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 第932章 常凝雪的心思

第932章 常凝雪的心思

    皇宫深处,寝殿内灯火通明。

    李彻张开双臂,任由内侍为他换上,只有在最重大场合才会穿戴的玄色十二章纹衮龙朝服,玉带束腰,冕旒垂肩。

    按照阴阳五行思想,黑色属水,暗合大庆水德之说。

    一套服饰穿在身上,整个人顿时显得威严厚重,气度迫人。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

    李彻对身旁的秋白使了个眼色,后者立刻走到门外,轻轻推开门。

    门外,三个小小的身影揉着惺忪的睡眼,摇摇晃晃地走了进来。

    来到李彻面前,像模像样地拱手行礼,奶声奶气地齐声道:

    “儿臣给父皇请安。”

    正是李彻的三位子女——李承、李浩以及小公主李悦。

    李彻威严的神色瞬间冰雪消融,露出不符合年龄的慈和笑容。

    摆手挥退了内侍,弯下腰温言道:“朕不是早说过了吗,你们年纪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必日日都来请安。”

    “只要心里惦记着父皇,便足够了。”

    在李彻现代人的思维看来,每天早上请安,简直是畸形的孝道。

    毕竟自己每日都早起,天不亮就得醒,而请安是要跟随自己的作息。

    这些孩子年纪小,正是该多睡的时候,天不亮就得起床对身体伤害极大。

    也怪不得古代皇家子弟总有夭折,要么就是寿命不长。

    从小就这么折腾,身体能有个好?

    年纪最长的李承努力挺直小身板,一本正经地回道:

    “回父皇,母妃特意叮嘱了,说今日是殿试之日,乃是父皇和国朝的大日子。为了显示庄重,儿臣定要来向父皇请安问好。”

    他口齿清晰,将常凝雪的话复述得一丝不差。

    李彻闻言,眼底深处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芒,但很快便掩饰下去。

    随即笑容不变,又看向另外两个明显还没睡醒的小家伙:“哦?那你们两个呢,也是这么想的?”

    小胖子李浩耷拉着脑袋,眼皮都快粘在一起了。

    闻言嘟着嘴,含糊地抱怨道:“母妃没让我来......是大哥非要拉我一起来。”

    “说我们是兄弟,当同患难,不能他一个人早起......”

    语气里满是委屈。

    见小儿子这副模样,李彻心下顿时了然,面带欣慰地看了李承一眼。

    常凝雪对李承的那番说辞,显然是刻意在培养李承的储君意识,让他以未来太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同时也是在告诉自己,李承乃是长子。

    这点小心思,李彻看得明白,却并未觉得有多么过分。

    为人母者,为子女长远计,亦是人之常情。

    常凝雪出身将门,不是平民女子,自然是通晓这些事情的。

    而小儿子和女儿的母妃耶律仙则不同,虽然也出身于契丹皇室,但异族哪里有这么多想法,却是无忧无虑......

    而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李承能想到把弟弟妹妹也一并带来。

    既不独占这份勤勉的名声,还显露出作为兄长的担当,这份不居功、不过分表现的心性,倒真有了几分大哥的样子。

    “原来如此。”李彻点了点头,此时内侍已为他整理好最后的衣冠。

    他缓步走向三个孩子,挨个轻轻拍了拍他们的小脑袋,温声问道:“那你们可知,今日父皇要去做的,是什么大事?”

    李承回道:“乃是科举。”

    李彻点了点头:“何为科举?”

    三小只迷茫地仰起脸,齐齐摇了摇头。

    李彻蹲下身,与孩子们平视,耐心解释道:“科举,乃是为国家选取栋梁之才。”

    “今日前来考试的,都是从天下读书人中选拔出来的英才,他们寒窗苦读,只为报效国家。未来,他们都将成为朝廷的肱骨之臣,辅佐父皇治理这万里江山。”

    “你们能重视这些人才,懂得今日非同寻常,父皇心里很是欣慰。”

    小胖子李浩听着,却突然睁大了还带着睡意的眼睛,露出一丝惊恐:“那......那儿臣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起这么早,去考科举吗?”

    对他来说,今天被迫早起已经够痛苦了,若以后天天如此,简直是噩梦。

    李彻看着这小儿子憷头的样子,又是好气又是好笑,故意板起脸道:“考!怎么不考?不但要考,还要好好考!”

    小胖子顿时露出惊恐的神色。

    李彻却是不理他,继续道:“只有亲身经历了这读书的艰辛,你们日后封王,才能体会到下面臣子们的不易,才会懂得重视他们的谏言。”

    在他规划中,皇子们将来是一定要参加科举的。

    并非真要他们靠此晋身,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体验。

    若能考出名堂,自然证明其才学。

    即便考不上,经历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日后身居高位时,也会对手下那些凭真才实学上来的官员多一份敬重,不至于刚愎自用,目空一切。

    一个能力平庸却懂得倾听的皇帝,其危害性远远小于一个骄傲自大、好大喜功的帝王。

    守成之君可不是什么褒义词,对于皇帝而言是很高的评价了。

    “好了,你们几个小家伙,赶紧回去接着睡吧。”

    李彻笑着挨个抱了抱三个孩子,目光落在他们身后两个穿着得体、神情恭谨的小小身影上。

    正是入宫做了皇子伴读的狗娃和秦琼。

    见他们与自己的子女相处融洽,李彻眼中也闪过一丝满意。

    自己信守承诺,两个孩子也争气。

    若是日后能努力读书或是习武,考个功名或是当一方将领,自己也就对得起天上的秦旌了。

    整理了一下心情,李彻转身在一众亲卫的陪同下,向宣政殿走去。

    帝国的未来,正等待着他去见证。

    与此同时,宣政殿外的广场上。

    六百张木案整齐排列,每张案几上都摆放着统一的文房四宝,都是御用的极品。

    众新科进士们早已按名次立于自己的案几之旁,人人屏息凝神。

    突然,内侍监怀恩悠长的唱喏声,如同利剑般划破了皇宫上空的宁静:

    “陛——下——驾——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