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日清晨,天光未明,大理寺正堂前的铜锣已响三通。
百姓挤满了廊下,官差执棍维持秩序,议论声如潮水般起伏。
谁都知道,今日重审的“碧璃双凤簪案”,早已不是一桩简单的失窃案——而是寒门评事沈观,与当朝一品诰命王夫人之间的正面交锋。
堂上香炉青烟袅袅,照壁绘着獬豸怒目,象征公正断狱。
沈观立于阶下,一身九品青袍洗得发白,却挺直如松。
他不看两侧官员或怜悯或讥诮的目光,也不惧那高座之上珠翠环绕、气势逼人的王夫人。
她来了。
八人大轿落定,王夫人扶着丫鬟的手缓缓步入大堂,金丝绣鞋踏在青砖上,步步生威。
环佩叮当,眉眼含霜。
“沈评事。”她声音不高,却压住了满堂喧哗,“你一介寒门书生,无根无靠,竟敢屡次翻查旧案,污蔑侯府清誉?可知我夫君掌户部钱粮,一道奏本便可削你仕途,贬你回乡耕田?”
堂内一片寂静。
有人暗叹这年轻人终究太嫩,撞上铁板还不自知。
沈观却只是轻轻抬眸,目光平静如古井深水。
他没有答话。
只对身旁差役点了点头。
“呈物证。”
第一件,是装在琉璃匣中的焦黑香脚,旁附药试文书。
坐堂医正亲笔签押:确为“梦引散”残骸,燃之可使人神志清明而痛感全失,常用于秘审逼供。
第二件,是从排水沟淤泥中掘出的绣鞋残片,靛蓝绸面,银线滚边。
经宫造局老匠人比对,针法纹路独一无二,属宫婢定制用品,三年前共制十二双,仅配予东六宫近侍。
第三件,是一卷摊开的绢图——《人员动线叠合图》。
线条精细,时间轴清晰标注,以不同颜色标记春桃、替身、管家老周的行走轨迹。
最终交汇点赫然指向王夫人内室门槛之外。
图侧附注:老周靴底所沾泥土成分,与通往西别院小径完全一致;其入室时间较春桃“盗簪”记录早半个时辰。
满堂哗然。
王夫人脸色微变,指尖掐进掌心,强自镇定:“即便管家行事不当,又岂能证明凤簪未曾丢失?莫非沈评事还能让簪子自己走回来不成?”
沈观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钉:
“因为簪子,从未离开过您的梳妆匣。”
他从袖中取出一把黄铜小钥匙,置于案上,发出清脆一响。
“这是从管家老周住处搜出的私配钥匙,能打开您内室的三层锁匣。您让人伪造失窃现场,只为除掉那个无意间发现传递密香流程的婢女春桃。而真正的赃物转移,并非盗窃——是送出。”
他顿了顿,目光直视王夫人骤然收缩的瞳孔。
“送给了一个不能暴露身份的人。一个怀了龙嗣的宫婢。”
话音未落,堂外马蹄急响。
一名都察院快骑飞身下马,闯入公堂,双手呈上一封火漆密函与一幅画像。
“宫城西侧偏门守卒记录:三日前子时,有宫婢持伪令出宫,身形臃肿,斗篷遮面。经辨认,正是东宫遗失半月的侍女柳莺!”
画像展开,女子眉眼依稀可辨,腹部隆起,眼神惊惶。
死寂。
王夫人猛地站起,脸色惨白如纸,嘴唇颤抖,忽然厉喝:
“来人!给我拿下这个狂徒!竟敢构陷朝廷命官家眷,罪该万死!”
话音未落,破风之声骤起!
东南角窗棂轰然炸裂,五道黑影如夜鸦扑入,刀光似雪,直取沈观咽喉——为首者黑巾覆面,动作迅疾如鬼魅,手中短刃划出一道冷电。
是冯十三。
沈观神色未动。
早在三日前推演中,他便已通过【行为链预判】模拟出对方可能的突袭路径:破窗、斜切入场、主杀证人、制造混乱、借乱脱身。
此刻,他身形微侧,左脚后撤半步,右手猛然扬袖——
铁砂混合火磷粉末洒向头顶灯火。
“轰”地一声轻爆,火光骤闪即灭,浓烟腾起,弥漫大堂。
埋伏已久的差役从两侧屏风后冲出,长绳甩出,网索齐下。
刺客尚未反应,已被团团围住。
唯有冯十三跃起欲逃,却被绊马索勾足,重重摔落,面具脱落,露出一张冷峻如石的脸。
他被按在地上,双目仍死死盯着沈观,仿佛要将此人刻入骨髓。
沈观缓步上前,俯视着他,语气平淡:
“你练这套匕首手法,每日寅时三刻开始,风雨无阻。右腕发力习惯性偏外,是因为幼年骨折未正。你不是普通暗卫……你是王府‘影阁’出身。”
冯十三瞳孔一震。
全场皆惊。
沈观却不再多言,只将那柄染血的短匕收入木匣,低声自语:
“有些答案,不必问出口。”
他闭了闭眼,识海深处,系统界面悄然浮现。
【是否将当前物证‘冯十三所用匕首’纳入模拟空间?】
【提示:可启动【痕迹残留可视化】功能,追溯使用者长期行为模式】
沈观默然片刻,终是点头。
意识沉入黑暗——
下一瞬,一幅画面在他脑中缓缓浮现:晨光熹微的庭院,一名少年赤膊跪地,反复练习开锁,手腕翻转间,匕首如活物游走于锁孔之间……审讯室内,烛火摇曳,铁链轻响。
冯十三被缚于刑架之上,黑衣残破,额角渗血,却仍昂首不语。
大理寺卿亲自主审,三班衙役列立两侧,香炉燃着安神定魄的沉檀,以防犯人借邪术迷心乱供。
然而无论威逼利诱、刑具陈列,冯十三始终闭目如石像,仿佛五感尽封。
“你可知拒供抗审,按律可加等问罪?”主审官拍案喝道。
冯十三只冷笑一声,嘴角溢出血丝:“我乃王府家奴,奉命行事,自有主人担责。沈评事若真有本事,不如去叩王府大门——看看那门后,是不是也肯给你开一条缝。”
他目光斜刺向静立一旁的沈观,满是讥讽。
沈观未动,指尖轻轻摩挲着那柄从刺客手中缴获的短匕。
寒铁尚带血痕,刃身微弧,握柄缠着褪色黑 leather,显然是经年贴身之物。
他闭上眼,心念微动:
这一次,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是”。
意识骤然抽离现实,坠入一片幽暗虚境。
匕首悬浮于前,表面浮现出无数细微光纹,如同岁月刻下的指纹。
突然,画面流转——
晨光初透,一座隐秘庭院中,少年赤裸上身跪在青石板上,双手翻飞于一把铜锁之间。
匕首在他指间旋转、穿插、撬动,动作快得几乎残影重叠。
每一次手腕外偏,都因右臂旧伤而产生微妙滞涩,却又被极强的肌肉记忆强行修正。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同样的动作重复了数千次,竟在空气中留下了一种近乎韵律的节奏。
开锁,不是技术,而是本能。
沈观心头一震,猛然醒悟:这并非单纯练习,而是一种特殊训练——专为破解多重机关锁设计的“密钥记忆法”。
这种技法早已失传于民间,唯有前朝皇室暗卫与王府“影阁”秘传弟子才可能掌握。
他几乎没怎么犹豫,便在心中默念:
“提取技能:密钥记忆法(Lv.1)。”
刹那间,一股陌生的信息洪流涌入脑海——七组数字与手势顺序自动浮现,伴随着某种机械运转的听觉记忆:第一重滑栓左推三寸,第二重旋钮逆时针两格,第三重需以特定角度敲击……竟是完整的一套地库开启流程!
他猛地睁开眼,呼吸微促,额头沁出冷汗。
系统提示随即在识海响起:
【技能提取成功,累计推演点达30。
解锁【心理侧写雏形】:可尝试模拟嫌疑人决策逻辑。】
他低头看着自己的手,仿佛还能感受到那股来自他人记忆中的节奏律动。
原来,有些秘密藏不住,哪怕主人闭口不言,他的手指也会在岁月里写下真相。
退堂钟声悠悠响起,惊醒了整个大理寺的喧嚣。
圣谕已下:春桃冤案平反,家属赐银百两、免赋三年;管家老周斩首示众;王夫人禁足府中,不得参宴理事;小侯爷贬居城外庄田,三年内不得返京。
一场风波,终以寒门书生完胜告终。
百姓议论纷纷,称其“断簪神探”,更有说书人当场编词传唱。
人群散去,唯沈观独步而出。
朝阳初升,金辉洒落在大理寺朱红大门之上,映得他身影修长而坚定。
他取出那把黄铜钥匙,在掌心缓缓转动,阳光折射出一道细碎光芒。
“你锁上的门,挡不住我会‘开门’的手。”他低声自语,唇角微扬,“门能锁住真相一时,却锁不住我想知道的一切。”
而在京城东南角,闻香楼最高层的雕花窗边,苏夜语执壶斟酒,胭脂色的裙裾拂过木地板。
她望着远处大理寺方向,眸光微闪,笑意渐深:
“沈评事……你终于,踩进真正的局里了。”
风起帘动,楼下传来急促脚步声。
一名差役神色慌张奔来,手中紧握一封加急文书,尚未开口,已有冷汗涔涔而下。
但此刻无人知晓,那封信中所载之事,将比碧璃簪案更为诡谲——
它悄然躺在案头,茶盏犹温,药香未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