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重回1986当寡头 > 第47章 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第47章 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吉米带上奥丽娅近期的考试试卷、错题集等厚厚一沓材料,踩着夜色,回到学校。

    第二天,打着给奥丽娅找家教老师的旗号,再次敲开了索菲亚办公室的门。

    “所以,你一大清早来找我,该不会是想请我亲自去给你表妹做家教吧?”

    索菲亚慵懒地向后靠在椅背上,脸上露出一种古怪的神色。

    “您说笑了。”吉米诚恳的语气里带着几分恭维,“我哪里能请得动您啊。”

    索菲亚白了一眼,“既然你都知道那还特意跑来找我干什么?”

    “您是康斯莫尔的指导老师,肯定认识不少数学系的高材生。”

    吉米嘿然一笑,“我想请您帮我引荐一下,看看他们中有谁愿意接下这份家教的工作?”

    索菲亚的脸色缓和下来,手指轻敲着桌面,“团里的确有不少数学系的,而且数学系的康斯莫尔支部书记正好是刚刚成立青年科技创造中心的主任,他本人的能力的确很出众……”

    “青年科技创造中心主任?听起来就很厉害!”

    吉米故作惊叹,立刻顺着杆子往上爬,“能不能请您帮我约他见一面?我想我们当面聊一聊。”

    “好吧。”

    索菲亚想到康斯坦丁那窘迫的家庭情况,觉得这份家教工作也许能解决他一时之急。

    于是点了点头,“看在你之前送我水果蔬菜,还有对表妹这份关心的份上,这个忙我帮了!”

    “太感谢您了,索菲亚老师!”

    吉米憨厚的笑容里夹杂着一丝精明。

    索菲亚前脚把电话打到青年科技创造中心,过了一会儿,后脚康斯坦丁就出现在她们的面前。

    一头棕色卷发,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看上去有些书卷气,但完全没有刻板印象里的学数学的那种死板木讷。

    “这位就是我在电话里跟你提到的,吉明·尼古拉耶维奇·维克多,你可以叫他吉米。”

    索菲亚为两人做起介绍,“这位就是数学系的康斯坦丁·热尼金,青年科技创造中心的主任。”

    “你就是前段时间在学校里传开的吉米?”

    康斯坦丁主动伸出手,态度温和,“很高兴能在这里见到你。”

    “我也一样,康斯坦丁同学。”

    吉米和他握了握手,客套了几句后,便单刀直入主题。

    “给表妹找家教老师辅导数学?”康斯坦丁语气里透着一丝遗憾。“真是不巧啊,如果你能早几个月来找我,说不定可以请到我的学长,格里戈里·佩雷尔曼……”

    听到这个名字,吉米瞬间一惊。

    格里戈里·佩雷尔曼,这可是未来数学领域的大牛啊!

    解决了世纪7大数学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却拒绝领取堪称数学界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

    没想到他竟然也是列宁格勒大学的学生,而且还是康斯坦丁的学长。

    “他的天赋和能力,是我见过最出色的。”

    康斯坦丁叹了口气,“可惜他考上科学院斯杰克洛夫数学研究所的副博士,已经去莫斯科了,不然,他一定是最合适的人选。”

    “那真是太遗憾了。”

    吉米目光直勾勾地看向他,话锋一转,“不过我相信,数学系人才济济,不可能只有一个格里戈里·佩雷尔曼。就比如你,康斯坦丁同学,你愿意当这个家教老师吗?”

    “我?”

    康斯坦丁愣了一下,摇头婉拒,“我刚刚接手青年科技创造中心,实在抽不出时间……”

    吉米忙不迭地打断,“时间就像牙膏,挤一挤总是有的,而且辅导我表妹也不会占用你太多时间,每周一次,一次4个小时,至于报酬的话,每个小时7卢布,你看怎么样?”

    “这……”

    康斯坦丁心里咯噔了一下,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

    “8卢布对于我来说也是没有问题的。”

    吉米不等他组织好语言,再次加价。

    这层层加码的阔绰,连一旁的索菲娅都感到意外,双眸里闪过几分好奇。

    “请你不要误会,我这不是在侮辱你,而是我知道你的时间非常宝贵,所以想尽可能地补偿你。”

    吉米脸上写满了真诚。

    “这真的不是钱的事。”

    康斯坦丁咬了咬牙,但声音已经不如之前坚定。

    吉米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摆出一副纠结又肉疼的神情,手指颤抖地比划了个“9”的手势。

    你是想用钱收买我吗?

    这是对我和数学的侮辱!

    康斯坦丁本来想这样大声斥责,然后扬长而去,但一想到仍然在集体农庄辛苦挣工分的父母,又想到自己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将来都需要用钱,心里终于产生了强烈的动摇。

    每小时9卢布,一周就是36卢布,一个月下来……

    他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看到他有所松动,吉米乘胜追击,打出感情牌。

    “很抱歉让你为难了,不过请你体谅一下一个当哥哥的,希望妹妹能考上心仪大学的心情。”

    面对这无形的道德绑架,尚未被社会毒打的学生一般很难不吃这一套。

    而康斯坦丁自己也是兄长,更是能深切地体会到吉米为奥丽娅着想的心情。

    “我想先看一下她的数学水平,再考虑当不当这个家教。”

    “没问题。”

    吉米心中大喜,把准备好的一系列试卷和习题递了过去。

    康斯坦丁接过一看,手指在几道微积分的错题上点了点,若有所思道:

    “的确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如果能针对薄弱的地方进行系统辅导,把成绩提高一个档次,冲击列宁格勒大学应该问题不大。”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多了。”

    吉米吐出一口气。

    眼见两人初步谈妥,索菲亚冷不丁地来了一句:“你表妹报考的是什么专业?”

    当吉米说出“计算机专业”时,注意到康斯坦丁两人无不脸色一变。

    “有什么问题吗?”

    “计算机科学学院一共开设了软件、硬件、理论计算等五个方向的专业。”

    康斯坦丁带着一丝告诫的意味,“我个人建议,最好不要选硬件这块。”

    “这是为什么?”

    吉米皱了皱眉。

    康斯坦丁看了一眼索菲亚,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索菲亚笑着起身,径直走到办公室门口,把门轻轻地关上,随后背靠着门板,一脸认真道:

    “好了,现在这里就我们三个人,就算是克格勃,也不可能监听到。”

    “康斯坦丁同学,你接下来说的话,出了这扇门,我们谁都不会承认听过,也不会随便乱说。”

    “现在,可以告诉我,计算机硬件方面到底怎么回事?”

    在他们的注视下,康斯坦丁推了推眼镜,“这也是我接手了青年科技创造中心以后,因为创新创造项目需要用到计算机,在频繁的申请使用和接触下,才了解到苏联在这方面的一些真实情况。”

    吉米往前一步,凑近了些,竖起耳朵聆听。

    “在这个领域,我们从一开始就走错了路,现在已经跟国际完全脱轨。”

    康斯坦丁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押宝的晶体管是未来正确的道路。

    而苏联倾斜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集中研发的电子管早就已经过时。

    就像霓虹梭哈氢能源汽车失败一样,这种发展方向的选择错误,导致整个苏联的计算机、电子信息等技术理论和生产工艺严重落后于时代,而对方曾经引以为傲的逆向工程也开始逐渐失灵。

    因为前脚好不容易仿制出西方上一代的芯片,后脚人家的产品早就已经迭代了好几轮。

    这种“仿制—落后—再仿制”的恶性循环,让苏联计算机硬件产业举步维艰,逐渐跟不上时代。

    “为什么这么多年明知道是错的,还要继续加大投入电子管?”

    越往下听,越让吉米感到触目惊心。

    索菲亚渐渐明悟,摇头失笑:“理由很简单,全国上下有成百上千家研究所、工厂,数以万计的工程师、科学家和工人,他们几十年来都在研究电子管、生产电子管,如果现在全面转向晶体管,取代电子管,这些人怎么办?他们背后的研究所、工厂怎么办?”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啊!

    吉米倒吸了一口气,脸色沉了下来。

    “索菲亚老师说的一点也没错。”

    康斯坦丁露出一抹自嘲的笑容,“所有人都知道电子管无论再怎么发展,也无法和晶体管抗衡。”

    “但为了保证工作和地位,一致抵制晶体管,结果就是一边继续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没有任何未来的电子管,一边应付性地继续仿制从西方获取的电脑和先进芯片。”

    办公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天花板的电风扇发出“吱吱”的声响。

    吉米心里暗自感慨,就算苏联后来没解体,以目前故步自封的计算机产业水平,也已经输掉了这场以互联网、计算机为主导的第三次信息产业革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