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咸鱼的她,被大领导盯上后 > 第160章 直报天听

第160章 直报天听

    四月二十一日,春光正好,但经济研究所“数据要素”攻坚小组的成员们,却无暇欣赏窗外烂漫的景致。

    小会议室内,气氛如同绷紧的弦,充满了大战前夕的凝重与兴奋。

    组长刘所长站在投影前,目光扫过在座的老秦、林窈、老王、老李和陈教授,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同志们,经过近两个月连轴转的奋战,我们的《典型案例深度研究报告》初稿,终于完成了!”

    投影幕布上,展示着报告的精华摘要。

    这份报告不再是冰冷的数据堆砌,而是以林窈等人数次深入企业调研获取的一手资料为核心,构建出的生动叙事。

    里面有成功企业如何通过打破数据壁垒,实现供应链协同、精准研发的鲜活案例,也有受困于“信息孤岛”企业的挣扎与痛点分析,附有详细的访谈记录、绘制的数据流转过程图谱,以及对背后机制(如“一把手”推动力度、跨部门协调成本、数据消化吸收能力瓶颈)的深入剖析。

    老秦扶了扶眼镜,补充道:“这份报告,结合我们之前完成的《文献综述与研究定位报告》,已经初步构建起一个解释‘数据壁垒’与‘创新效率’非线性关系的理论框架。

    我们认为,这触及了当前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梗阻之一。”

    “太好了!”理论专家老王一拍大腿,“有了这些鲜活案例支撑,我们的理论假设就不再是空中楼阁了。”

    产业专家老李指着报告中的某个案例图谱:“你们看,这家传统制造企业转型的案例特别典型,清晰展示了数据流如何重构生产流程和价值链,这比任何宏观数据都更有说服力。”

    计量专家陈教授则严谨地表示:“虽然质性研究不能完全替代量化验证,但这份报告为我们后续构建更精确的计量模型,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变量选择和逻辑基础。”

    林窈看着幕布上熟悉的案例,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这几个月的奔波、熬夜、反复推敲,在这一刻都化为了沉甸甸的果实。

    她清了清嗓子,开口道:“刘所长,各位老师,报告主体虽然完成,但后续的修改和提炼……”

    刘所长抬手打断她,脸上露出一种混合着郑重与期待的神色:“后续的流程,可能会超出我们的常规预期。”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这份报告,连同我们的初步理论框架,将不走普通的学术发表渠道,而是通过《决策咨询内参》系统,直接上报市政府办公厅。”

    《决策咨询内参》!在座几人都是一凛。

    这是直通市领导的重要渠道,通常只报送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紧迫性的研究成果。

    “我们的研究,能上《内参》?”老李有些难以置信。

    “不是能不能,是必须上,而且时机正好。”刘所长语气肯定,“党副市长分管科教文卫和新兴产业,一直非常关注数字化转型中的深层次问题。我们的报告,恰好提供了来自一线、有血有肉的分析,直指政策盲区和发力点。”

    流程就此启动。

    报告被精心打磨后,通过保密渠道报送至市政府办公厅综合处。

    几天后,市政府办公厅综合处的处长拿着这份报告,在内部讨论会上表示:

    “社科院报送的这份《典型案例深度研究报告》案例翔实,分析深入,所揭示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所提的机制分析很有见地,具有较高的决策参考价值。”

    他指示下属,“原文内容扎实,但格式需要‘加工’一下,提炼核心观点和政策启示,形成一份更醒目的摘要版文件,单独呈报党副市长。”

    于是,一份标题更加凝练、格式更加精炼、重点更加突出的摘要报告,被摆在了分管科教文卫和新兴产业的党副市长的案头。

    党副市长仔细阅罢,沉吟良久,对秘书说道:

    “这份报告有点意思。它指出的问题,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有根有据;它分析的机制,不是隔靴搔痒,而是切中要害。

    这已经超出了具体业务范畴,涉及到数字经济时代的治理模式创新和产业政策调整方向,具有战略性、前沿性和政策性。”

    他站起身,踱步到窗前,“这事关重大,属于‘市委把方向、管大局’的范畴,我需要和砚深同志沟通一下。”

    下午相关工作协调会后,党副市长特意留了下来,与周砚深边走边谈。

    “砚深书记,最近看到社科院经济所报上来的一份内参,关于数据要素壁垒和创新效率的,里面有几个案例和发现,我觉得很有价值,可能对全市层面的数字经济布局有启发。”党副市长将报告的核心内容简要说明。

    周砚深认真听着,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是眼神专注。

    他当然知道这份报告的来源,甚至比党副市长更早感知到其研究的深入程度,但他此刻的身份是市委书记,需要的是最客观的判断。

    “哦?能让您这么评价,看来确实有分量。”周砚深语气平稳,“报告原文我看一下。如果确实如您所说,光是文字材料可能不够直观。”

    党副市长点头:“是啊,有些细节和背后的思考,面对面交流更能说清楚。”

    很快,那份经过“加工”的摘要报告和完整的《典型案例深度研究报告》原件,都出现在了周砚深的办公桌上。

    他花了比平时更长的时间仔细阅读,指尖在那些熟悉的案例描述和分析逻辑上轻轻划过。

    看完后,他按下内部通话键,对陈秘书吩咐道:“安排一下,请市委办公厅直接通知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这个课题组的核心成员及主要执笔和调研人员,尽快安排一次小范围的、面对面的专题汇报。

    我要直接听他们讲。”

    命令层层下达。

    当刘所长接到市委办公厅直接打来的电话后,他深吸一口气,立刻召集攻坚小组全体成员。

    “同志们,”刘所长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刚接到市委办公厅通知,市委书记周砚深同志,明天上午要亲自听取我们关于数据要素与创新效率研究的专题汇报!”

    老秦猛地坐直身体,镜片后的眼睛瞪得溜圆。

    老王和老李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惊与兴奋。

    陈教授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

    林窈的心脏也控制不住地加速跳动起来。

    她知道他们的研究很重要,但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如此直接、如此迅速地抵达权力核心,并且是由他亲自召见!

    “时间紧迫,规格极高!”刘所长语气急促,

    “汇报范围就限定在我们几人。汇报内容要再精炼,重点突出案例的典型性、机制分析的政策含义以及可能的破解思路。

    老秦,你负责整体把控;小林,你是主要调研人和报告核心执笔人,案例部分由你重点汇报;老王、老李、陈教授,你们负责从各自专业角度补充和支撑……”

    会议室内,气氛瞬间变得如同即将奔赴战场的指挥所。

    每个人都清楚,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汇报,更是对他们数月心血的一次终极检验,其结论,很可能将直接转化为影响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具体政策。

    机遇与压力,同时降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