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我在大理寺当神探 > 第16章 她给的线索是假的

第16章 她给的线索是假的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大理寺的铜铃便已撞破寂静。

    沈观站在正堂廊下,手中捏着一张胭脂色花笺,指尖沿着纸页边缘缓缓滑动。

    那抹红艳得刺眼,像是从谁唇上刚印下的残妆,又似一滴凝固的血。

    纸上五字——“闻香楼·小桃红”,笔迹娟秀婉转,若非刻意模仿,几乎与女子亲书无异。

    可他知道,这是假的。

    就在昨夜,户部主事陈文远暴毙家中,尸身无伤,唯唇齿泛青,口鼻间残留一丝极淡的药香。

    验尸官颤抖着报出名字:“雪魄散……此毒入体无声,三日缓发,七日夺命,且不留痕迹。”而案发现场唯一异物,便是这张紧攥在死者手中的花笺。

    差役查实:闻香楼确有此笺,专供头牌与贵客私传情信所用,寻常人不得轻取。

    消息一出,坊间已有流言四起——莫非风月之地藏杀机?

    还是美人一笑送人归西?

    沈观却未轻信。

    他闭目凝神,心念微动:【启动痕迹残留可视化】。

    刹那间,意识沉入模拟空间。

    眼前花笺悬浮半空,表面浮现出无数细密光纹,如同时间刻下的指纹。

    突然,画面流转——一只修长的手指出现在虚影中,执笔落字后,将纸张轻轻折叠。

    动作从容不迫,折角工整,最后一道折痕收尾时,竟以逆时针绕了三圈。

    沈观眸光一凛。

    那是内阁老臣批阅密折的习惯动作!

    文书房出身之人方有此癖,江湖浪子、风尘女子,乃至寻常官吏,绝难模仿。

    有人伪造线索,故意将矛头指向闻香楼。

    但为何?是为了嫁祸苏夜语?还是……试探他这个新晋评事的反应?

    他睁开眼,目光落在花笺一角细微的压痕上——那里曾被火漆封过,而后揭去。

    说明这纸原本是密封送出的,而非随意丢弃或传递情意。

    真正的破绽不在纸本身,而在如何回应。

    若他避而不查,等于坐视栽赃蔓延;若他大张旗鼓搜楼问罪,则正中幕后之计。

    唯有亲自踏入局中,才能看清棋手落子的节奏。

    于是午后未时,沈观踏进了闻香楼。

    朱漆雕栏,帘幕低垂,丝竹声隐约自楼上飘下。

    小二见来者一身素袍、眉宇清冷,并非寻常寻欢客,也不敢怠慢,恭敬引至二楼雅间。

    门开处,苏夜语斜倚软榻,红裙曳地,鬓边一支金蝶衔珠步摇随呼吸轻颤。

    她抬眼望来,唇角微扬,笑意却不达眼底。

    “哟,这不是断簪神探么?”她执壶斟酒,声音如蜜裹刃,“破了侯府奇案,名震京城,怎么反倒跑我这风月场里来找死人写的信?”

    沈观不动声色,在她对面坐下,袖中取出一小片焦黑残物,置于案上。

    是昨夜从陈主事书房香炉里搜出的香脚残骸,经辨认,与“梦引散”同源,却多了三分苦涩余味。

    “你说过一句话,”他盯着她的眼睛,“‘有些人买香不是为了杀人,是为了试药。’”

    苏夜语倒酒的手顿了顿。

    酒液在杯中微微晃荡,映出她骤然收敛的笑意。

    “我还记得你说这话时,正在擦拭一只青瓷香炉,炉底刻着‘天听’二字。”沈观缓缓道,“如今有人用你的楼做靶子,拿你的笺传假信,甚至借用你口中提过的‘试药’逻辑,布下一局死局。”

    他停顿片刻,声音低了几分:“这不是冲你,就是冲我。而无论是谁,都以为我们互不信任。”

    苏夜语终于放下酒壶,指尖轻轻敲击珐琅壶身,发出清脆一响。

    她看着他,眼神如刀锋划过冰面,既冷且锐。

    “沈大人说得动情,可我这儿可不是善堂。”她冷笑一声,“要消息可以——千两纹银,少一文都免谈。”

    沈观依旧平静:“你若真只为钱,昨夜就不会派人暗查陈主事宅邸。”

    苏夜语瞳孔微缩。

    但她很快恢复如常,懒洋洋靠回软垫:“哦?那你倒是说说,我图什么?”

    “你在等一个人露出马脚。”沈观直视她,“就像我在等你给出一句真话。”

    两人对峙良久,屋内静得能听见檐外风拂铜铃。

    最终,苏夜语忽然笑了。可那笑里,再没有先前的轻佻与讥诮。

    她缓缓点头,声音压得极低:

    “三更天,西市粮仓后巷,会有人交你一份名单。”

    沈观起身告辞,未再多言。

    归途中,暮色渐浓,街灯次第亮起。

    他缓步穿行于石板长街,脑海中不断重演方才对话的每一句、每一个眼神、每一次停顿。

    奇怪……她说“名单”时,指尖曾无意识摩挲壶盖三下,节奏竟与内阁密档开启暗锁的拍点一致。

    而更诡异的是——

    她本可直接拒绝,或索要更高代价,却偏偏选在他说出“试药”二字后松口。

    仿佛……早已准备好这句话作为开关。

    风掠过巷口,吹熄了一盏孤灯。

    沈观脚步微顿,眸光渐深。

    三更的鼓声刚过,西市粮仓后巷如同一头蛰伏于夜色中的巨兽,沉默而幽深。

    沈观藏身于一垛陈年麻袋之后,呼吸轻缓如风拂竹叶。

    他并未点灯,也未带差役,只将身形融进黑暗里,像是一道不肯被照亮的影子。

    远处脚步声渐近,轻却稳健,是个惯走夜路的人。

    一个蒙面人悄然现身,四下张望后,将一只油纸包裹轻轻放在巷口石墩上,动作利落得仿佛演练过千百遍。

    沈观眸光微闪——此人左肩略沉,步态偏重右足,分明是长期执笔文书之人,绝非寻常信使。

    他依旧不动。

    那人停留片刻,确认四周无人,随即转身欲退。

    就在其身影即将没入暗巷之际,沈观终于出手。

    不是抢夺,而是追踪。

    他足尖一点,身形如燕掠地,无声贴随其后。

    待对方行至岔路、稍作迟疑的一瞬,沈观右手疾探,心念微动:【巧手空空】!

    指间掠过袖口内衬,触感微硬——有物藏匿。

    那蒙面人毫无察觉,继续前行,最终消失在城西一处废弃茶寮中。

    回到大理寺值房时,五更未至。

    烛火摇曳,映得案上两份“名单”泾渭分明:一份是原封不动交回的油纸包,展开后空无一字;另一份,则是从那人袖中悄然取出的真实副本,墨迹清晰,纸张质地细腻,显为官用笺。

    沈观凝神细看,五名官员姓名赫然列于纸上,皆曾卷入旧日贪腐案,或贬或调,看似销声匿迹,实则人脉盘根错节。

    坊间早有传言,这些人背后连着一只“白手套”,专替权贵处理见不得光的事。

    他立即闭目启灵:【案件推演模拟器·启动】。

    意识沉入虚拟时空,以第一位死者陈文远为视角,回溯临终前七日饮食起居。

    画面流转间,茶水、膳食、访客一一浮现。

    然而当第三日午时,一名童子捧药而来时,系统骤然出现异常——那孩子面容模糊不清,衣饰制式却赫然是大理寺杂役所穿,腰间还别着一枚刻有“评事房”字样的铜牌!

    沈观心头一震。

    更诡异的是,系统竟自动补全了这段记忆,仿佛它本就该存在。

    可他知道,陈主事从不曾接触过任何大理寺下属送来的药物!

    【警告:检测到外部信息污染,记忆数据存在非自然植入痕迹,建议终止推演。】

    红字提示在虚空中炸开,冰冷而刺目。

    沈观猛然睁眼,冷汗已浸湿内衫。

    这不是简单的嫁祸,也不是普通的误导……这是有人在试图操控他的推理路径!

    利用他对线索的信任、对逻辑的依赖,在他脑海中埋下“合理”的假象,诱他走向预设的结论。

    而这套手法,精准得近乎熟悉——就像一场针对“破案者思维”的猎杀训练。

    他盯着烛火,指尖缓缓抚过那份真实的名单,目光最终停驻在最后一人姓名之上:

    礼部员外郎 周崇文。

    其余四人劣迹斑斑,经得起查证;唯独此人,清廉耿直之名传遍朝野,曾冒死上书,力主废除酷刑,甚至因此得罪刑部高层,险些遭构陷罢官。

    为何此人会出现在这份名单中?

    沈观眉峰紧锁,脑中电光石火般闪过苏夜语那句低语:“他没上当……倒是比我想的聪明一点。”

    她知道他会怀疑。

    也许,从一开始,她就在等他看出这点不一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