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米和尤马舍夫互相交换了联系方式,到了第二天,特意起了个大早去报刊亭。
打开最新的《列宁格勒真理报》,嘴角难以抑制地往上扬。
尤马舍夫果然没让他失望!
关于特鲁索娃的报道不但赫然在目,更是以专题的形式占据版面的显眼位置。
吉米快步回到家里,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萨沙姑妈,您上报纸了!”
话音刚落,正在刷牙的奥丽娅端着水杯就跑了出来,定睛一瞧,立刻兴奋道:
“妈妈,真的是你!真的上报纸了!”
这话一出,特鲁索娃急匆匆地走出厨房,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手指微微发颤地接过报纸。
从上到下仔细地看了遍报道,脸上交织着激动和惶恐,“我这辈子都没想过能上报纸。”
高兴之余,又不免担心起来,“吉米,这会不会惹来什么麻烦啊?”
“妈妈,你想太多了,能有什么麻烦?”奥丽娅跑到卫生间,漱了漱口。
“萨沙姑妈,您放心吧,这不但不是坏事,反而是件大好事。”
吉米笑了笑,“这篇报道如果反响好的话,没准您以后出门摆摊,要把这份报纸带在身边。”
特鲁索娃很是诧异:“为什么?”
吉米回答:“万一再有警察盘问,你就可以把报纸掏出来给他们看。”
特鲁索娃惊叹道:“这报纸能有那么大用处?”
吉米解释说:“当然,您现在可不再是普通的摊贩,是上过报纸的摊贩,是被宣传成正面典型的摊贩。”
“这、这报道真的能火吗?”
特鲁索娃将信将疑。
“不能说百分之百,只能说很有可能。”
吉米心里乐开了花,姑妈镀了这么一层金,摆摊的时候就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这样一来,就算自己9月份要上预科班,也能保证姑妈摆摊时的安全。
………………
伴随着《列宁格勒真理报》的发行,“摆摊”、“套圈”、“个体经济”等新鲜的词汇迅速进入了公众的视野中,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好奇,让越来越多的人对这种低成本的个体劳动跃跃欲试。
消息如风一样传播,很快也传入到伊利亚特拉伯的耳中。
他一目十行地翻阅报纸,突然拍了下额头,恍然大悟的同时,脸上带着几分懊悔:
“哎呀!我怎么就没想到,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招呢!”
“大哥,你怎么了?”
长发嬉皮士放下擦拭到一半的酒杯。
伊利亚特拉伯豁然起身,“快,马上让人去小白桦商店,给我买100个,不,300个塑料圈。”
“塑料圈?”长发嬉皮士挠了挠头,完全跟不上他的思路,“大哥,我们买这玩意干什么?”
“你个可以进博物馆的蠢货!”
伊利亚特拉伯把报纸卷起来,敲了下他的脑袋,“你没看这报道吗?”
简单地解释了一番,“到时候把这摊子摆到我们的地盘,还有迪厅外头,那些常来光顾的学生一定会喜欢。”
“高啊,大哥,还是您聪明!”
长发嬉皮士这才反应过来,连忙奉承。
“不是我聪明,是这个大妈聪明,真亏她能想出这么好的点子。”
伊利亚特拉伯重新展开报纸,把专题报道从上到下仔细地看了一遍。
当看到特鲁索娃含辛茹苦养育的侄子名叫吉明·尼古拉耶维奇·维克多时,整个人一下子就愣住了。
“不会这么巧吧?是同名同姓,还是说,还是说,就是我认识的那个吉米仔?”
“大哥,您要想知道还不简单,直接把他约出来,当面问问不就知道了。”
看着老大变幻不定的脸色,长发嬉皮士出声建议。
“也是。”
伊利亚特拉伯摸了摸下巴,“这阵子光顾着外贸支票和小白桦商店的生意,好久都没跟吉米仔联系了,也不知道他最近过得怎么样?”
……………………
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忙碌中飞逝。
距离外贸支票禁用以及小白桦商店关停的日子,只剩两天。
吉米靠着摆摊、供货和倒腾外贸支票,让最初投入的全部身家,2000多卢布,已经变成了惊人的7438.6卢布。
看着如小山高的钞票,奥丽娅和特鲁索娃瞠目结舌。
她们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况且这还不是全部,从小白桦商店抢购来的烟酒罐头,还有不少存货。
“再加上摆摊的收入、家里的存款,呀,我们家岂不是要有1万卢布了!”
特鲁索娃的声音有些发颤,下意识地吞了吞口水。
“没错,从今往后,我们也是万元户了。”
吉米嘿然一笑。
在八十年代的华夏,万元户可了不得!
而在此时的苏联,同样如此,1万卢布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一个国营工厂厂长2年的工资!23戈比的面粉可以买4万多斤,放眼整个苏联,已经是全国2.8亿人口里的前10%,毕竟这年头,大部分老百姓家庭的储蓄也不过两三千卢布。
“哥,这么一大笔钱,我们要怎么花?”
奥丽娅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花什么花!”
特鲁索娃轻轻弹了一下女儿的额头,“这笔钱主要是吉米挣来的,该怎么花,得由他说了算。”
看着奥丽娅委屈地捂着额头,吉米咧嘴发笑,从口袋里摸出提前准备好的外贸支票。
“萨沙姑妈说得对,这笔钱不能乱花。”
“不过呢,这些是我特意留给你们的外贸支票,你们可以拿去随便用。”
“趁着小白桦商店还没关停,我们明天就去统统花掉,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太好了!”
奥丽娅立刻欢呼雀跃起来,“我要去买牛仔裤!正宗的美国牛仔裤!”
“干嘛非要去小白桦买那么贵的牛仔裤?”特鲁索娃眉头皱了又皱,“一条可要200卢布,都够买好几条国产的‘特维尔’、‘韦雷亚’了。”
吉米打圆场道:“萨沙姑妈,买特维尔、韦雷亚才反而不划算。”
“是吗?”特鲁索娃疑惑不解。
奥丽娅连连点头,“特维尔虽然只要30卢布,可一点儿也不耐穿,洗几次就容易掉色。”
特鲁索娃见他们都这么说,也不再反对。
“除了这个以外,我还给你们准备了两份礼物。”
吉米转身走进屋里,很快又走了出来,手上多了两个包装精美的盒子。
奥丽娅迫不及待地拆开,就见里面摆着一台标价100卢布的泽尼特牌相机,不由地发出尖叫。
特鲁索娃白了一眼,把视线移到手中的盒子。
当看到是一顶价值220卢布的貂皮帽时,眼眶有些湿润,感动之余,嘴上习惯性地数落着:
“你这孩子怎么给我们买这么贵重的东西,这得花了多少钱啊?”
“嘿嘿,惊不惊喜,开不开心!”
吉米看到她们对礼物爱不释手的样子,忍不住打趣道。
“开心!”
奥丽娅甜甜地喊了一声,特鲁索娃倒是关心道:“你也真是的,有没有给你自己也买点什么?”
“我准备明天陪你们去小白桦商店的时候再买。”
吉米打算给自己置办几身行头,起码牛仔裤、运动鞋是必不可少的。
特鲁索娃指了指桌上那如山般的钱堆,“吉米,这笔钱你打算怎么处理?”
“还跟以前一样。”
吉米用信任的语气说:“要继续麻烦您替我保管着,等有需要用到钱的地方,我再找您拿。”
“好,将来想要用钱,随时来找我。”
特鲁索娃满口答应下来,随后将纸币抚平、硬币归拢,按面值一一摞好。
吉米抬手指向客厅,肥皂、卫生纸、玩具、罐头等,到处都是用来充作套圈奖品的廉价货。
“你的那些朋友这段时间帮了不少忙,我们不能亏待他们,你让他们每人挑3样喜欢的拿走。”
“好!”
奥丽娅挑了挑眉,“不过哥,你把东西分给他们,难道我们接下来不再摆摊套圈了吗?”
“还怎么摆?再过几天,外贸支票就要作废了,小白桦商店都要关闭了。”
特鲁索娃手指上蘸着口水,一边点钱,一边说,“到时候上哪里进货啊?”
“这个问题倒好解决,全国有那么多家小白桦商店,不可能一次性全关停,肯定是陆陆续续地关闭,只不过想进货就只能用外币结算。”吉米耸耸肩,“真正的问题是摆套圈摊的人越来越多了。”
“这倒是,可妈妈不干套圈,接下来该摆点什么好呢?”
奥丽娅眉头紧锁。
“你看你,又急,你哥之前不是说了吗,他心里早有安排。”
特鲁索娃目光里充满着期待,“是吧,吉米?”
吉米让她们跟着自己,来到他的房间,从床底下拿出一大一小两个电器盒子。
“面包机?”特鲁索娃左看看,右看看。“甜甜圈机?”
“您做蛋糕的手艺那么好,想来做面包、甜甜圈也肯定差不到哪里去。”
吉米笑了笑,苏联对面粉、黄油这些基本食品都有补贴,价格非常便宜。
就算姑妈懒得排队购买,也可以找黑市商人买,不管是原料的供应还是价格方面,都不用担心。
“这个好!”
特鲁索娃眼前一亮,“我做过甜甜圈,虽然不是用这种专门的机器做的,不过味道应该不错。”
“何止是不错!”
奥丽娅回忆起她做的甜甜圈,不禁咽了咽口水,“甜甜圈真好吃啊。”
就在特鲁索娃准备用机器做些甜甜圈时,从屋外传来邻居洪亮的声音。
“有你的电话,吉米!”
………………
PS:甜甜圈在苏联是一种颇受欢迎而不常见的小吃奢侈品,基本只有在国营门店才卖,非常抢手,而面包就不必说了,作为日常必需品,常常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