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 第945章 喜报传各地

第945章 喜报传各地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帝都花。”

    诗声落下,现场先是一静,随即在学子文人中爆发出低低的惊叹。

    虽然大家知道陛下擅长诗文,早有《沁园春·雪》等佳作流传于世,但此诗一出,众人还是被惊艳到了。

    此诗名为《登科后》,虽言语直白,却将寒窗苦读的辛酸、金榜题名的狂喜、意气风发的豪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后两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帝都花!

    是何等的畅快,何等的意气风发!

    在前世,这首诗也是科举诗中家喻户晓的存在,其意境与此时此景完美契合,水平自然极高。

    更重要的是,这是皇帝御笔亲题,专门为张谦所作。

    这份殊荣,足以让任何读书人羡慕得眼红。

    众进士望向队伍最前方那道绯色身影,目光复杂,其中既有羡慕,也难免夹杂着嫉妒。

    而处于全场最中心的张谦,在听清诗句的刹那,整个人如遭雷击。

    “昔日龌龊不足夸......”这何尝不是他前半生潦倒困顿、受人白眼的真实写照?

    “今朝放荡思无涯......”这又何尝不是他此刻鱼跃龙门、心胸豁然的畅快心境?

    陛下不仅给了他前程,更懂他的心,懂他过去的苦,更懂他此刻的志向!

    皇帝的知遇之恩如同汹涌的潮水,瞬间冲垮了他一直努力维持的镇定。

    热泪再也无法抑制夺眶而出,顺着他黝黑的脸颊肆意流淌。

    他没有去擦拭,只是任由泪水模糊了视线,在震天的欢呼声中,向着皇城的方向深深地俯下了身子。

    随后,他又对着在场的百姓们俯首行礼,心中志向愈发坚定。

    张谦不是一个忘本的人,他清楚陛下的这份恩宠到底为何而来。

    正如李彻对他策问的评语所说:为人民服务!

    李彻今日所作所为,只有两个目的。

    一个是告诉百姓,读书去吧,打破世家门阀的知识垄断,荣华富贵就藏在书中。

    一个是告诉百官学子,想要朕的恩宠吗?那就好好对待百姓!

    游街结束后,队伍再次集结,前往孔庙参拜孔圣人,需在此地完成‘拜黄甲、叙同年’的仪式。

    所谓同年者,便是同科录取的进士。

    礼官会写下《同年录》,将他们这群人的姓名、排名、籍贯等信息记录在案,并供奉在孔庙,让圣人考察。

    仪式过后,这群进士便被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年二字也就有了分量。

    从此以后,他们便是同属一个利益集团,自然不可能再向任何世家投靠,否则便会被进士集团和皇帝一同讨伐。

    仪式完毕,还有一场喜酒宴,众进士互相恭喜,吟诗作赋。

    李彻也亲自到场喝了几杯酒,勉励了几句。

    待到酒宴散去,今日的仪式才完全结束。

    大庆的首次科举在帝都落下帷幕,在全国的影响力才刚刚开始。

    并以帝都为中心,向着大庆疆域的每一个角落扩散开来。

    。。。。。。

    翌日清晨,天色尚未大亮。

    帝都的各处城门,便已有数十支报喜马队整装待发。

    他们将带着金榜题名的喜讯,奔赴每一位进士的家乡,将这份荣耀送至每一个家庭。

    当然,最先享受这份荣耀的,便是帝都籍贯的进士之家。

    天光微熹,一阵欢快的敲锣打鼓声,打破了城南一条僻静小巷的安宁。

    一支报喜队伍缓缓而来,停在了一处门楣略显斑驳的小院门前,引得巷子中百姓纷纷围观侧目。

    这户人家姓王,祖上也曾显赫,如今却早已家道中落。

    在帝都只剩下这最后一座祖宅维系着门面,一家老小艰难度日。

    院内,早已被锣鼓声惊动的全家人匆匆迎了出来。

    当家主事的王老爷子久病缠身,此刻被两个儿子一左一右搀扶着,颤巍巍地挪到门口。

    老爷子面色蜡黄,气息微弱,浑浊的眼睛里却满是光彩。

    门外,几名身穿大红吉服的报录人满面春风。

    为首之人上前一步,拱手笑问:“敢问老丈,此处可是城西莲花巷的王府?”

    王老爷子虚弱地点着头,嘴唇哆嗦着,有些含糊不清:“是,是......正是寒舍。”

    听到老爷子肯定,那报录人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展开手中一卷明黄色的绸布。

    清了清嗓子,用足以让左邻右舍都听得清的洪亮声音唱喏道:

    “捷报——贵府学子王,名晋,高中天兴元年科举殿试三甲第七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轰——

    王老爷子只觉得一股热血冲上头顶,耳朵里嗡嗡作响,浑身都控制不住地颤抖起来。

    若不是两个儿子死死扶着,他几乎要软倒在地。

    “好......好......好啊!”

    半晌,老爷子才找回自己的声音。

    枯瘦的手紧紧抓住儿子的胳膊,连声道:“快!快!看赏!重重有赏!”

    虽然家道中落,但此刻便是倾尽所有,这赏钱也绝不能省!

    这是脸面,是寒门最后的骨气!

    小儿子连忙捧出早已备好的几锭银子,塞到报录人手中。

    报录人接过沉甸甸的赏银,脸上笑开了花,身后的锣鼓班子吹打得更加卖力,欢快的唢呐声直冲云霄。

    王老爷子听着耳畔喧天的锣鼓声,恍惚间,仿佛看到了王家昔日的车马喧嚣、门庭若市。

    他继承家业时,家族已然败落,父亲临终前紧握着他的手,千叮万嘱:“家业可败,家族不可散!”

    “纵使操持商贾贱业,也定要让王家香火传承下去,绝不能散了啊!”

    数十年来,他谨遵父命,苦苦支撑。

    早已不敢奢望家族能重返朝堂,只求能在这帝都一隅,保住王家姓氏不灭。

    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那个平日里沉默寡言只知苦读的孙儿王晋,竟有如此出息。

    更没想到,当今陛下圣明,竟没忘了他们这些落魄的寒门。

    漫天飞舞的红色报喜碎屑,如同喜庆的雪花,落在老爷子花白的头发上。

    他咧开嘴,笑得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笑着笑着,眼泪再也抑制不住,顺着深刻的皱纹肆意流淌。

    “好......好啊......列祖列宗在上......我王家......我王家......”他喃喃着,声音越来越低。

    忽然,他摆了摆手,对儿孙们道:“老夫乏了,你们好生招待贵客,莫要失了礼数......老夫,进去歇一歇。”

    儿孙们连忙应声,小心翼翼地扶着他,一步步挪回院内。

    老爷子走入院中,远离了外面的喧嚣,心中的那口气骤然散了。

    却见他浑身一软,径直倒在长子怀里。

    “父亲!!!”

    “祖父!!!”

    耳畔传来家人们的惊呼声。

    缓缓环视着围拢过来的儿孙们,老爷子脸上泛起异样的红光。

    他目光清明,逐一扫过每个人的脸庞。

    最后,看向二房的方向,气息微弱地说道:

    “老二家的......是个好样的......晋儿......争气......”

    “日后,你们......要好生做人......谨守本分......莫要......莫要给晋儿......添麻烦......拖他后腿......”

    此言说完,了却了人世最后一件心事,头颅微微一垂,双眼轻轻阖上。

    嘴角犹自带着了无遗憾的安详笑容,竟是就此溘然长逝,含笑九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