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1990:刑侦档案 > 第20章 举步维艰

第20章 举步维艰

    接下来,经局领导批示,全县大部分警力被调用,加上联防队一共三百多人,在那条南官河的长乐县境内河段打捞了整整两天。

    然而两天下来,竟是颗粒无收,除了案发的那个抛尸袋,一个新的都没找到。

    刘国华的盯梢没有问题,每天正常上下班,钓鱼的习惯依旧保持,只是换了个地方。

    第二天一早,他说的几个菜贩子也找到了,是下面乡镇的,每天早上固定时间来县里卖蔬菜,几个人还是邻居,每天结伴同行,被警方拦下询问后,初步排除了作案嫌疑。

    线索就这么断了。

    同时,因为当天围观群众人数不少,尽管公安局还没有发布通报,县里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人主动过来报案,认领尸体(尸块)。

    局长冯波原本还想争取独立破案,别麻烦市局,眼看案件陷入僵局,终究顶不住压力,将案件上报市局,同时正式对外发布协查通报,发动群众力量,寻找抛尸袋、征集死者身份的线索。

    “难道不是本地作案,凶手杀完人后…咱们县只是抛尸点之一?已经扩大至全县范围搜寻,如果再找不到,恐怕就要扩大至全市范围了。”

    “可能性很大,不然尸块找不到也就罢了,怎么都没有家属报警?”

    “我觉得死者肯定不是本县人,近三年的失踪人口信息全都查了,最近报案的还是在半年前,另外经过排查,本县近三年的失踪人口大多已经找到或者自行回家,唯有两个人仍旧下落不明,但这两名失踪人员都是女性。”

    “东子,你有什么想法?”

    “线索太少了,没什么想法,目前这种情况,只能等…协查通报已经发布,要相信群众的力量,再耐心等一周左右吧,说不定过几天,线索就会主动送上门来,如果一周后案件还是没有任何进展,就向市局汇报,申请将调查范围扩大至全市。”

    “我同意东子的意见。”

    “我也同意。”

    长乐县公安局,三楼大会议室,烟雾缭绕。

    刑侦队所有人,包括技术队的人员都在,几乎人手一支烟,皆是一脸疲惫、一筹莫展的模样。

    距离发现抛尸袋已经是第四天了。

    这四天,在场所有人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间不超过五个小时。

    秦建国甚至前两天都没合过眼,别人都不敢劝,局长冯波劝了两句还被心烦意乱的他顶了回去,最后还是李东胆子大,强拖着他去宿舍眯了一会儿。

    可以说,包括赵康在内,所有人都很努力,说句呕心沥血都不为过,但现实显然不是努力就一定会得到回报。

    线索几乎全断了,案件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好在迎来了强援。

    就在众人讨论案件的时候,市局的人终于来了,而且是市局刑侦处副处长孙荣亲自过来指导督办。

    看到局长冯波颇为欣喜地陪同孙荣和一名市局年轻骨干来到会议室,众人不由精神一振,纷纷起身,秦建国更是快步走上前去,紧紧握住孙荣的手。

    “孙处,我总算把你给盼来了。”

    孙荣四十多岁,身材高大,眼睛特别有神,环视四周,将办公室的每个人都望了一遍,跟秦建国用力握了握手,颇为熟稔道:“老秦,看你这气色,最近没怎么睡觉吧?”

    说到这个冯波就来气,黑着脸道:“他现在本事大着呢,不仅不用睡觉,连饭都快要不吃了,马上成仙了。”

    秦建国面露讪讪。

    虽然是老战友,但老冯毕竟是局长,上次当着下面人顶撞他,他事后其实挺后悔的。

    孙荣笑着说道:“老秦,这我就要批评你了,办案重要,身体更重要,这事儿你有经验啊,去年那起入室抢劫案,我来督办,把身体熬垮了,结果案件有了进展,只能眼睁睁看着你老秦嗷嗷叫抓人去了,把我气的呀,你不从我身上吸取点教训?”

    秦建国忍不住道,“孙处,什么叫嗷嗷叫,说的我跟个地痞流氓似的。”

    孙荣大笑,将目光望向了在场的两个生面孔。

    李东和张正明。

    秦建国当即介绍:“这是瘦猴张正明,三个月前警校刚分配进来的,小伙子很勤快,也肯吃苦。”

    “秦队,怎么你也跟着李东喊起来了……”瘦猴一脸委屈,同时对秦队给自己的评价暗暗欣喜,立正敬礼,“孙处好!我是张正明。”

    “瘦猴你好。”

    “……”

    瘦猴一脸苦涩,狠狠瞪了李东一眼。

    他知道,经过秦队和孙处这么一喊,这绰号以后怕是摘不掉了。

    秦建国又指了指李东:“他就是李东,现在是局里的协警,这起分尸案死者断掌边缘的痣就是他发现的,是目前唯一一个辨认特征。”

    “看过你们的案件汇报了,小伙子不错。”

    孙荣认真打量了李东一番,笑着点了点头。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当然不会说出来,他这次过来,除了指导督办这起分尸案,还有一个私人的目的,就是来看看这个在灭门案中大放异彩的李东。

    不管破案速度多快,灭门案无疑是一起重大刑事案件,破案后,冯波和秦建国立即就带着报告去市局作了汇报。

    很明显,以秦建国对李东的欣赏,报告中必然会将李东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另外也是为了给李东解决工作问题,既然县里的渠道走不通,不妨去市局争取一下。

    很可惜,虽然李东在灭门案当中的表现让市局领导都忍不住拍案叫绝,但涉及工作的事情,且李东终究还没成年,确实得谨慎,最终还是让他先当个协警,后续再视情况而定。

    况且年轻人表现虽然突出,却也锋芒太盛,正好磨一磨他的锐气。

    “孙处好,我是李东,痣是我先发现的,但即便没有我,王法医也不会放过体表这么明显的擦伤。”

    李东装作陌生地笑了笑。

    对于孙处,他是尊敬的。

    这时候还没有刑侦支队的说法,到了94年刑侦体制改革之后,市局刑侦处才变成了刑侦支队,孙荣也成了副支队长,前世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孙支手下做事,哪怕后来居上,在孙支快要退二线的时候,反倒成了他的领导,仍对他极为敬重。

    这是一个从来不摆领导架子、敢于担责,甚至有错就认的好警察。

    受他的影响,即便最后成了省厅领导,也难免有了一些官腔,但李东从来不摆领导架子,就是跟最基层的警员说话,也一样客客气气,给予尊重。

    当然,办案时的状态除外,有时面对那些都具有一定可能性的侦查线索和方向,确实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态度,来定调子、把方向。

    “年轻人不贪功,这是好事。”

    孙荣笑着点头,介绍身旁的年轻干警:“这是市局刑侦处,重案一大队的骨干付强,你们都是年轻人,以后慢慢相处,现在来说说案子。”

    孙荣的行事可谓雷厉风行,刚刚过来,简单寒暄了几句,立即就将重点放在了案子上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