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女镖王的复仇路 > 第七十二章 凤仪初现

第七十二章 凤仪初现

    第七十二章凤仪初现

    太子妃的册封旨意如同在尚显浑浊的朝堂湖面投下了一块明矾,虽未能立刻让所有沉淀物澄清,却也让许多观望者、质疑者暂时收敛了声音。毕竟,林雪的救驾之功,是实打实用命搏来的,无人可以抹杀。加之太子朱常洛态度坚决,帝心默许,这门打破常规的婚事,终究是成了定局。

    接下来的日子,林雪的生活被迅速卷入了一场名为“宫廷礼仪”的漩涡。

    凝雪阁不再仅仅是养伤的静所,更像是一个临时的教习场。尚仪局派来了最资深的嬷嬷,从晨昏定省、行立坐卧,到服饰妆容、言谈举止,事无巨细,开始对林雪进行全方位的“雕琢”。

    “太子妃娘娘,步摇不可过耳,步履需稳而轻,裙裾不动波澜……”

    “用膳时,箸不过中线,食不语,咀嚼不闻声……”

    “见陛下、皇后,需行大礼,见嫔妃、命妇,礼有等差……”

    林雪如同一个最沉默的学生,端坐在锦墩上,听着那些繁复到令人头疼的规矩。她天生清冷,情绪极少外露,这反而让她在学习这些刻板礼仪时,显得异常沉稳,甚至带着一种疏离的优雅。嬷嬷们私下议论,这位未来的太子妃,气度天成,学得极快,只是那双眼睛太过清澈冷静,少了些宫廷女子应有的温婉与逢迎。

    朱常洛时常会来看她,见她端坐着练习仪态,一坐便是半个时辰,眉宇间便会流露出心疼之色。他曾想开口让嬷嬷们宽松些,却被林雪用眼神制止。

    “既选择了这条路,这些便是我该承受的。”她只是淡淡地说,然后继续挺直脊背,如同风雪中不肯弯折的青竹。

    她并非全盘接受。在某些无关紧要的细节上,她会保持沉默,但在一些触及她底线的地方,她会展现出不容置疑的坚持。例如,她坚持每日要有固定的时间独自练剑、调息内力,即便只能做些最简单的动作,运转些微的内力;她拒绝使用那些气味浓烈、成分复杂的宫廷脂粉,只选用最清淡的;她甚至要求在自己的殿阁内,保留一处可以看见天空、吹到自然风的轩窗。

    这些小小的“叛逆”,通过嬷嬷们欲言又止的汇报传到朱常洛耳中,他非但不恼,眼中反而多了几分笑意和欣赏。他要的,从来不是一个被规矩完全束缚的木偶,而是那个在血火中依然能绽放光芒的独特灵魂。他亲自出面,默认了她的这些要求。

    册封大典前的某个午后,按照规矩,林雪需以未来太子妃的身份,接受几位宗室王妃和重臣命妇的觐见。

    这是她第一次,真正以“林雪”之外的身份,面对这个帝国最顶层的贵妇圈子。

    凝雪阁正殿被布置得庄重典雅,林雪身着太子妃规制的常服,虽未施粉黛,但容颜清丽,气质清冷,端坐于主位之上。她体内伤势未愈,脸色仍有些苍白,但这反而更衬得她眉眼间的沉静有一种不容侵犯的凛然。

    几位王妃和命妇鱼贯而入,依礼参拜。她们表面上恭敬有加,言辞恳切,祝贺之声不绝于耳,但那一双双精于世故的眼睛,却如同最细致的探针,不着痕迹地打量着这位传奇般的未来太子妃。

    有好奇,有审视,有羡慕,自然也少不了隐藏在笑容下的嫉妒与轻蔑——毕竟,一个毫无根基的江湖女子,一跃成为国朝储君正妃,这在注重门第的大明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一位辈分较高的老王妃,在寒暄过后,带着几分“关切”的笑意开口:“听闻太子妃娘娘出身江湖,想必见识广博,不同于我等久居深闺之人。只是这宫廷之内,规矩繁多,娘娘初来,若有不适之处,还需慢慢适应才是。”话语看似关心,实则暗指她出身草莽,不懂规矩。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林雪身上,想看她如何应对这绵里藏针的试探。

    林雪端起手边的茶盏,指尖莹白,动作不疾不徐,连杯盖与杯沿碰撞的声音都轻不可闻。她抬起眼,目光平静地扫过那位老王妃,声音清越,如同玉磬轻击:

    “王妃有心了。江湖广阔,教会人辨是非,知善恶,明生死。宫廷森严,意在定秩序,分尊卑,守纲常。二者看似殊途,其核心,不过‘规矩’二字。江湖有江湖的规矩,宫廷有宫廷的法度。既入此门,自当遵从此间法度。”

    她语气平和,没有一丝火气,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至于适应……林雪虽愚钝,却也知‘在其位,谋其政’的道理。既蒙殿下不弃,陛下恩准,忝居此位,自当克己复礼,不负圣恩,亦不负……这天下万民之望。”

    她没有直接反驳老王妃的暗讽,而是将话题拔高到了“规矩”的本质和自身责任的高度,言辞得体,不卑不亢,既守住了宫廷的“礼”,又不动声色地彰显了自身不同于寻常闺阁女子的见识与气度。

    那老王妃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讪讪地不再多言。

    其他命妇见状,心中皆是一凛,收起了几分轻视之意。这位未来太子妃,绝非易于之辈。

    接下来的交谈,便顺畅了许多。林雪话不多,但每每开口,皆能切中要害,对于朝中一些不涉及核心机密的事务,也能发表一两句颇具见地的看法,让几位本就对阉党不满、倾向于太子的命妇暗暗点头。

    觐见结束后,命妇们告退离去。凝雪阁重归寂静。

    林雪缓缓松开一直微微握着的拳,掌心竟有薄汗。应对这些言辞机锋,并不比应对真刀真枪轻松。她走到窗边,深深吸了一口气,感受着春日微凉的风拂过面颊,才觉得胸口的滞涩舒缓了些。

    朱常洛从屏风后转出,他方才一直在后面听着。他走到林雪身边,眼中是毫不掩饰的骄傲与激赏:“雪儿,你做得极好!比孤想象得还要好!”

    林雪微微摇头:“不过是依着规矩说话罢了。”

    “不,”朱常洛认真道,“你守住了规矩,却并未被规矩束缚。你让她们看到了,未来的太子妃,不仅有功于社稷,更有匹配其位的智慧与风骨。这比任何刻板的礼仪展示都更有力。”

    他握住她的手,感觉到她指尖的微凉,心疼道:“只是辛苦你了。”

    林雪任他握着,目光望向窗外庭院中那几株奋力向上生长的翠竹,轻声道:“无妨。这条路既是我选的,这些便都是应有之义。”

    她顿了顿,忽然问道:“陛下龙体,近日可还安好?”

    朱常洛脸上的喜色淡去,染上一抹忧色:“太医说,父皇体内邪毒虽清,但根基受损太甚,仍需长期静养,精神时好时坏。”

    林雪沉默片刻,道:“殿下如今监国理政,责任重大,更需保重自身。”

    “孤知道。”朱常洛点头,看着她清丽的侧脸,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充实与力量。有她在身边,仿佛这沉重江山带来的压力,也变得可以承受。

    凤仪初现,便已震慑宵小,展露峥嵘。

    然而,无论是林雪还是朱常洛都明白,这仅仅是开始。册封大典,以及大典之后真正踏入波谲云诡的朝堂与后宫,才是真正的考验。

    而潜藏在暗处的莲尊教余孽,以及那枚破碎的蟠龙令牌所暗示的、更深层的秘密,依旧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不知何时会骤然落下。

    未来的路,依旧布满荆棘。但至少此刻,他们并肩而立,决心共同面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