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锦绣如茵 > 第四百九十章 新帝登基

第四百九十章 新帝登基

    当然,龙青鳞不得不承认他也是存着自己的私心的。

    就是看看她。

    ……

    秦如茵见龙青鳞神色瞬间变得凝重,心中越发震惊。

    她深知龙卫的力量。

    而今日是龙卫正副指挥使一起来见的她。

    ……

    龙青鳞将两月前秦如茵远在西南边疆的封地出了大乱子的事先和秦如茵说了……

    秦如茵再沉稳的心性,此刻也大惊失色。

    毕竟她封地上的少数裔族群都被人蛊惑要求分裂建各自的小国家,那不单单是乱套了。

    此事若被人知晓,在朝堂上参她一个谋逆大罪,娘家夫家全完蛋。

    即便太子殿下再倚重姜九霄,君臣两人私交再好……

    一旦此事成势,引起大应各大世家站队敌方,那么就算是太子殿下登基为帝后也无法逆转。

    相反,为了平衡朝局和立威,新帝也许不得不咬牙妥协。

    “多谢两位龙指挥使!”

    秦如茵起身,对着龙青鳞和龙如牙深深一礼。

    知龙青鳞既然选择今日亲自来和她说,定是龙卫出手帮她解决了这个天大麻烦。

    这个恩情欠的真是大了。

    好在她脑子的新点子还是不少的,将来总能回报

    龙青鳞和龙如牙都避开了秦如茵的礼。

    龙青鳞想了想,缓缓开口道:“姜大人是派了人在郡主的封地上镇守着的,只不过有心算无心。”

    “那幕后之人算是个极厉害有手段的。”

    “他的人已经提前摸清楚了姜大人派去郡主封地的人手,想要避开就很容易了。”

    秦如茵知道他是好意。

    但她又怎会因这个事去埋怨姜九霄呢啊?

    她也没问两位龙卫指挥使这幕后之人是谁。

    至少以龙如牙这位龙卫副指挥使和她的交情,只有两种情况……

    这两位指挥使不会将幕后黑手是谁告知。

    一种就是连龙卫也没查出。

    另外一种就是龙卫查出了,但因为那幕后黑手是皇家之人。

    是皇家之人,那就是皇权之争。

    是皇权之争,龙卫这边原本就不该干涉。

    此次因她干涉了,都已经算……逾矩了。

    且,秦如茵也明白,新帝还未登基,在龙卫这边看来,一切还未尘埃落定。

    也算是给新帝的磨刀石了。

    秦如茵再次谢过龙青鳞。

    龙青鳞摆手。

    “我还查出一事,那幕后主谋的人带走了你封地内一个善用蛊的家族中几位用蛊高手。”

    “此事还请郡主小心防备!”

    秦如茵神情凝重的应下了。

    龙青鳞说完要紧之事后就离开了。

    只留龙卫副指挥使龙如牙还在和秦如茵说话。

    龙如牙含笑看着秦如茵:“郡主,我们指挥使正好有要事去了一趟南疆。

    也是在去南疆的路上得知了你封地要出事的消息,这才拐到你的封地先处理了此事。”

    “你也不用担心,守护这片大地本就是我们龙卫的责任。”

    “若有小族不服教化被人蛊惑几句就想自己立国,这样的事比之皇权内斗……

    我们龙卫处理的优先级自是最高的。”

    言外之意就是,让秦如茵不用多想。

    龙卫做事自有龙卫自己的逻辑。

    秦如茵忙表示明白且理解。

    龙如牙意味深长的看着她,“郡主,我自是知晓郡主明白理解。只是担心姜大人那边会多想。”

    秦如茵不以为意的摆手,“无妨的,龙副指挥使不必多虑,我家夫君比我知晓的多,更不会多想的。”

    龙如牙心中幽幽叹息。

    但愿如此吧。

    自家这位指挥使啊,想要瞒住如千年老狐的姜大人……恐怕并不容易啊。

    龙如牙陪着秦如茵喝好茶后,又亲自护送她下楼,将她交给风嬷嬷保护后,才飘然离去。

    风嬷嬷见自家姑娘脸色略有凝重,知道龙卫说的事恐怕不是一般事情。

    她一边帮自己姑娘戴上帷帽,一边问道:“姑娘,可要先行回府?”

    秦如茵轻吸一口气,恢复了平常的神色,含笑问道:“孩子们可都还好?”

    “都好着呢,都在忙着猜灯谜赢花灯呢。”

    秦如茵点点头,“那就好。他们这些孩子,尤其是小女娘们,平常极少能有这样松快的日子,让他们接着玩罢。”

    “尽兴而归才好。”

    秦如茵看了一眼这喧嚣热闹到极致的花灯长街,微微一笑。

    “走罢,风嬷嬷。我们先回府。”

    风嬷嬷应喏,一声呼哨,马车夫将马车赶到了茶楼大门前。

    回到明澜居后,秦如茵安排了一番,便早早洗漱歇下。

    她猜测,今日姜九霄是不会回府了。

    正月十六日。

    新帝登基,年号安平。

    百官朝拜。

    登基大典举行的倒是顺利。

    新帝登基第一件事就是公布了先帝的另外一道遗诏。

    太师当即脸色就不对了。

    他没想到新帝竟有如此魄力。

    安平帝登基第一件事就是公布先帝遗诏,也就让他和他支持者的贵人筹谋彻底失败了。

    当然,他不甘心。

    便有几位老臣相继站出来参奏。

    态度虽恭顺,言语也算收敛,但那语气是批判新帝的。

    新帝不慌不忙。

    先是自责了一番。

    再是解释了自己为何没有提前公布先帝的那封遗诏。

    新帝诉说的是自己的孝心。

    大应朝即便不如前朝那般讲究以孝治天下,对孝道也是万分看重的。

    新帝没有提前公布先帝遗诏,出自孝心,那也无可指摘。

    即便百姓不满,那也说不得什么。

    人都会老。

    也都会死。

    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是真正有孝心的呢。

    有老臣颤颤巍巍的站出来表示新帝如今才公布先帝那封遗诏,看似是对先帝的孝心,却是损害了先帝对百姓们的仁爱之心。

    这话一出,又有不少老臣出声应和。

    新帝微微皱眉。

    姜九霄出列反驳。

    “诸位大人,先帝圣明,仁爱百姓,已经做的够多。”

    “先帝只顾百姓,却忘了自己,这是先帝的仁慈,但百姓们作为先帝的子民,也该有自己应该做的。”

    “先帝殡天,百姓们理应守孝,哪怕是几日。也是百姓们的功德。”

    “而圣上选择今日才将先帝的遗诏昭告天下,不但是圣上对先帝的孝心,亦是帮百姓们补足这个功德。”

    先帝殡天,几位去封地的皇子也都回京守孝了。

    而新帝登基,他们作为臣子也必须参加新帝的登基大典。

    此刻,曾经的三皇子庆王冷笑着盯着姜九霄,“姜大人,几年不见,狡辩功力见长啊!”

    “这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狡辩有什么意思?”

    庆王讥讽的瞥了一眼后,又转向龙座上的新帝,挑眉道:“圣上,您说是吧?”

    朝臣皆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