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文豪1983 > 第47章 非军事区(共同警备区)(二)

第47章 非军事区(共同警备区)(二)

    《军画报》的闲云强又一次担当余切的摄影师。

    令余切意外的是,几年前和余切合作过的宁克、王敏等人都向他打来了祝贺电话。余切知道这是大棋的一环,但他还是想要为牺牲的老唐做些什么。

    收到命令的当天,在余切的强烈要求下,他和闲云强就去了原先发生冲突的四连哨所。

    余切带了一瓶特供茅台酒。一大半分给了四连人,剩下的一点儿,余切洒在了唐排长的墓碑上——根据唐排长家人的意愿,唐排长就近埋在老山的竹林间。

    “老唐,我找你们大区领导要来的,给面子吧!你都不知道这瓶酒能值多少?再过些年,是有价无市。”

    “不过,你当然配得上!十瓶酒也配得上!我本人并不爱喝酒,这都是为你拿的。”

    这个哨所附近有郁郁葱葱的竹林,极其茂密,连炸弹犁过几遍,都没能把铁一样的竹林折倒。将来这里会变成一个烈士园,也许老唐就在其中。不过他已经提前化作了一抔黄土,一缕灰。

    余切满饮一口,把剩下的酒全倒在泥土上。

    “你是个好兵!答应你的,我做到了。”

    “我没来得及告诉你的,我会想办法去做。杀人何须用枪?读书人有读书人的办法。”

    坐在老唐的墓碑前,余切轻声留下这么几句话。待余切站起来,回过头时,发觉四连中已有许多人流下了热泪。

    不知道是因为触景生情,还是因为余切的离开?

    其实,他们也大概是最后一次和余切见面。

    ——

    河内,越南总政特别宣传局局长裴顺化,正在观看一份来自前线的报告。

    这份报告中显示,在渭川前线(即我方所称老山前线),出现了非常奇特的现象。

    守卫在某高地的越南人,私下和对面串通。中国人向他们扔来香烟、糖果,外面包着写有问候语的纸条:避免紧张,保重生命,等待换防。

    这一地区的特点是,双方都身处由天然岩洞或者石缝改造而成的掩体之中,彼此距离很近。在高地,两边相距不到10米,越南人可以清楚地听到另一边中国士兵的喊叫声或者说话声。

    正因为这种地理现象,四年前,中国《未婚妻的信》曾在越军前线口口相传,引起轩然大波。

    雪花一样飘来的分手信、经济凋敝、军心涣散……上述中所提到的所有问题,全部成为回旋镖击中越南人。

    于是,换防的越南军队怀疑上一任部队和中国人十分默契,根本没有打仗。怪不得几个月没有丝毫动静。

    越南人一发觉对面阵地的士兵表现出想要和平、不想打仗的迹象,通过打手势的方式来试探,做出握手、不互相射击的动作……立刻也投桃报李,互换礼物,然后继续打默契仗。

    这种默契在许多地方,已经发生了超过一年。

    自“停战谈判”后,现在这种默契已经彻底公开化。在老山的前线,到处都是放下枪支,消极抵抗的越南兵。

    与其说停战,不如说在这之前,前线一部分兵就已经私下放弃作战。

    前线士兵私自停火、互换礼物的消息一传回河内,立刻引发轩然大波。这代表基层已经忍无可忍,彻底丧失了作战意愿。

    越南总政感到非常吃惊,成立了以裴顺化大校为主的工作组,专门去高地调研事情的真相。

    士兵私下停战的事情,也引起了越南最高层的注意。越南后方的黎大将听取了工作组的报告,看照片后,露出了一个人所能流露出的最严肃的脸色。他沉思了很久,最后对裴顺化说:“我已经知道,这是一场双方都不愿意进行下去的战争。”

    “我们不仅仅是输在了正面战场上,还输在了文化上——我们之所以要停止战斗,就是为了今后培养出像余切这样的人。否则早晚有一天,我们会被北方的邻居所同化!”

    裴顺化问大将:“我的任务是什么?”

    “你的任务,就是保护好余切,不要破坏掉来之不易的停战!”

    “还有,你要调查出来,这些前线私自与人串通的士兵,到底是不是我们队伍中的叛徒!如果是,一定要铲除掉!”

    ——

    现在距离裴大校看到那份惊人的报告,已经过去了大半月。

    他奉命前来保护余切,这是越南国防部的命令。

    “敌国”的作家余切比几年前更加具有影响力,如果他在这里受到枪击,不仅会使得“停止冲突”的协约告吹,还会损害越南在国际上的形象。

    越南已转向“革新开放”,急需国外投资。对他们这种依赖外资的穷国来说,尤其不能有国际上的巨大丑闻。

    从斯德哥尔摩传来的消息表明,余切已走进了最后的诺奖五人名单之一。他的新闻在西方很受到关注。

    因此,保护好余切成了越南人最大的事情,中国也派了一个小队跟随余切。人数要远远的多于越方。

    他们用严厉的眼神望着越南人,表达了“不允许我们的作家受到任何伤害”的意味。

    这就是所谓的“诺奖级”作家?

    经过严密交接后,裴大校在老山某高地上,第一次见到了他研究过许多次的余切。

    这个仿佛有魔力一样的作家……

    裴大校的感情很复杂,既有仇恨,还有一些他不愿意承认的恐惧。

    “余先生,我是裴顺化大校,在这些天负责你的安全,共同走访和调研。你在我们越南很出名,我是第一个见到你的越南人……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幸运?希望我们都能达成和平的任务。”

    “你也会说中文?”余切道。

    “中国曾经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有许多人都会说中文。”裴顺化显得不卑不亢。

    “原来你知道这个事情!你知道你们的国父胡志明是一个儒生吗?他痴迷于中国文化,写得出诗,还把中国的四书五经翻译成法语、英语到国外去。我曾经慕名找来看过……”

    说到这里,余切忽然笑了起来,众人正以为他有什么高见,却听到他说:“不过我认为,胡志明翻译的水平不高。”

    越南这边的人当即怒了,人数更多的中方代表团立刻怼了过来……裴顺化伸手制止。

    他问余切:“余先生为什么要折辱我们的先辈,他和你们的领导也有很深刻的友谊。”

    “我只是公允的评价他的文采,如果你觉得不对,可以找知名作家来评判我……可惜在你们那里并不容易,恐怕全国也找不到一个。”

    “还有!”余切说,“你不是第一个见到我的越南人。”

    他走出几步,没有回头,而是直接道:“因为第一个见到我的越南人,已经死了。”

    众人当即想起来:余切一开始是因为那一枪成名的。

    ——

    初次照面,裴顺化就吃了个闭门羹。

    他觉得不能和余切陷入到争论当中,而是要摆出事实来。

    这样,就算余切再怎么牙尖嘴利,也没办法污蔑他们。

    裴顺化始终有一个疑问:难道前线那些越南兵,真的会因为的挑拨,就放下武器,情愿不抵抗吗?

    作为交战双方,到底是谁先抛出橄榄枝,打起了默契仗的?

    中国人说,是越南人先开始的。

    越南人说,不对,一定是中国人。

    要搞清楚这件事情,不得不深入调查一番。

    双方开始沿着前线那些较为平和的高地访问、发放书籍。

    第一个抵达的高地是634高地。这里已经有近一年没有任何冲突,双方都默契的停战,甚至有人说,一些越南人已经和中国人建立了不错的关系。

    这还打个几把?

    中国人停火自然是开心的,他们占据了老山的大部分,“入侵”后拍拍屁股回家了,巴不得停火。

    而越南人竟也停火,看起了余切。

    妈的!这让裴顺化十分恼火!

    《军画报》的记者闲云强说:“我采访过这个阵地的秦团长,他们告诉我,越南人不时地向我军阵地投掷纸条,用各种通讯工具向我方喊话传递信息。”

    裴顺化立刻否定道:“我不相信是我们先投掷纸条,说不定是你们最先呢?”

    闲云强在前线混迹多年,有保留物证照片的习惯。他找来一张拍摄于87年年初的照片胶卷,胶卷上有拍摄当日的年月日。

    而照片拍摄了什么呢?

    一条纸条,上面半是越语,半是汉字写着:中国越南友好相处。

    越南方面的人大为惊讶,裴顺化不承认一条纸条就能代表越南大多数士兵的想法,于是闲云强这边抛出了更多证据!

    【你们好,我们是老乡!】

    【中国兵,听说你们北京话说得挺好,说两句咱们听听。】

    ……

    全都是当时越南士兵扔过来的纸条。

    余切作为后世来的人,当然对发生在老山前线上的事情了如指掌:中国初期虽然遭受一些损失,后期却越打越强,牺牲一个中国人,要五六个越南人来换。

    长达数年间,老山另一边的越南人都遭受着狂轰滥炸,偶尔组织一次大型作战,立刻被打回原形。

    越南前线的士兵打不下去,后方又死命催,自然要写纸条求饶。

    裴顺化仍然不相信。

    于是,余切等人联系到了当时驻守的秦团长。他谈到这样一件事情:“86年以来,很多越南人都崩溃了,频繁地向我军示好,我们观察后发现是真的……在一次谈话后,我让人给一个越南兵抛去了传单,让他过来聊聊……”

    “你们有证据吗?”裴顺化问。

    “当然有证据。”

    秦团长展示了相关文件。这是军中的电报,上面详细记录了这件事情。有作训股长问秦团长“你邀请越南兵过来,万一他真的过来了怎么办?不如我们把这个人绑架了,当做俘虏。”

    秦团长当时否定了这个主意,而且说:“兵不厌诈是战术运用,军人道德不能诈。”

    虽然这个越南兵最后没有来。

    随后这一驻防部队展示出更多资料,包括相关的战地日志、团部的回复电报——由于没有人能想到几年后双方会结束冲突,因此资料作假的可能性很小。

    裴顺化感到天塌了。简直是铁证如山。

    他在心里面已经相信“私通中国人”在越南军队的前线,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后方的黎大将,要求揪出叛徒出来严惩!枪毙他们!

    可如果前线上十个人当中,有七个八个都是叛徒,难不成都杀光了?

    还是选几个实在叛变的离谱的,杀鸡儆猴呢?

    为了避免事态的扩大化,裴大校坚持道:“我认为这只是个别部队,个别士兵动摇的行为。”

    余切立刻摇头:“不对,是你们普遍性的怯战行为,是你们错误的挑衅导致的苦果。这些小兵是无辜的,该承担责任的是你们最高层。”

    最高层!

    怎么可能追究这些人的责任?

    越南这个政治局的裴大校听到这话,大吃一惊!《军画报》的记者闲云强也暗自纳闷:

    余老师为什么要煽风点火?

    为什么?

    就算是为了老唐的牺牲而感到不甘,也不至于把矛头瞄准到他们的高层,毕竟余切是一个说话有影响力的人。

    当晚,余切向该高地所在双方部队,象征性的发放。大受欢迎,尤其在本就无战事的634高地,余切甚至能直接走到越南那边去,全场竟无一人对他表露敌意。

    在某个阵地上,一个越军班长甚至主动从工事里钻出来,向余切喊话。这名班长不仅带着哭腔说话,还扔出香烟表示诚意。

    越军班长的话里面充满无奈:“我们友好吧,你们以后别打我们,我们来这里守阵地也是没办法!”

    “现在两国终于签订了停战协议,只需要按照计划,再过几个月,我们就会离开老山!”

    “这里会成为非军事区!”

    这让裴大校在旁边听得火冒三丈——他表明自己政治局的身份后,大骂这个越军班长:“你是我们军队中的叛徒!只要一点,一颗糖果,就能让你放下武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