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重生93:开局退婚迎娶白富美 > 第2635章 陈老板,这是我的心意

第2635章 陈老板,这是我的心意

    “中桥先生?快请进!”陈阳迅速调整了表情,脸上立刻堆满了热情洋溢的笑容,他快步上前,动作熟练地将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迎进了当铺后面那间更为幽静、私密性极佳的茶室。

    陈阳心中清楚,中桥这个时候突然造访,绝非仅仅是为了互道一声“新年好”那么简单,其中必定另有深意,甚至可能隐藏着某种更为紧迫的讯息,一种只有他们两人才能在这种私密空间里深入探讨的,关于利益、关于未来、关于某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两人在茶室的古朴木椅上相对而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樟木香和茶叶的清雅气息。

    陈阳动作从容地拿起茶壶,温水冲洗茶具,细致地为中桥泡上了一壶上好的龙井。氤氲的热气袅袅升起,将整个茶室笼罩在一层朦胧而温暖的光晕之中。

    在茶香的缭绕间,陈阳并没有急于切入正题,而是以一种温和而关切的语气,打破了初步的沉寂:“中桥先生,这马上就要过年了,您不打算趁着这难得的假期,飞往遥远的漂亮国,去看看您那位心爱的女儿吗?”

    “听说她最近的病情,似乎有些反复,我一直很是挂念。”

    中桥闻言,脸上不自觉地浮现出一丝温和,又带着些许不易察觉的疲惫的笑意,他微微点了点头,回应道:“嗨,多谢陈老板的关心,您一直记挂着我的女儿,我心中感激不尽。”

    “事实上,我已经向石井那里请好了假,准备就在明天,就收拾行装,动身飞往漂亮国,去见见我日思夜想的女儿。”

    说着,中桥的脸色也随之微微黯淡了下来,他轻声补充道:“她的情况……怎么说呢,暂时还算是稳定。”

    “一直在那里接受最顶尖的医疗团队的治疗,希望能……希望能慢慢好起来。”

    中桥微微叹了一口气,“我只盼着,她能够一天比一天好,能够早日摆脱病痛的折磨。”

    提到女儿,他的眼中不经意间闪过一丝极为细微的、转瞬即逝的忧虑,那是一种混杂着深切期盼与无力感的复杂情绪,像黑夜里突然划过的一颗流星,稍纵即逝,却又深刻地烙印在陈阳的眼中。

    陈阳静静地听着,目光始终落在中桥的脸上,捕捉着他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在听到中桥的话后,他发自内心地说道:“那就好,听到她情况稳定,我总算是可以稍微安心一些了。”

    “真心希望她能够早日康复,重新恢复健康,回到您身边。” 说罢,陈阳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他缓缓地从身旁的抽屉里,取出了一个早已准备妥当、厚实得足以压弯手指的存折,然后,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认真与坚定,将其轻轻推到了中桥的面前。

    “中桥先生,眼看新年将至,这份薄礼,是我陈阳的一点心意,可能算不上什么,但希望能对您女儿的治疗,起到些许微薄的帮助。”

    “也希望,她能在那个遥远的异国他乡,能够安心养病,过一个暖和、安稳的好年。” 陈阳的语气平缓,但字里行间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诚意与力量。

    八十万!在这个物价尚不发达,人们普遍收入不高的年代,这绝对是一笔足以让任何普通人一夜暴富的巨款!

    中桥的目光,不自觉地被那张在茶桌上显得格外醒目的存折所吸引,他的双手,在不经意间,开始微微颤抖起来。

    看着那张承载着巨额财富的存折,脸上瞬间浮现出一种极其复杂、难以用言语形容的神情。那是一种混合着难以置信的惊讶、受宠若惊的感激,以及一丝难以名状的、对自身能力不足的深深羞愧。

    他从未想到过,在自己一次次需要钱的时候,陈阳竟然会如此慷慨,这份在最关键时刻,如同雪中送炭般的深厚情谊,其厚重感,远远超出了他最初预想的任何极限,甚至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压力。

    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猛地从座位上站起身,身体微微前倾,向着陈阳深深地鞠了一躬,甚至有些顾不上茶室的规矩。

    他的声音,在那一刻,带着难以抑制的哽咽,在安静的茶室里回荡:“陈老板……这……这笔巨款,我……我不知道如何感谢您才好!”

    “您对我……对我女儿的这份恩情,简直比山还高,比海还深!这份情,我中桥健一郎,此生此世,永不忘怀,即便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

    陈阳见状,连忙伸手扶住了他,眼中带着理解与温和:“中桥先生,您实在是太客气了,快请起身。”

    “咱们朋友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扶持,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根本算不上什么大事。”

    “您女儿的健康,才是目前最最重要的事情,我们都要把精力放在这上面,其他的事情,都先放一放,您说是吗?” 陈阳的话语,既安抚了中桥激动的情绪,又再次强调了此事的重点,为接下来更深层次的交流,铺垫了温和而坚定的基调。

    中桥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重新坐下。他用手帕轻轻擦拭了一下眼角,深吸了一口气,让自己颤抖的双手逐渐稳定下来。

    他抬起头,目光在陈阳的办公室里环视了一圈,最后落在了墙上挂着的几幅字画上。那些字画虽然精美,但中桥知道,它们与自己即将拿出的东西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的。

    他缓缓伸手,将放在身旁的黑色真皮公文包拉到面前。这个公文包是他来华夏时特意准备的,意大利手工定制,内衬是防震防潮的特殊材质。他打开包扣的动作格外小心,仿佛里面装的不是字画,而是易碎的琉璃。

    公文包的拉链发出轻微的“嗤啦”声,中桥的手指在包内摸索了片刻,触碰到了那熟悉的质感。那是两个长条形的硬质木盒,外面裹着厚厚的防护布。

    他先取出一个木盒,放在膝盖上,然后是第二个。两个木盒的尺寸一致,都是深褐色的紫檀木制成,表面光滑如镜,边角处雕刻着精致的回纹图案。这样的盒子,本身就价值不菲。

    中桥将公文包放回一旁,双手捧起第一个木盒。他的动作郑重得像是在进行某种仪式。他轻轻按下盒盖上的铜扣,“咔”的一声轻响,盒盖弹开了一条缝。

    一股淡淡的檀香气息从盒中飘出,那是防虫防霉的香料。中桥完全打开盒盖,里面铺着一层丝绸垫布,垫布上静静躺着一个卷轴。这卷轴用上等宣纸包裹,外层还系着一根深红色的丝绦。丝绦打了一个精致的中国结,显然是经过专业人士精心处理的。

    中桥用同样的方式打开第二个木盒,取出另一个卷轴。两个卷轴的包装如出一辙,都透着一股庄重与珍贵的气息。他站起身,双手各捧着一个卷轴,走到陈阳面前。办公室里的光线透过窗户洒进来,在卷轴的表面形成了淡淡的光晕,让它们看起来更加神秘。

    “陈老板,”中桥的声音低沉而诚恳,带着明显的日本口音,但每个字都说得很清楚,“您的恩情,我无以为报。”

    他微微弯腰,将两个卷轴举到胸前的高度,陈阳知道,这是在樱花国最传统的敬重姿态,“我知道您喜欢华夏的古字画,也知道您对这些文化瑰宝有着真正的鉴赏力和敬畏之心。”

    中桥顿了顿,目光变得有些怀念:“我救女儿,这是您给我的希望。”

    中桥的声音有些颤抖,“我能拿出来回报的,只有这些了。这两幅字,都是明代大家的真迹,虽然比不上您救命之恩的万分之一,但这是我目前能拿出的最珍贵的东西。”

    他深深鞠了一躬,将卷轴高高举起:“就赠与陈老板,聊表寸心。”

    “它们在您手里,才能真正发挥价值,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还请您务必收下!”

    中桥说完这番话,仍然保持着鞠躬的姿势,双手高举着卷轴,等待着陈阳的回应。

    陈阳看着眼前这个真诚的中桥,看着那两幅被郑重包裹的古旧卷轴,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能感受到中桥话语中的真挚,也能理解这份礼物背后的沉重情谊。

    他知道中桥为什么来华夏。作为一个涉足过华夏文物的商人,虽然看似走的是正规渠道,但在这个年底,他们小鬼子在华夏,能有什么正规手段。而能被他如此郑重拿出来的,绝非俗物。

    “中桥先生,”陈阳站起身,伸出双手,“您的心意我明白了。既然是您的一片诚意,我也不矫情推辞了。”

    他稳稳地接过两个卷轴,感受着手中的分量。这不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一份信任与期待的重量。

    “中桥先生有心了,”陈阳认真地说道,“那我就不客气了。这两幅字,我一定会好好珍藏,让它们得到应有的对待。”

    中桥这才直起身,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他看着陈阳手中的卷轴,眼中闪过一丝不舍,但更多的是欣慰。

    陈阳转身,走向茶台旁边的一张长桌。这张桌子是他专门用来鉴赏字画的,黄花梨木制成,表面平整光滑,长度足有两米,宽度也有一米,足够展开大部分的古代字画。

    他将两个卷轴都轻轻放在桌上,然后拿起其中一个,开始解开外层的丝绦。丝绦解开后,他小心翼翼地展开宣纸包装,动作轻柔得像是在抚摸婴儿的脸颊。

    宣纸层层剥开,最里面是一层薄薄的油纸,这是古人保护字画的传统方法。陈阳去掉油纸,终于看到了卷轴本体。

    这是一个标准的手卷形式,轴杆是象牙质地,已经包浆得温润如玉。陈阳握住轴杆的一端,另一只手按住卷首,开始缓缓展开。

    随着宣纸的舒展,一股古朴苍劲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岁月的味道,是墨香与纸张经过数百年沉淀后散发出的独特韵味,让人不由自主地屏息凝神。

    画卷逐渐铺展开来,露出了主体内容。这是一幅行草作品,通篇气势如虹,笔走龙蛇,仿佛一条黑色的巨龙在纸上飞舞。字与字之间气息连贯,一气呵成,没有丝毫的滞涩和犹豫。

    董其昌 行草

    墨色浓淡相宜,有的地方墨色饱满,浓如漆黑,有的地方则淡如烟云,虚实相生。这种对墨色的控制,显示出书写者深厚的功力。整幅作品充满了书卷气与文人意趣,那种飘逸洒脱的气质,让人一看就知道出自名家之手。

    陈阳的目光在字迹上停留了片刻,然后缓缓移动,最后落在了作品的右下角。那里钤盖着几方醒目的朱红色印章,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颜色已经不如当初鲜艳,但仍然清晰可辨。

    他的眼神瞬间变得专注而锐利,瞳孔微微收缩,整个人的气质都变了,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猎手发现了猎物的踪迹,又像是一个寻宝者突然看到了藏宝图上的关键标记。

    他俯下身,脸几乎贴近了画卷,仔细辨认着那几方印章的内容。印章的篆刻风格,朱砂的成色,钤印的力度,甚至印泥渗透到纸张纤维的程度,都在他的观察范围之内。

    陈阳的嘴角慢慢勾起一个弧度,眼中闪过一道精光。他直起身,深吸了一口气,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中桥。

    “中桥先生,”陈阳一边继续仔细观摩着字迹和印章,一边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压抑不住的惊叹和兴奋,“您这份礼,可不轻啊!真的是太珍贵了!”

    他指着画卷上的印章,声音变得有些激动:“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这应该是明代大书法家、画家、鉴赏家——董其昌,董玄宰的真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