛夷敲定了公关部派驻的三位同事——资深品牌经理赵姐,擅长内容策划和渠道关系;年轻但极具创意的文案小刘;以及经验丰富的视觉设计师阿斌。

    接着,她向技术部、法务部、用户运营中心发出了正式的合作邀请函,并附上了详细的方案副本。响应比预想的要顺利,一方面是由于龙胆草的批示,另一方面,这份方案本身也显示出了足够的专业性和可行性。

    三天后,“用户隐私安全教育与沟通小组”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公司一间中型会议室召开。

    林晚提前到了会场,将打印好的议程和更细化的分工草案放在每个座位前。她今天穿了一套深蓝色的职业装,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更沉稳干练。

    成员们陆续到场。公关部的赵姐气场强大,小刘和阿斌则带着好奇打量着她这位新任的“组长”。技术部派来的接口人是一位名叫周睿的年轻工程师,戴着黑框眼镜,神情严谨。法务部来了一位干练的女律师,用户运营中心则是一位负责社区运营的经理。

    林晚能感觉到那些投射在自己身上的目光,有关注,有评估,或许还有一丝因为她的过去而产生的微妙距离感。

    会议开始,林晚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切入正题。她站在白板前,条理清晰地重新阐述了小组的使命、目标以及初步的行动计划。她的语速平稳,逻辑清晰,偶尔会用笔在白板上写下关键点,那份沉静和专注,渐渐压下了场中一些细微的杂音。

    “……所以,我们不是简单的‘灭火队’,而是要搭建一座桥,一座连接龙胆科技的技术壁垒与用户认知之间的桥。”林晚总结道,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这座桥是否牢固,直接影响公司能否渡过此次危机,乃至未来的长远发展。我们需要各位的专业和能力。”

    她开始分配具体任务,依据之前拟定的分工草案,征求大家的意见。遇到技术解释的难点,她会直接看向周睿:“周工,关于加密强度的可视化演示,您看用对抗破解的实时进度条对比方式是否直观?还是用更比喻性的,比如不同材质的‘锁’抵御不同工具攻击的动画?”

    周睿推了推眼镜,思考片刻,给出了专业的建议。遇到内容传播的渠道问题,她会虚心请教赵姐。涉及到法律风险,她会仔细询问法务同事的意见。

    她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也没有因为过去的身份而显得怯懦。她只是就事论事,充分尊重每一个领域的专业意见,努力将不同的声音整合到统一的行动框架内。

    会议持续了一个半小时。结束时,初步的工作计划、内容排期和协作机制都确定了下来。虽然未来必然还会有磨合与挑战,但至少,这个临时拼凑起来的团队,有了一个清晰的开端。

    众人散去后,林晚独自留在会议室,整理着会议记录。窗外,夕阳的余晖给城市镀上了一层金色。

    赵姐临走前,对她说了句:“林组长,思路很清晰,继续加油。”语气里少了几分最初的审视,多了几分认可。

    林晚微微点头致谢。

    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前方的路依然布满挑战,来自外部的舆论压力,来自内部可能的阻力与审视,以及她自身必须不断克服的心结与不足。

    但握着手中那份写满行动计划的纸张,她感觉到一种久违的、名为“责任”与“价值”的力量,正从心底慢慢升起。

    这场关乎信任重建的无声硝烟,她已置身其中,无法后退,亦不愿后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