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大唐首席谋士 > 第61章 王承嗣:漕运丢一批货,查不出头绪

第61章 王承嗣:漕运丢一批货,查不出头绪

    开元二十五年,秋九月十三,巳时。

    海河支流岸边,秋风萧瑟,河水浑浊地翻滚着,拍打着岸边的礁石,溅起细碎的水花。一艘中型货船停靠在岸边,船身斑驳,甲板上堆放着鼓鼓囊囊的粮袋,散发着淡淡的米香。

    王承嗣带着韩澈和几名衙役快步走到船边,岸边已经围了几名负责巡查的衙役,神色警惕地盯着船上的人。

    “大人!”为首的衙役见王承嗣到来,连忙上前拱手行礼。

    “情况怎么样?”王承嗣沉声问道,目光扫过船上的粮袋,眼神锐利。

    “回大人,我们在下游三里处发现了这艘船,船上装载的粮草规格,和失踪的漕运粮草完全一致。”衙役汇报道,“船上有三名船夫,我们已经将他们控制起来了。”

    韩澈顺着衙役的目光看去,只见船头上站着三个精瘦的汉子,穿着粗布短打,双手被反绑着,脸上满是惊慌失措的神色。

    “上船看看!”王承嗣大手一挥,率先踏上跳板,韩澈紧随其后。

    刚踏上甲板,一股混杂着米香和河水腥气的味道扑面而来。韩澈走到粮袋旁,伸手摸了摸粮袋的材质,又掂了掂重量,心中暗自思忖:这粮袋的布料是上等的麻布,和漕运粮草使用的布料一模一样,看来这批粮草大概率就是失踪的那批。

    “打开一袋看看!”王承嗣下令道。

    一名衙役拿出弯刀,轻轻划开一个粮袋的封口,雪白的大米倾泻而出,颗粒饱满,确实是朝廷漕运专用的优质大米。

    “大人,错不了!这就是失踪的漕运粮草!”衙役肯定地说道。

    王承嗣的脸色沉了下来:“好端端的粮草,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把船夫带过来!”

    很快,三个船夫被押到了甲板上,双腿一软,跪倒在地。

    “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啊!”为首的船夫是个络腮胡汉子,名叫秦三郎,此刻吓得声音都在发抖。

    “本官问你,这批粮草是哪里来的?你们要运到何处去?”王承嗣居高临下地看着他,语气威严。

    秦三郎眼神闪烁,支支吾吾地说道:“大人,这……这是我们从江南收购的粮食,准备运到幽州去卖的。”

    “胡说!”王承嗣怒喝一声,“这是朝廷漕运的粮草,上面有专门的印记,你以为本官看不出来?老实交代,否则休怪本官不客气!”

    秦三郎脸色一白,额头冒出冷汗,却依旧嘴硬:“大人,小人所说句句属实,这确实是我们收购的粮食,不知道什么漕运印记啊!”

    韩澈蹲下身,仔细观察着粮袋的封口,发现封口处有一个模糊的印记,虽然有些磨损,但依稀能辨认出是“津门漕运”四个字。他又看了看秦三郎等人的双手,发现他们的手掌虽然粗糙,但并没有长期搬运粮草留下的厚茧,反而指缝间有一些黑色的污渍,像是某种墨汁。

    “秦三郎,你再好好想想。”韩澈开口说道,声音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这批粮草的封口处有津门漕运的印记,你说这是你们收购的粮食,未免太过巧合了吧?而且,你们的手掌并没有长期搬运粮草的痕迹,倒像是经常摆弄笔墨的人。”

    秦三郎心中一惊,下意识地握紧了双手,眼神更加慌乱:“我……我不懂你在说什么。我们就是普通的船夫,搬运粮草是常有的事,手掌有没有茧子有什么关系?”

    “是吗?”韩澈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你说说,你们从江南收购粮食,具体是在江南哪个地方?收购了多少?花了多少钱?”

    一连串的问题让秦三郎措手不及,他张了张嘴,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我……我们是在江南的一个小镇收购的,具体名字我忘了,收购了大概……大概几千石,花了多少银子我也记不清了。”

    “记不清了?”王承嗣怒极反笑,“这么大的一笔买卖,你会记不清?看来不动大刑,你是不会说实话了!”

    “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啊!”秦三郎连连磕头,额头磕得鲜血直流,“小人真的不知道啊!这批粮食是一个姓刘的公子让我们运的,他给了我们丰厚的报酬,让我们运到幽州城外的一个码头交货,其他的事情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姓刘的公子?”王承嗣眉头一皱,“哪个姓刘的公子?他是什么来历?”

    “我们不知道他的来历。”秦三郎说道,“他只是在码头找到了我们,说有一批粮食要运到幽州,给了我们五十两银子作为报酬。我们一时贪财,就答应了,真的不知道这是漕运失踪的粮草啊!”

    韩澈心中一动,姓刘的公子?难道和漕运把头刘三有关?他看向秦三郎:“那个姓刘的公子,长得什么样子?有什么特征?”

    秦三郎努力回忆着:“他大概二十多岁,身材中等,脸上留着山羊胡,穿着青色的锦袍,说话的时候总是眯着眼睛,看起来很阴沉。”

    韩澈和王承嗣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怀疑。这个姓刘的公子,身份不明,很可能就是幕后黑手派来的人。

    “大人,依我看,这个姓刘的公子疑点很大。”韩澈说道,“他很可能就是偷走漕运粮草的人,然后雇佣这些船夫将粮草运走。我们应该立刻派人去调查这个姓刘的公子,同时审讯刘三,看看他和这个姓刘的公子有没有关系。”

    王承嗣点了点头:“言之有理。来人,将这三个船夫带回县衙严加审讯,一定要问出那个姓刘的公子的下落!另外,立刻去漕运码头,把刘三给我带过来!”

    “是!”衙役们齐声应道,押着秦三郎等人下了船。

    韩澈看着船上的粮草,心中思绪万千。这批粮草虽然找到了,但幕后黑手依然逍遥法外。这个姓刘的公子,到底是谁?他和严鹤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关系,那严鹤的势力未免也太大了,竟然敢动朝廷的漕运粮草。

    “韩公子,这次多亏了你。”王承嗣拍了拍韩澈的肩膀,语气中满是赞赏,“如果不是你提醒我从水路调查,恐怕我们还在原地打转。”

    “大人谬赞了。”韩澈说道,“这只是举手之劳。不过,我觉得这件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那个姓刘的公子背后,很可能还有更大的势力。”

    “我也有同感。”王承嗣脸色凝重地说道,“漕运粮草失踪,事关重大,如果处理不好,不仅我会受到牵连,甚至可能影响到边塞的军需供应。这次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严惩幕后黑手!”

    就在这时,一名衙役急匆匆地从码头方向跑来,神色慌张:“大人!不好了!刘三不见了!”

    “什么?”王承嗣脸色一变,“怎么会不见了?我不是让你们看好他吗?”

    “我们赶到漕运码头的时候,刘三的住处已经空无一人,只留下了一些衣物和生活用品。”衙役汇报道,“据码头的人说,昨天晚上就没看到刘三出现,好像是连夜逃走了。”

    韩澈心中一沉,刘三跑了?这分明是畏罪潜逃!看来他果然和粮草失踪案有关,而且很可能就是那个姓刘的公子的同伙。

    “追!立刻派人去追!”王承嗣怒吼道,“一定要把刘三给我抓回来!他是解开这个案子的关键!”

    “是!”衙役连忙转身跑去安排。

    韩澈皱起眉头,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刘三连夜逃走,很可能已经得到了消息,说不定幕后黑手已经做好了应对的准备。这次的案子,恐怕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复杂。

    “韩公子,你觉得刘三能跑得掉吗?”王承嗣看向韩澈,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

    韩澈摇了摇头:“不好说。刘三在津门漕运码头待了这么多年,肯定有不少眼线和退路。不过,我们可以沿着他可能逃跑的路线追查,同时调查那个姓刘的公子的下落,双管齐下,或许能有所收获。”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另外,我觉得我们可以从粮草的去向入手。这批粮草要运到幽州城外的码头交货,我们可以提前派人去那里埋伏,说不定能抓住接头的人,顺藤摸瓜找到幕后黑手。”

    王承嗣眼前一亮:“好主意!就按你说的办!我立刻派人去幽州城外的码头埋伏,同时加派人手追查刘三和那个姓刘的公子的下落。”

    韩澈点了点头,心中却依然有些不安。他总觉得,这次的粮草失踪案,不仅仅是简单的盗窃,背后可能牵扯到更大的利益集团。严鹤在这个时候放火烧毁盐场,很可能就是为了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掩护粮草失踪案的真相。

    如果真是这样,那他们面对的敌人,势力将会非常庞大,想要查个水落石出,恐怕会困难重重。

    就在这时,韩澈注意到粮袋底部有一个小小的标记,像是一个奇怪的图腾,不像是漕运粮草应该有的印记。他蹲下身,仔细看了看,这个图腾笔画简单,却透着一股诡异的气息。

    “大人,你看这个。”韩澈指着那个图腾说道。

    王承嗣凑过去一看,皱起眉头:“这是什么标记?我从来没在漕运粮草上见过。”

    韩澈心中一动,这个图腾会不会是幕后黑手的标志?如果能查明这个图腾的来历,或许就能找到幕后黑手的线索。

    “大人,我觉得这个图腾很可能是关键。”韩澈说道,“我们应该派人去调查这个图腾的来历,看看它属于哪个势力。”

    王承嗣点了点头:“好!我会让人去查。不过,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抓住刘三和接头的人。”

    韩澈看着那个图腾,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查明这个案子的真相。不管背后的势力有多强大,他都不会退缩。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在他们追查刘三和粮草去向的同时,幕后黑手已经做好了更周密的安排。一场更大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刘三能否被顺利抓获?幽州城外的码头埋伏能否成功?那个神秘图腾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