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内,此时在这里坐了不少的人。
除了朱元璋之外,以朱标为首的内阁五人,还有几个没有入阁的六部尚书,也全部在列。
当然,工部尚书薛祥除外。
薛祥如今,还在那边带领人修缮黄河。
而且,成绩斐然。
在自己这边提出来了,束水攻沙,这么一个治理黄河的办法之后。
薛祥那简直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
不仅追求速度,还要追求质量。
他想要弄出一个,能够媲美都江堰那样的存在。
既然做了,陛下又如此大力的支持,那就必然要将之做好。
决战黄河三年!
至少做到这次治理黄河所修建的工程,能用三百年。
如此才不负陛下的信任,不辜负这众多随着他一起来治理黄河之人!
对薛祥的这个志向,朱元璋自然而然是无比认同的。
不说三百年了,最起码也要达到一百年的使用标准吧。
治河,自古以来都是大事。
尤其是这种大工程。
想要将黄河治理好,那是真的不容易。
如今,自己这边有薛祥这个能干的人,又有自己这个皇帝来做支持,就要将之给做好。
有些事不能拖,越往后面其实越不好干。
就比如后世他所知道的漂亮国的铁路,还有那以前制作的铅水管……
当年能修建出来,但是到了后面,就没办法进行修缮,和进行更替了。
是国力不行了?是力量不够吗?
不是。
而是因为有着太多的私心,力量太过于分散。
有着越来越多自私的人,不愿意往这上面去投钱。
那些专员们,拿的实在是太多了。
不仅如此,薛祥除了要修缮黄河之外,朱元璋这边还准备在接下来,给他好好的再加一些料。
比如,在将黄河给修缮完毕之后,要接着全线疏通京杭运河。
京杭运河,可是一个了不得的东西。
优势太过于明显。
乃是贯通南北的生命线,尤其是在如今铁路还没有铺设好,蒸汽机也只是在研发阶段的程度。
其作用就更加的重要了。
必须将之给修缮好了。
只有如此,才能够有效的沟通南北,让物资以及今后的商业这些,得到一个大发展。
也为今后他这边迁都北平,做好准备。
当然,除了发展河运之外,也要发展海运。
相对于内河运输,海运的优势更大。
不过也同样有一些劣势。
比如受天气影响比较重。
不过,利处更大。
对其进行一个大发展,可以和内河航运进行一个相互的补充。
此事必须要做,意义重大。
而且,如今他来做这些要容易的多。
一来是开国皇帝,手中权威比较大。
二来如今大明的海上贸易这些,已经逐渐的发展起来。
再一个的则是,随着元朝的覆灭,以及现在大明的百废待兴,以及京师还在应天,北平那里不是京师。
虽然也需要往那边运送粮草物资这些,但是,对粮草物资等东西的需求量,远没有将京师定在那里之后多。
京杭大运河虽然还能用,运输也没有那么多。
从业人员少。
所以,也就没有所谓的百万漕工,衣食之所系。
牵扯的利益方比较少。
在这种情况之下,干这些事时自然而然要容易。
此时,朱元璋将内阁,以及朝中的这些重要的大臣给汇集过来,召开会议。
是这一年马上要结束了,要开一个总结大会。
总结这一年的发展,都什么地方取得的成就,什么地方做的不够好,做到心里有数。
并再说一说明年的目标。
为明年的工作,定下基调。这样的话,等到明年,工作才好展开。
很多的人才能知道,力气该往哪里使。
才能更好的来办事。
“明年主要的发展目标,咱觉得有这些。
首先,龙江船厂那边,造出最少五艘两千料的大海船,一艘四千料的大海船。
如今,我大明海船还是太少,需要加快生产。
大海有着无尽财富,需要进一步的去开采。
很多财富是无主的,就在那里,先到先得。
我们不去获取,就会被别人获取。
别人获取到了之后,会用这些,发展自身之后,过来欺辱我等。
这等事儿,会发生,需警惕。
不要觉得海外,皆是蛮夷之辈。
蛮夷虽然多,但是有些人还是挺聪明的。
落后便要挨打,咱不希望挨打的是我大明。
今后只有我大明,去将这些地方给占领下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话不要使其成为一句空话。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在,皆为汉土,这句话咱也希望它既是一个远大的目标,同样也有一天能够实现!”
在朱标等人对于今年这一年的事,做了一个总结之后,朱元璋开始说话了。
说起了明年的具体规划来,
首先说的便是航运海贸。
“除此之外,再增加泉州,广州,以及杭州三处市舶司,负责对外通商。”
之前因为市舶司,只是试行阶段,再加上海军以及相应的世博商队等这些。
专业人员比较少,经验不够多等原因之所在。
所以,只开设了一处市舶司。
随着这些时间的发展,各方面都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
朱元璋觉得,在这种情况之下,有必要开更多的市舶司,对外经商。
能更好的引进海外财富,让更多的人注意到海外,并弄出更多依靠海贸这些,来获得利益之人。
如此,才能促进海贸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便是,要建立一个医疗体系。
覆盖全国的那种。
官方出手建立,为众多百姓生命保驾护航。
我大明发展医疗,提高医疗技术,不能只停在口头上面,而是要做出真切的行动来。
要为百姓做实事,让百姓能够享受到发展,体验到变化。
也给医学院的那些学有所成的学生们,有一个就业的地方。
除了医学院之外,还要再增加护理学院。
只有医生,没有护士不行,医护要进行一定的分别培训……”
明年,扩大天花疫苗生产,扩大接种范围。
要给接种天花疫苗之人,建立档案,这些成为重点。”
“第三,是教育方面,要进一步兴办官学。
建立更多学校,普及教育。
必须要做到,每一个乡镇,都必须至少有一所官办学院,让孩子们上学。
教材用编撰的这些新教材。
教育为百年大计。
大明想要兴盛,必须要重视教育。
只有如此,大明才能愈发的兴盛,不会成无本之源,无根之木,才会能持续不断的发展下去,不会后继乏力!
第四则是农业生产这上面。
要大力发展水利设施,兴修水渠,开挖堰塘。
一来排涝,二来蓄水。
百姓的生活生产需要足够的水,要通过这些,给百姓提供更多的便利。
尽可能的,少来一点看天吃饭。
让那些取水不便的地方村寨,在明年至少挖出一口井来,为人畜用水,提供方便。
同时,也鼓励开垦土地。
并对新开垦出来的土地,进行登记造册……
要对种子以及化肥农具以及耕作方法这些,进行研究,实验。
培养出产量更高,更能抗倒伏,抗病虫的种子来。
培育良种。
肥料上面,也同样如此。
除了传统的牲畜粪,人粪,以及枯草,草木灰等这些东西来沤肥之外,还应当将目光投向别的一些地方。
制作出产量更大,效果更好的肥料。
农具和耕作技术上面,也提倡创新,弄出更好用的农具。
因地制宜的推广革新,更多技术。
当然,革新技术,不是瞎革新,而是要在超越原本的水平,这才可以,不能越搞越倒回去。
而在这些事情上,不要搞一刀切,不能搞得为了创新而去创新,弄的还不如先前……
第五,明年开始要往西南等地方进行屯兵,屯粮,加紧收复西南。
要将西南那里,早一点拉回我大明的怀抱。
那些地方,离开我华夏太久了!
到了如今,该收回来了。
不能一直让元朝人占据!”
朱元璋坐在这里望着众人,出声说着他对明年事务的安排。
里面的很多事,不可能明年一年就能够将之给干完。
也可以说,不少是五年规划。
但是,饭一口一口的吃,路一步一步的走,总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清丈没这事,不能停,要把全国都给好好的清丈一遍,摸摸家底。
将一些地主老财,一些心怀不轨,多吃多占之人都给清理出来。
转过年,就从福建,以及山东两个地方着手。
一年时间务必清丈完毕,有多少的艰难险阻都要克服!
清丈不能流于表面,必须要深入,不能有遗留!”
朱标,刘伯温,李文忠等参与会议的人,认真听着。
不时还会动手去记,格外的认真。
当然,他们手里,其实都有一个册子。
册子的上面刊印的,便是这次朱元璋所说的主要内容。
在会前他们都已经看了。
但,看归看,这个时候该做的笔记不能少。
因为陛下所说的有些话,是这上面没有印出来的。
只看着册子,不能更好的领会陛下的精神。
这场会议持续的时间很长,因为涉及的东西多。
朱元璋在讲这些说了之后,又逐条的与众人进行商讨,尽量的找出一些比较合适的实行办法等。
一直到了中午,都没出去休息。
让人送来了饭食,直接在武英殿里用餐。
用过之后,喝了一盏茶后,便又一次开始,一直持续到了傍晚方才结束……
……
走在回家的路上,回想着今日所见的种种。
刘伯温只觉得很是新奇。
以往的时候,上位所不曾做这等举动来。
不过,提前一年就将第二年需要做的重要事情安排好,提出来,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
能够更好的让人知道,力气该往哪里使。
总结一年得失也重要。
可以让人知道哪里需要改进,哪里做的对,可以进一步的加强。
上位如今,还当真是一套又一套的。
但是还别说,这不时从上位这里冒出来的一些新词儿,和一些新鲜的做法,仔细想想真的挺好用。
比如,这内阁设立之后,再加上上位如今,所进行的这个规划展望等,的确能够让事情变得好办,效率提高。
再加上有个考成法,和绩效挂钩。
又有陛下这么一个勤于政务的人在。
几者相互影响之下,如今大明这办事的速度等方面,提高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儿。
而陛下所着眼的地方,涉及到了国计民生,涉及到了军事,教育,医疗等,可谓十分全面。
可见上位,在很多事情上,并没有好高务远。
而是在这里不断的给大明夯实基础,让大明在今后变得更好。
上位当真不愧是上位,如今是越来越高深了。
以往的时候,他在很多事情上能看懂上位。
现在却发现,很多事上已经看不懂了。
远远不及上位。
上位进步之快,变化之大让人难以理解。
甚至于,都让他有些怀疑,上位是不是有什么奇遇,才会如此。
……
到了第三天,大年二十三的时候,又有新的报纸刊印出来,进行发售。
“大明洪武十年,发展规划?”
买了一份报纸的杨士奇,一边喝羊汤,一边看报纸。
和那些很多喜欢先的人不同,杨士奇习惯先看前面的内容。
尤其是头版上的内容。
作为一个官员,这是他必然要保持的一个素养。
从这上面,能够看到许多的东西,简直不要太有用。
这次的报纸,看的他很惊奇。
虽然以往的时候,他就通过报纸,看到了不少时政的内容。
但是,却也完全没有想到,如今竟然能将明年的发展规划给直接刊印上来!
对于这发展规划的具体内容,一样感到振奋和感慨。
陛下是真的着眼于全局,真的是拼尽所有,想要让大明变得更好。
不过,在看到明年整军备战,要收取西南这样的消息之后,忍不住眨了眨眼睛。
军事可和别的事情不一样,别的事儿能直接写出来,有助于凝聚力量。
可是这兵事上面,很多讲究一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如今就这样直白的写出,刊行天下,真的好吗?
西南那边,会不会因此有所防备,让事情变得难做?
……
“重八,你将攻打西南的事刊登报纸,是不是……多少有些不太妥当?”
马皇后一边吃着汤饼,一边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