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你一个猎户,逐鹿中原合理吗 > 第三百七十四章 吃大户

第三百七十四章 吃大户

    幸好,方宁还算是“通情达理”,听到韩其正服软,也就顺坡下驴,昂首挺胸带着胡连走进了韩府的内宅。

    而方宁进去了不过一盏茶的时间,又昂首挺胸地带着胡连从里面走了出来,身后跟着有些欣慰又有些怨毒更有些无奈的兵部尚书大人。

    看到就这画面,就算是智商再怎么不在线的人,也知道方宁和韩其正之间的谈话,是以方宁大获全胜收场。

    至于到底多大的胜利,众人不得而知,不过,当天下午,东关城兵马司欠薪的那些兵卒属员,都拿到了五个来月的薪酬,甚至有些人如王柱那样的表现比较好,还有额外的奖金收获。

    而方宁带着人直接闯进兵部尚书韩其正府邸的事情也被迅速传播开来,韩尚书直接被压榨出来上万两银子的谣言不胫而走。

    第二天一早,方宁又带着齐鲁、孙大亮和石城等人,直奔礼部尚书府。

    在礼部尚书的家里,过程几乎与在韩其正家如出一辙。

    方宁先是以“府中护院持械违律”为由硬闯,再拿出王文哲的供状威胁,最后笑眯眯地索要“赎金”。

    那礼部尚书虽气得浑身发抖,却碍于方宁的势头和疯狂,本身又确实也与王文哲有瓜葛,最终还是咬牙吐出了一笔数目不菲的银子,眼睁睁看着方宁等人凯旋而归。

    到了下午,方宁依旧没歇着,又带着人闯进了户部侍郎的府邸。

    这一次,他干脆以“查核兵马司薪酬拨款去向不明”为由,直接翻查侍郎府的账目,找出了几处“账目不清”的漏洞。

    户部侍郎深知自己屁股不干净,不敢过多纠缠,连忙凑了一笔钱“弥补疏漏”,只求方宁尽快离开。

    短短两日,方宁连续“拜访”三位朝廷大员、索要“赎金”的事,在京都迅速传开。

    朝堂上下,不少官员私下大骂方宁“小人得志”“借机敛财”,还有人痛斥他“睚眦必报”,连当年可能的一点过节都要翻出来算账。

    但骂归骂,气归气,却没人敢真的与方宁硬刚,也只敢在私底下咒骂方宁,生怕让方宁知道了,当天方宁就会带着人杀到他们的家里。

    而朝廷大员们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方宁顶着办案专使的头衔,为皇帝器重,是否这一系列的行为是皇帝的授意,没有人知道,也更没人愿意当这个出头鸟。

    方宁恰恰看准了这一点。

    他借着皇帝红人的“身份”和办案专使的权力,每一次吃大户都精准拿捏官员们的把柄,或是违律证据,或是贪腐线索,使得对方只能乖乖就范,短短五日便接连“拜访”了八位朝廷大员,不仅早早凑齐了兵马司欠薪,还额外攒下了一笔巨款。

    到了第六天的时候,方宁的动作更是震惊了整个京都。

    他带着人闯进兵部侍郎戴星的府邸后,没有索要银子,而是直接拿出艾伦供状中“戴星勾结拜火教、炼制***谋害皇亲国戚”的证据,让人将戴星绳捆索绑,以“涉嫌通敌叛国”的罪名,押解着在东关城的街道上游街示众,最后带回了兵马司指挥所。

    这一手操作,让原本就心怀不忿的朝廷大员们彻底慌了,人人自危。

    之前方宁只是要钱,现在竟直接抓人,谁也不知道下一个会不会是自己。

    更让他们心惊的是,面对方宁如此出格的举动,皇帝始终保持沉默,既没有下旨斥责,也没有派人干预,显然是默许了方宁的行为。

    有个耿直的御史实在看不下去,深夜上书皇帝,痛诉方宁“倒行逆施”“践踏朝堂威严”,请求皇帝严惩。

    结果皇帝不仅没理会他的诉求,反而以“深夜上书不合礼制”为由,下旨痛责了他一番,还罚了他三个月的俸禄。

    这下,所有人都明白了。

    方宁的行为,背后就是皇帝在撑腰。

    他就是皇帝派来搅动京都局势、敲打官员的一把“刀”。

    而不只如此,六扇门和京都府也都纷纷动作了,连着两天,抓了两个从二品的朝廷高官以及十来名三品以下的大小官员,至于说吏员什么的,那都根本不足以被人说三道四。

    这些行动下来,王文哲的案子也基本上快到了结案的时候,按照方宁之前的意思,王文哲一案,止步于从二品,更不会涉及到王公贵族。

    不过,自此方宁的名声一落千丈,“贪财好杀”“小人得志”“睚眦必报”等标签牢牢贴在了他身上,连市井百姓都在背后议论他的凶名。

    对此,方宁毫不在乎。

    他来京都做官,从来不是为了当和事老,也不是为了博取好名声。

    他确实是皇帝的一把刀,从老皇帝一开始将他从一个最底层的军户提拔起来,他就知道自己必然是这个结局。

    本来,通过皇家总号,方宁还可以做个软刀子,但如今,随着夜魅的身份随时可能曝光的威胁下,方宁决定硬刀子也要上强度了。

    朝廷的财政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软刀子和硬刀子两把刀来解决,但老奸巨猾的老皇帝是不会明着做的,就要有个背锅侠。

    军户出身的方宁,有本事有胆量够疯狂,恰好可以来做这个背锅侠。

    只要方宁还有用,这锅就背着,为老皇帝扛下各种雷,一旦暴雷的时候,那就是方宁被卸磨杀驴的时候。

    方宁自始至终都明白自己的定位,但这把刀,也需要在一次次的“开刃见红”中,变得更加锋利,才能在接下来的宫廷漩涡和教派阴谋中,护住自己想护的人,甚至反噬老皇帝这个握刀的人。

    方宁每一次看似敛财、立威、疯狂的背后,都是在为后续的行动铺路。

    不只是方宁明白其中的逻辑,也有人看透了背后的关键。

    当朝首相张朝栋,就是其中之一。

    而坐在他对面,正在用将棋虐得他只剩一个老“将”的那个老儒生,更是早早地看透了方宁这颗棋子的来时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