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 > 第1011章天师背黑锅,再送大飞剑

第1011章天师背黑锅,再送大飞剑

    而在小帅被软禁之后,他麾下的军队也被瓦解,划归于中路军直接指挥。

    但同时,委座也践行了自己的承诺,在第五届大会召开的时候,把联合抗倭写进了文件里,这件事也算是尘埃落地了。

    而在这期间,“张麻子”被剿灭一事,也终于在川渝之地彻底酦酵,掀起了轩然大波。

    各种说法层出不穷,在茶馆酒肆、街头巷尾流传。

    有说书先生口若悬河,唾沫横飞,说那“张麻子”乃是梁山好汉转世,替天行道,最终寡不敌众,被川渝王刘莽的大军围剿于牛头山,力战而亡,其状惨烈。

    也有传言,说“张麻子”本是天上的魔星降世,凡间兵马刀枪难伤,是刘大帅亲自奔赴龙虎山,三步一叩首,九步一跪拜,这才请动了老天师张静清下山,以无上雷法,才将那伙魔头收服镇压。

    也有人说剿灭张麻子的是天通教会的天通教主。

    ……

    总之,说法五花八门,其中也有人提及是龙虎山小天师出手,但这个说法很快就被淹没在各种更具传奇色彩的版本之中,并未成为主流。

    主流说法还是前两个,人们也只愿意相信前两个。

    毕竟天通教会在川渝地区的名声不错,大办工厂,给了很多人工作,还在川渝全境全年开设粥棚,布施灾民。

    虽然那粥不好喝,里面还有很多糠,喇嗓子的很,几乎是难以下咽,但粥非常的浓稠,在关键时候,是真能吃饱肚子,也是能救命的好东西,很多人都是靠着这粗粥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日子。

    所以,天通教主在川地非常受人敬仰,在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甚至有很多人都在说,张麻子就是天通教主下凡的化身。

    让他们相信这位“活菩萨”会去剿灭另一位“活菩萨”,这在情感上无论如何也说不通。

    所以,广大民众更相信刘丧子派大军剿灭的张麻子,和张天师剿灭的张麻子这两种说法。

    毕竟报纸上刊登的就是刘莽子派兵剿灭的张麻子。

    但随着流言发酵,又出现了一个流传最广、也最深入人心的版本。

    那就是刘丧子去请了龙虎山的张天师下山,官道联手,才最终剿灭了这伙神出鬼没的“张麻子”。

    这直接让天师张静清在川渝地区的名声扫地,无数的百姓说他没长眼,在助纣为虐,竟然把打地主,为百姓的张麻子杀了。

    而且,这个流言愈演愈烈,涉及很广,甚至都传出了川渝地区,传到了龙虎山。

    张静清听闻此事时,正在大上清宫批阅道教事务,当场就愣了好一会儿,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落,他好好的待在龙虎山,处理着道教事务,什么都没干,怎么就名誉扫地,成了残害英雄,助纣为虐的恶人了呢?!

    “孽畜!孽畜啊!”

    张静清气得吹胡子瞪眼,破口大骂。但他却没有第一时间把张之维叫来训斥,因为……他已经教训过了。

    张之维回龙虎山已经有段时日了。

    他回忆起张之维刚回山时,来给他汇报自己下山去渝城都干了些什么事的情形。

    当时,听说张之维搞了很多在战争中能保全百姓的防空洞,以及把天通炼钢厂升级搬迁到防空洞里,他这个做师父的很欣慰。

    但对于张之维假扮张麻子去对地主们烧杀劫掠,他是持反对意见的,他告诉张之维:

    “世俗上的事,终究只能用世俗去解决,你的这种做法无疑是以暴制暴,这是不可取的,地主们再恶,也是规则之下的恶,是小恶,大恶是这套规则。”

    “诚然,你可以用暴力去打破这套规则,但这有什么用呢?这只是治标不治本,只要这套规则不变,要不了多久,新的地主就又会形成了,难道你又要去收割吗?”

    “这是不可以的,因为规则是强大的,你去僭越这套规则,也就必将承受这套规则的反噬,而且……我们天师府也是这套规则下的受益者。”

    张静清并不避讳这个,他继续道:“所以为师对你这次下山的种种行为,虽然也不至于过多批评,但我并不赞赏,我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这次你抽身及时,没有无休止的进行下去,不然的话,麻烦就大了。”

    而张之维给他的回答是:“师父,您就是太深谋远虑,想的太多了,我暂时并没有想去挑战这套规则的意思。我这次的所作所为,也并不是去打破和重塑规则的,我只是在遵守这个规则。”

    “遵守规则?”张静清没好气道:“你这是歪理,你说说,你遵守了哪门子的规则?”

    张之维说道:“地主们掌握着暴力,所以可以去随意的压榨弱者,而我也掌握着暴力,那我去选择压榨那些压榨弱者的地主,又有何不可呢?”

    “我的所作所为并不高尚,也不正义,我只是站在一个更高的程度,对那些地主们,做了他们对其他人做的事,一报还一报罢了。”

    “因为我的初衷并不算正义,我不能堂而皇之的接受我弄出来的这个‘张麻子’身上的赞誉,所以我选择让他消失。”

    “师父,我们道家所讲的‘承负’,不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吗?”

    “而我这次收拾的那些地主们的所作所为,实在难用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来形容,那么……我就是他们那些积不善之家的余殃。”

    张静清说道:“他们会有余殃,但这不应该由你去。”

    “既然早晚会有,那又为何不能是我?”张之维笑道。

    闻言,张静清对张之维的这番说辞有些无可奈何,他不太想和徒弟在这件事情上继续争辩下去了。

    毕竟张之维都明说了,他的所作所为并不高尚,也没有那么多崇高的想法,他就是单纯的用地主们对付农户们的方法,去对付地主而已。

    地主们是卑鄙无耻的,效仿地主所作所为的他,也是卑鄙无耻的。

    所以,他在最后才要把张麻子这个卑鄙无耻的形象给干掉,甚至是背负骂名也在所不惜。

    可现在……

    张静清回想起那番对话,捂着隐隐作痛的额头,长叹一声:“说是你背负骂名也在所不惜,但现在的问题是……你没背上,全扣在你师父我头上了啊!”

    他有些无奈,却也没打算去澄清什么,俗话说得好,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他是师父,又是师又是父的,张之维身上的骂名,骂到他身上,没什么可说的。

    但……但怎么就有些心里不畅快,念头不通达呢。

    一想到自己的祖宗十八代,都被川渝的那些老百姓骂了个遍,张静清就难以清静。

    “这龙虎山,有人克我啊!”

    “本想退一步海阔天空,但却越想越气了,今天不收拾这孽畜一顿,念头实在难通达的很。”

    一念至此,张静清唤来一位小道士,让他去叫张之维过来见他。

    “得令嘞!”

    小道士连忙出门,很快就在天师府门口的校场上找到张之维。

    张之维正在代师授艺,前段时间,因为天通炼钢厂的事,他下山了很久,现在回山了,自然要把师兄弟们落下的功课都补回来。

    听闻师父召见,张之维不敢怠慢,立刻赶往大上清宫。

    结果刚一踏入大殿,迎面而来的便是师父须发怒张的脸,以及一声震耳欲聋的怒喝:

    “孽畜!你难道不知,从左侧进门,需先迈左腿吗?!如此藐视规矩,今日必给你一点教训!”

    张静清刚才这话,还真不算随便找个借口胡说,在道教中,进大殿确实有一定的规矩和礼仪。

    通常情况下,进入大殿应从左右两侧而入,不可行走正中央,因为中间是神明出入的通道,走两边是以示对神灵的恭敬。

    而在走两边的时候,如果从左侧门进入,则需先迈左脚;从右侧门进入,则先迈右脚。同时,切忌踩踏门槛,因为门槛被视为道观的脊梁,象征着不可侵犯的信仰根基,应直接跨过。

    这些都是规矩,当然了,一般没人去刻意遵守,也没人去刻意追究。

    但那是一般情况。

    现在,张静清就想好好追究一下张之维。

    师父这是在抽什么风?张之维有些不解的看着张静清。

    旋即,便看到张静清拔出了殿中柱子上悬挂的七星法剑,并指扫过剑锋,法剑绽放出化炽烈的神光。

    他贴上一张“飞剑诛魔符”,口中咒语急念,那法剑便“铮”的一声横空而起,化作一道流光,卷着还没反应过来的张之维,直接从大殿的窗户飞了出去!

    张之维:“…………”

    “我哪里惹到师父了?”

    空中,张之维挂在飞剑上,一脸的不解,以他现在的手段,这飞剑他自然是能解的,甚至在师父释放出来的时候,直接伸手接住都可以。

    但他没这么做,他看得出来,师父很生气,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让师父把气出来,要是他把这一飞剑给接了,那师父不更气了,自己麻烦更大?!

    “待会儿去打听一下师父这时怎么了。”

    他一边被动地在空中飞驰,一边还有闲心腹诽:

    “师父还老说龙虎山的风气是被我带坏的。我最多不过把人当暗器祭出去,他倒好,直接把亲徒弟绑飞剑上寄出去……这能一样吗?姜还是老的辣,要我说,风气的败坏源头,应该在他身上才对。”

    在空中盘旋了老大一圈后,张之维伸手抓住了神光大作的飞剑,稳稳地悬停在半空中。

    他拿着师父的七星法剑,随手挽了一个剑花,看向大上清宫的方向,正想扬臂一挥,把这柄剑扔回师父的剑柄里,但想了想,还是决定亲自送回去,免得再触师父的霉头。

    说起来,张之维还挺喜欢这种氛围的。

    这些年,随着他的实力越来越高,周围人对他的态度也变化了很多,不管是天师府内的前辈,还是天师府外的前辈,对他都多了一分敬畏,不再像以前一样了,只有师父,始终如一。

    他双手捧着宝剑,以最符合礼仪的方式,恭恭敬敬地再次走进大上清宫。

    这次,张静清没再发难,只是闭着眼睛端坐在主位上。

    “师父,您的法剑!”

    张之维恭敬地将剑奉上。

    张静清缓缓睁开眼睛,平静道:“放回去!”

    张之维走到旁边的柱子前,轻轻把法剑插进挂在上面的剑柄里,这才小心翼翼地问道:“师父,您……为何生气?”

    “你自己看!”张静清扔过来一封报纸。

    张之维接过报纸,目光扫过版面。发现这并非市井常见的通俗小报,而是异人情报机构“江湖小栈”刊发的江湖旬报,上面记载的多是异人界的动向秘闻。

    报纸大多版面都在报道些江湖琐事:某地年轻俊杰切磋胜负,某位新秀行侠仗义,某派宿耆寿诞庆典,乃至某某才俊喜结连理等等。

    这些消息张之维只是一扫而过,他的目光落到其中一个颇为醒目的专栏,上面赫然记载着川渝近日沸沸扬扬的“张麻子”事件。报道写道:

    “川渝匪患终落幕,‘张麻子’身份成谜,天师令名蒙尘。”

    报道详细叙述了“张麻子”团伙如何在川渝大地掀起腥风血雨,又如何在小天师雷霆一击下灰飞烟灭的“全过程”。

    文章写得绘声绘色,极尽渲染之能事。

    然而,报道的后半段,话锋一转,开始深入分析此事在民间引发的巨大舆论风波:

    “……然则,事与愿违。‘张麻子’虽灭,其‘侠盗’之名却已深入人心。川渝百姓非但不感念剿匪之功,反倒将矛头直指龙虎山。”

    “更有甚者,竟以讹传讹,将剿匪之‘恶名’尽数归于天师张静清头上。”

    “一时间,‘天师助纣为虐’、‘道门不辨善恶’之流言四起,令天师清誉蒙尘……”

    看到这里,张之维嘴角微不可察地抽搐了一下,心里顿时明白了师父这通火气是从何而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