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自己家妹子所问的这话,朱元璋笑了笑。
“妹子,这些倒也无妨,如今北元王廷被灭,对于西南那边的元人而言,同样是一个极大的震慑。
元朝的势力,因此而得到了一个极大的打击。
那么,那占据西南的梁王心头,肯定很震动。
这个时候,咱这边便是不说,其实他那边也要有所准备。
知道咱在接下来,会对他那里动手。
当然,也不排除此人或者是西南那边的一部分人,对此还怀有幻想。
觉得咱这里,在接下来不会对他们那里动手。
那么现在,咱这里就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们,他们的想法都是错误的。
是不可能的。
咱这里就是要攻打西南,摆明车马。
有些人在压力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之时,会有着很多的幻想。
只有让他们没了幻想,在接下来与我大明的今后的战斗当中,才会选择站在我大明这边。
至于西南那边有所准备又如何?
没有准备又如何?
同样没有太大的区别。
如今的他们,已经没有了任何讨价还价的能力。”
朱元璋并不是在说什么大话,而是在陈述一个很客观的事实。
马皇后在边上点了点头,觉得自己家重八,说的还是很对的。
不过,她觉得事情应当不仅仅只是这么简单而已。
还会有一些别的情况。
“妹子,再说,咱这边说是备战西南那边。
也可以在接下来,对东北那里的纳哈出动手嘛!”
听到朱元璋这么说,马皇后脸上笑意更浓。
她就知道自己家重八,做事情考虑的多。
所作所为,应当不只是这个。
现在看,果真如此,这才是他所熟悉的重八!
“东北那边要收回来,那些地方很重要。
不仅要收回来,而且在今后还要将之给纳入到,我大明的实际统治之中。
在那边建立有效的统治,并在进行有效的开发。”
朱元璋望着马皇后出声说道。
这件事上,他是很认真的。
没有来到后世之前,说实话,对于东北那边,他并没有太过于重视。
苦寒之地罢了。
上辈子将纳哈出一部份的地方拿到手里。
也只是因为他那边的一些势力,会威胁到大明。
可是,后世走了一遭之后,他的这些想法,已经是出现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东北那边,可实在太重要了。
那边的松嫩平原,有着太多的自然资源。
更为关键的是,有着最为优渥的黑土地。
地广人稀,适合耕作。
在后世,那边成为了国家的大粮仓。
粮食产出很惊人。
而且,除了粮食产出这些之外,还有着诸多的煤矿,铁矿等。
简直不要太重要。
也是在后世,见了这些之后,他才发现自己在此之前,在这件事情上犯的错误。
才明白自己都错过了什么。
那里哪是苦寒之地?
分明就是一块儿,再重要不过的宝地。
上辈子时不知道这些,导致错过。
这辈子时,说什么都不能错过。
而且,除了那边的土地产出等诸多事情之外,地理位置也是很重要的。
不论是灭了北宋的金人,亦或者是入了关,建立清朝的后金。
其实,都是从白山黑水当中走出来的渔猎部落。
大明最为要命的敌人,永远都在北面。
对于北面,不可不防。
那么,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自然而然是将这片广袤又肥沃的土地,给掌握在大明手中,并进行边疆建设,迁移百姓。
增加汉人在那边的数量。
在那边建立起有效的统治,彻底的纳入到华夏的版图之中。
如此一来,那边的地才会真正的稳固。
不会再出现女真,或者别的什么部族在那边崛起,从而再亡华夏。
除此之外,也能够对那边的半岛,形成一个有力的威胁与控制。
当然,实际操作之中情况有很多。
有着许许多多需要做的事。
但这是一个大方向。
而且,就算是今后能将那边给拿下来,握于手中,也一样要在统治上面多费些心思。
断然不能让那里,出现东北王这样的存在。
所以说,今后还是得将都城给迁到北平去。
那边更靠北。
能更好的对北面大部分地方,进行有效的控制。
同时,蒸汽机的研发,也必须要更快。
只要建造出好用的蒸汽机,将铁路铺到各个地方去,若是再能将电报也给弄出来,那么对于各个地方的控制,就能够得到一个特别好的加强。
也就不容易,出现了东北王,这等存在。
至于说,自己今后迁都北平之后,会不会如同老四那样,也在南京这里留上一套班底儿。
这事儿是根本不可能的。
老四那不过是强行迁都,所弄出来的一些权宜之计罢了。
而这个两京制度,也不利于南北融合。
不可否认,在对南面这里进行收税,管理等事情上,南京的存在确实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在朱元璋看来,弊远远大于利。
大明本身就面临着,南北分裂的这么一个大问题。
南京这里留这么一套,只缺了一个皇帝的班子在。
而且,又掌握着钱袋子。
对于大明的危害,简直不要太大。
一个国家只有一个首脑比较好。
没必要再来这么一套。
若是强势,有手段的皇帝在位,很多事或许不明显,可一旦皇权弱势,那么两京制的这种弊端就会被无限的放大。
原本的历史之上,大明最终被穷死,除了种种原因之外,这个两京制度也在里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等事儿他既然知道了,自然要避免。
同时,他这边还决定,今后这蒸汽机等各种技术,有了一定的进步之后,铺设的第一条铁路就要从应天这里前往北平。
只一个大运河还不行,需要再来一条铁路才可以。
马皇后看着自己家重八的模样,就知道只怕重八对于东北纳哈出等人所占据的地方的谋划,还不仅仅只是他所说的这些。
但她并没有再多问
后宫的事儿她管,别的更多的事,她若是想了解了就问一下,不想了解便也不用再多问。
因为她太清楚了,自己家重八在这上面能力有多强。
她相信自己家重八。
整个大明,再没有哪个人,比自己家重八,更盼着大明好了。
……
“真的是要在明年清丈山东了?
看这样子,只怕刚一过年便会开始。”
衍圣公孔希学,看着手中的报纸出声说道。
神色显得凝重。
虽然早在一开始的时候,他这边就已经知道,关于山东这边的清丈,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很有可能清丈了江西之后,紧接着便要清账他们山东这里。
但知道归知道,在没有得到真正的情报之前,那都不过是猜测而已。
这个时候猜测成真了,心里面自然而然,还是难免会出现一些触动。
看来,自己这里先前的考虑没有错……
看了一会儿后,他的心情逐渐平息。
不过是预料当中的事情到来而已。
有江西那边的事儿在前,不会有人犯傻。
又有自己提前做出的交代,进行了分说。
那么,这一次的清丈田亩之中,自己孔家这边就不会出现什么乱子。
就算是朱元璋那里,想要对自己孔家这边下太多的狠手,也没有办法去做。
想着自己的种种安排,衍圣公孔希学,最后的一丝不安也消失了,逐渐的平静了下来。
他可和那些毛头小子不同。
对于如何自保,趋利避害,他这里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一步步走下去就行,最终获得胜利的,必然是他们孔家!
朱元璋做的再多,也不过是伤一下他们这边的皮毛而已,不足为虑!
对于这些事儿,他现在是越来越越发的有信心。
心中计较已定,便接着去看报纸上的其余内容……
……
安南这边,一个身披僧衣的和尚,走进了高门大院之中。
虽是一个僧人,却没有任何人胆敢小觑。
这可不止只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更为重要的是这和尚,不仅仅经念的好,别的能力也同样强。
如今,早已成了他们这边举足轻重的人物,手中权柄极大。
不仅如此,直接属于他掌握统领的兵马,都已经有了五千之多。
这个和尚不是别的,自然而然便是道衍了。
对于自己现在,取得的一些成就,道衍还是比较满意的。
距离他一人取安南归华夏的目标,又大大的迈进了一步。
不过,还需接着努力。
取早日获得更高的权柄,把事情给办成了。
此时,也不知大明那边变成了什么模样。
不知北元王庭有没有被打下来。
如此的想着,道衍又忍不住的摇了摇头。
一年多的时间里,足可以发生很多的事儿。
也能做出不少的改变来。
但一年多的时间,也的确没那么多长。
也做不了那么多的事。
更不要说大明很大,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
而建设和破坏不一样。
不论什么时候,破坏都远比建设更简单。
如今皇帝便是要在要对大明进行一个建设,那么就算是他才能极大,一年多的时间里能做出一些事情,那么事情也肯定不会特别的多。
且看谁能先给谁一个大惊喜了。
如此想着,他朝着远方望去。
所眺望的方向,乃是元朝梁王所在的地方。
这梁王,只怕也没有几年的好光景了。
与当今皇帝的相见,令他印象极其深刻。
绝对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
那么,将西南这里弄在手里,那是必然。
只有取得西南,并将其牢牢控制,那么今后才能更好的来统治安南这些地方。
他这里也可以朱皇帝取安南,但今后能不能守,能不能将之融入华夏,就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
需要看皇帝的本事。
……
万年县这边,周王朱橚和一些人一起,正在这里忙碌。
此时的他,直接就来到了被隔绝起来的村镇。
此时,这里的情况那是真的不容乐观。
说一句人间炼狱,并不为过。
很多的人都没了命,或者是正在发病,奄奄一息。
面对这个情况,原本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自生自灭。
可在这个时候,朱橚来了。
不仅来了,还带来了不少的人,对他们进行救治。
这次跟着朱橚前来的人,有足足将近千人。
这近千人里,都接种过天花疫苗。
除此之外,朱橚这里还在到来之后,开出了很高的工钱,招收找那些,曾经和天花病人有过亲密接触却没有死亡,或者得过天花熬下来的人,一起来进入到这里面,进行帮忙……
除了给那些病人做饭,照顾起居,熬上一些药汤吃之外,更多的是给那些还没有得天花之人,抓紧时间接种牛痘。
尽可能的赶在这些人得了天花之前,让他们产生抗体,免疫天花……
看着那忙碌不停,双眼都已经熬红了的周王朱橚,有人忍不住流下泪来。
感念皇恩。
原本的时候儿,他们都觉得自己不会有什么生还的可能。
觉得他们这些人,都被遗弃了。
可哪能想到,事情居然出现了这么大的转机。
朝廷没有忘记他们,陛下没有忘记他们!
竟然为了他们这些卑贱之人,将他的亲儿子,大明的周王殿下都给派了过来,对他们进行医治救治!
且不说这次,他们这些人能不能活,就算是不能活,也没什么太大的遗憾了。
陛下是真的好,真把他们这些泥腿子们,野草一样的人给看在了眼里,放在了心上。
尤其是和先前元末之时,所过的那些日子,进行一个对比之后,更觉得现在的生活,像在天上一样。
他们真是好运,竟然能遇到陛下这么一位人!
还得是自己汉人当皇帝好!
而随着周王朱橚等人的作为,这边的情况,也得到了一个好转。
一方面是接种天花疫苗,有的已经起效。
另外一方面,则是随着他们的到来,这些患病之人,得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照顾。
而且物资这些,也有了一个很大的丰富。
在这种情况之下,病人的存活率,自然是要提高上不少。
而在周王朱橚做事之时,年关已悄然而至。
大年二十八这天,大将军徐达带着众多俘虏,来到了应天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