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府高官联名弹劾的文书,像一块巨石砸在清河郡的水面上,瞬间掀起千层浪。“风渡墨滥用民力”“私设值守队图谋不轨”的传言,短短半天就传遍了全郡,之前对折银改革拍手叫好的百姓,也开始私下嘀咕:“风大人不会真的是个酷吏吧?”
风渡墨的处境一下子从云端跌进泥沼——太守虽然信任他,但架不住郡府四位长史联名施压,只能先下令暂停折银改革,让风渡墨“待岗自省”,等候调查。县衙里的书吏、衙役也开始人心惶惶,有人甚至偷偷收拾东西,生怕被牵连。
【作者插话:家人们!这波是典型的“官场围剿”啊!贪官粮商打不过就搬救兵,联合高官用“莫须有”的罪名扣帽子,这套路搁现代就是“职场PUA+联名举报”,专门掐着你的软肋往死里打!只能说,官场险恶,比战场还让人防不胜防!】
李铁山看着风渡墨整日坐在值房里翻账本,急得直跺脚:“风大人!咱们不能就这么认栽!那些高官都是收了王粮商的好处,故意陷害您!咱们找百姓联名上书,证明您的清白!”
“联名上书没用。”风渡墨摇摇头,眼神却很坚定,“百姓的口碑是虚的,在高官眼里,这就是‘民声裹挟’;咱们得拿实打实地证据,让他们哑口无言!”
他所说的证据,就是郡丞和王粮商勾结的铁证。之前虽然抓住了郡丞的管家,但仅凭一份供词,根本扳不倒背后的高官;王粮商跑了,粮铺也空了,看似断了线索,可风渡墨始终记得,王粮商经营粮铺多年,不可能没有留下账本——那些记录着他行贿、压价、囤粮的账本,才是最致命的武器。
“可王粮商的粮铺都搜遍了,连张纸片都没找到!”李铁山叹气道。
“他肯定不会把账本放在粮铺。”风渡墨站起身,指着桌上的金属活字铁板,“你想想,王粮商要给郡丞、给那些高官行贿,账目肯定见不得光,他会藏在哪里?”
两人琢磨了一夜,第二天一早,风渡墨让人以“清点王粮商财产”为由,包围了他在城外的庄园。庄园里的管家百般阻拦,可李铁山带着铁匠铺的伙计,硬生生撬开了地窖的门——地窖里堆满了粮食、布匹,还有一个上了锁的铁箱。
打开铁箱的那一刻,风渡墨终于松了口气——里面果然藏着三本厚厚的账本,还有一沓书信,上面清清楚楚地记录着王粮商给郡丞、四位长史行贿的时间、金额,甚至还有他们私下约定“打压折银改革”的对话!
【作者插话:我的天!这就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吧!王粮商以为把账本藏在地窖里就安全了,没想到风渡墨早就把他的心思摸得透透的!这波搜查,堪比现代的“精准打击”,一找一个准!】
可新的问题又来了:账本是用毛笔写的,字迹虽然清晰,但要让太守和其他官员都看清,得抄写好几份,而且容易被人篡改;书信更是脆弱,万一被人撕毁,证据就没了。
“这好办!”李铁山一拍大腿,想起了自己的看家本事,“风大人,咱们把这些账目、书信,都用金属活字刻下来!铁字不怕水、不怕火,还改不了,这才是真正的‘铁证’!”
风渡墨眼前一亮,这简直是绝境中的转机!金属活字不仅能精准复刻账本内容,还能批量排版,做成铁板证据,到时候摆在太守面前,谁也无法抵赖!
说干就干,风渡墨亲自校对账本内容,李铁山带着十几个伙计,连夜赶制金属活字。这些活字比之前的换算表更精细,每个字只有指甲盖大小,刻得工工整整,还特意区分了“行贿金额”“受贿官员”等关键信息,用不同大小的活字排版,一目了然。
三天后,当四块刻满账目、书信的铁板摆在太守面前时,太守彻底惊呆了。铁板上,“王粮商于三月初六行贿郡丞五千两白银”“四位长史各收贿两千两,承诺打压折银改革”等字样,清晰刺眼,甚至还有王粮商和郡丞约定“偷账本、诬陷风渡墨”的对话原文,连日期、地点都写得清清楚楚。
“这……这是真的?”太守拿起铁板,用手抚摸着凹凸不平的字迹,声音都在发抖。
“句句属实!”风渡墨躬身道,“这些铁板都是用金属活字刻成,内容与王粮商地窖里的账本、书信完全一致,绝无篡改!大人可以派人核对原文,也可以传讯那些被记录的官员,一问便知!”
【作者插话:绝了!风渡墨这波是把“证据固化”玩到了极致!别人的证据是纸,他的证据是铁,这就好比现代的“区块链存证”,一旦记录就无法篡改,直接把贪官的后路堵死了!只能说,知识就是力量,关键时刻能救命!】
太守当即下令,传讯四位长史和被停职的郡丞。面对铁板上的铁证,这些之前还趾高气扬的高官,瞬间没了底气。郡丞还想狡辩,可当风渡墨拿出他和王粮商的书信原文铁板时,他再也撑不住了,瘫坐在地上,如实招认了自己的罪行。
四位长史更是吓得面如土色,纷纷跪地求饶,承认自己收了王粮商的贿赂,联名弹劾风渡墨只是想“帮郡丞出头,捞点好处”。
真相大白,太守气得当场拍碎了案几:“一群蛀虫!竟然勾结粮商,诬陷忠良,败坏朝纲!”他当即下令,将郡丞、四位长史革职查办,押解京城交由廷尉处置;同时张贴告示,澄清风渡墨的冤屈,恢复折银改革,并在全郡推广金属活字铁板记账,杜绝账目篡改。
消息传开,清河郡的百姓们欢呼雀跃,纷纷来到县衙,给风渡墨和李铁山送来了粮食、布匹:“风大人,您真是好样的!那些贪官总算得到报应了!”“李兄弟的铁活字真是神了,帮咱们保住了好日子!”
风渡墨看着眼前的百姓,又看了看身边憨厚的李铁山,心里感慨万千。真正的铁证,不是严刑逼供换来的供词,而是藏在细节里、经得起推敲的真相;真正的改革,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前行。 这句话,他此刻有了最深刻的体会。
【作者插话:这波反转看得太过瘾了!从被联名弹劾到绝境反击,风渡墨用金属活字打出了最漂亮的一仗!只能说,邪不压正,只要手里有铁证、心里有百姓,再强大的对手也能被打败!】
可就在全郡都在庆祝贪官落网、改革重启的时候,一个衙役匆匆跑来汇报:“风大人,不好了!王粮商在逃往京城的路上被人灭口了!”
风渡墨心里咯噔一下,王粮商被灭口,说明他背后还有更大的靠山!之前的郡丞、四位长史,不过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幕后黑手,还隐藏在更深的地方。
果然,没过几天,京城就传来消息:有大臣上书皇帝,指责清河郡的折银改革“破坏祖制”“动摇国本”,要求皇帝下令停止改革,严惩风渡墨。
风渡墨站在县衙门口,望着京城的方向,眼神变得凝重起来。他知道,这场关于改革的战斗,远远没有结束。之前面对的是郡府的贪官,接下来要面对的,可能是京城的权贵,甚至是整个旧制度的既得利益者。
那么,王粮商背后的幕后黑手到底是谁?京城的大臣为什么要打压折银改革?风渡墨又将如何应对来自京城的压力,保住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咱们下一章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