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汉厅笔记:Excel卷穿大汉 > 第17章 意外借调:锦衣卫的技术邀约

第17章 意外借调:锦衣卫的技术邀约

    县衙门口的飞鱼服泛着冷光,甲字三〇的绣春刀斜挎在腰上,刀鞘上的铜环随着微风轻轻晃动,却透着一股让人喘不过气的压迫感。风渡墨僵在原地,脑子里像被塞进了一团乱麻——半个时辰后出发?去京师?还是去锦衣卫诏狱整理档案?

    这哪里是“邀约”,分明是不容置喙的命令。

    王大眼攥着拳头,想上前说句什么,却被风渡墨用眼神制止了。在锦衣卫面前,任何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更何况对方抬出了“陛下特许”的名头,抗命的后果不堪设想。

    【作者插话:家人们,这波是“基层骨干被上级硬调”的古代版!风渡墨在县里刚搞出点成绩,就被锦衣卫“截胡”,像极了现代职场里你在部门做得风生水起,突然被总部一个调令扔进陌生部门,还是个出了名的“高压坑位”,这心情谁懂啊!】

    “大人,容在下进屋交代几句,即刻便来。”风渡墨深吸一口气,对着甲字三〇拱手行礼。

    甲字三〇微微颔首,眼神依旧锐利:“半个时辰,莫要耽误。”

    风渡墨转身冲进县衙,直奔书房。他没有时间收拾衣物,只是从抽屉里翻出一叠宣纸——那是他画的各种Excel表格草图,有断案用的时间轴,有修路用的预算表,还有税收增长的预测表。这些是他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他唯一想带走的东西。

    王大眼跟在后面,急得眼圈都红了:“风先生,咱们不能就这么跟他们走啊!锦衣卫诏狱是什么地方,进去了就很难出来了!要不咱们找赵通判想想办法?”

    “来不及了。”风渡墨把宣纸仔细叠好,塞进怀里,“赵通判虽然是明白人,但他管不了锦衣卫。这是朝廷的命令,咱们反抗不了。”

    他拍了拍王大眼的肩膀,语气沉重却坚定:“我走之后,官道后续的维护、县里的那些‘外卖’生意,还有之前没整理完的卷宗,就拜托你多费心了。告诉乡亲们,我风渡墨要是能活着回来,一定再为县里做些实事。”

    王大眼哽咽着点头:“风先生,您放心,我一定照办!您在京师一定要保重,我们等着您回来!”

    半个时辰很快就到了,风渡墨背着一个简单的行囊,走出县衙。甲字三〇看了他一眼,没说话,只是朝身后的锦衣卫摆了摆手。一辆简陋的马车停在路边,风渡墨被请上马车,车帘被猛地放下,隔绝了外面的一切。

    马车轱辘碾过新修的官道,平稳却快速地驶向远方。风渡墨掀开车帘的一角,看着熟悉的县城越来越小,最终消失在视野里,心里五味杂陈。他想起自己穿越到这个时代后的点点滴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幕僚,到用Excel断案、修路,赢得百姓的信任,这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作者插话:这波离别看得人鼻子一酸!风渡墨这一去,相当于从“舒适区”跳进了“权力漩涡”,从县里的“技术骨干”变成了京师的“边缘打工人”,未来是福是祸,谁也说不准。这马车,简直是古代版“通往未知的加班车”!】

    马车一路疾驰,日夜兼程,十几天后终于抵达京师。刚进城门,风渡墨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宽阔的街道,高大的城墙,来往的官员、商贩、士兵络绎不绝,比县城热闹了百倍。可这份热闹里,却透着一股无形的压抑,街上的人都行色匆匆,脸上很少有笑容。

    “这就是京师,天子脚下,规矩多,眼线也多。”甲字三〇的声音从旁边传来,像是在提醒,又像是在警告,“在这里做事,少说话,多做事,不该问的别问,不该看的别看,否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风渡墨点点头,把甲字三〇的话记在心里。他知道,在这个地方,一言一行都得格外小心,稍有不慎就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锦衣卫诏狱位于京城西北角,是一座阴森的建筑群,高墙厚壁,门口站着手持长矛的卫兵,气氛肃杀。走进诏狱,一股血腥味和霉味混合在一起,让人作呕。走廊两侧是一间间牢房,里面关押着各种犯人,时不时传来惨叫声和铁链拖地的声音。

    风渡墨的心沉到了谷底,这地方比他想象的还要恐怖。

    甲字三〇带着他穿过牢房区域,来到一座相对整洁的院落,这里是诏狱的档案库。推开库房的大门,风渡墨瞬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成千上万份卷宗堆在地上、架子上,有的用绳子捆着,有的散落在各处,灰尘厚得能埋住脚面,老鼠在卷宗堆里窜来窜去。

    【作者插话:我的天!这哪里是档案库,简直是“垃圾场”!难怪锦衣卫要调风渡墨来,就这混乱程度,换谁来都得头疼!这场景像极了现代公司里没人管的旧档案室,十年的文件堆在一起,找一份资料比登天还难,风渡墨这波是被迫开启“档案整理地狱模式”!】

    “这就是诏狱历年的档案,从洪武年间到现在,乱七八糟,没人能理清。”甲字三〇指着堆积如山的卷宗,“上面发话了,让你在三个月内,把这些档案全部整理清楚,分类归档,还要做出索引,方便查阅。”

    风渡墨看着眼前的“档案山”,倒吸了一口凉气。三个月整理几百年的档案?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之前在县里整理卷宗,最多也就几百份,可这里的卷宗,没有一万也有八千,而且混乱不堪,很多卷宗都已经破损、虫蛀,字迹模糊不清。

    “大人,三个月时间太短了,这些档案数量太多,而且破损严重,根本不可能整理完。”风渡墨忍不住说道。

    “不可能?”甲字三〇冷笑一声,“在锦衣卫,没有不可能的事。你要是做不到,就留在诏狱里,和这些档案作伴吧。”

    这句话带着赤裸裸的威胁,风渡墨不再说话。他知道,现在不是讨价还价的时候,只能硬着头皮接下这个任务。

    甲字三〇留下两个小吏帮忙,就转身离开了。风渡墨看着空荡荡的库房,又看了看堆积如山的卷宗,深吸一口气,开始规划起来。他想起自己在现代整理海量数据时的经验,不管数据再多再乱,只要用Excel的思路,先搭建框架,再分类整理,总能理出头绪。

    他先让小吏把所有卷宗搬到院子里,按照朝代分成几大类,洪武、永乐、宣德、成化、弘治、嘉靖,每一类堆成一堆。然后,再在每一类里面,按照案件类型分成“谋反”“贪污”“盗窃”“失踪”等小类。

    这个过程就像Excel里的“数据透视表”,先按大维度分组,再按小维度细分,看似混乱的数据,瞬间就有了条理。

    【作者插话:风渡墨这波是把“Excel数据分类”思路玩到了极致!别人面对“档案山”只会头疼,他却能冷静地搭建框架,这就是现代职场技能的降维打击!只能说,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在哪个时代都适用!】

    整理档案的日子枯燥而艰辛。每天天不亮,风渡墨就起床开始工作,中午简单吃点干粮,晚上一直忙到深夜。他不仅要分类归档,还要修补破损的卷宗,辨认模糊的字迹,有时候一份卷宗要反复核对好几次,才能确定分类。

    两个小吏一开始还敷衍了事,后来看到风渡墨如此认真,而且他的分类方法确实高效,也渐渐认真起来,跟着风渡墨一起整理。

    这天,风渡墨正在整理嘉靖年间的“失踪案”卷宗,一份卷宗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份卷宗记录的是“皇家工匠失踪案”,上面写着“工匠张三,于嘉靖二十三年三月初五失踪,遍寻无果,按病故处理”。

    风渡墨觉得有些奇怪,皇家工匠身份特殊,失踪了怎么会这么轻易就按病故处理?而且卷宗上的字迹,和其他卷宗的字迹不一样,显得有些潦草,像是后来补上去的。

    他继续翻看,发现类似的“皇家工匠失踪案”还有十几份,每份卷宗的处理结果都是“遍寻无果,按病故处理”,而且字迹都有明显的篡改痕迹,有的甚至连日期都对不上。

    “这些卷宗有问题。”风渡墨心里嘀咕道。他把这些“皇家工匠失踪案”的卷宗单独放在一边,打算之后仔细研究。

    就在他整理得渐入佳境,档案的框架基本搭建完成的时候,甲字三〇突然来了。他看着院子里分类整齐的卷宗,脸上露出了一丝惊讶,显然没想到风渡墨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这么大的进展。

    “还不错,没让我失望。”甲字三〇的语气缓和了一些,“不过,你要记住,整理档案就整理档案,不该看的别乱看,不该管的别乱管,尤其是那些涉及皇家的卷宗,出了差错,没人能保你。”

    风渡墨心里一动,甲字三〇这话,明显是在提醒他,那些“皇家工匠失踪案”的卷宗不简单。

    甲字三〇走后,风渡墨看着那些单独放在一边的“皇家工匠失踪案”卷宗,陷入了沉思。这些卷宗明显被人篡改过,里面肯定藏着什么秘密。他到底该不该查下去?查下去,可能会揭开一个惊天秘密,也可能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不查,又违背了他的本心。

    他想起自己穿越到这个时代的初衷,不是为了苟活,而是想用自己的知识做些实事,揭露真相,为民请命。

    “机会从来不是等来的,是靠实力挣来的;但选择之前,要想清楚自己真正要走的路。”风渡墨喃喃自语,这句话既是对自己说的,也是对眼前的困境说的。

    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回头路了。既然发现了疑点,就必须查下去,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

    可他没想到,这份决定,会让他卷入一场更大的风波。

    第二天一早,风渡墨刚走进档案库,就发现那些“皇家工匠失踪案”的卷宗不见了!他赶紧询问两个小吏,小吏们都说不知道,昨天晚上他们离开的时候,卷宗还在。

    风渡墨心里咯噔一下,是谁拿走了卷宗?是甲字三〇?还是另有其人?他们为什么要拿走这些卷宗?

    种种疑问涌上心头,风渡墨意识到,自己可能已经触碰了某些人的利益,一场未知的危险,正在向他逼近。

    那么,拿走卷宗的到底是谁?“皇家工匠失踪案”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风渡墨接下来会怎么做?他能在锦衣卫的眼皮子底下,查清真相吗?咱们下一章接着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