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西游:从白骨洞开始到纯阳真仙 > 第34章 要人道气运加身

第34章 要人道气运加身

    杨婵替李风感谢袁天罡李淳风,袁天罡抚须笑道:“三圣母娘娘无需如此,贫道也是为国举贤,西行之事也是解陛下之难!”

    杨婵有些不解,轻声问道:“李风道友已是先天之境,超脱凡俗,为何定要拘泥于这人间科举的形式?莫非……这不单单是一道程序,其中另有玄机?”

    杨婵心思玲珑,隐约感觉到这并非简单的流程。

    袁天罡闻言,非但没有觉得此问幼稚,反而神色一肃,眼中流露出对天地规则的深深敬畏。

    “仙子,您可知,为何妖魔肆虐,却大多盘踞于荒山野岭,少有敢直接冲击长安、洛阳这等人间帝都?”

    袁天罡不待杨婵回答,便自问自答,声音沉凝:“非是它们法力不济,而是畏惧那凝聚了亿万人族信念、由历代先贤圣王奠定、经由礼法制度所维系的人道洪流,王朝气运!此气运,至大至刚,秩序井然,乃是天地间最强正道力量之一。”

    袁天罡的目光转向李风:“李道友,你修为精深,已然得道。但欲行非常之事,需借非常之势。你西行之路,若要走得稳,走得远,走得名正言顺,就需融入这股洪流,借其势而为。”

    “而这科举,便是让你名正言顺获取借势资格的唯一途径!”

    袁天罡说的斩钉截铁地,李风静静听着,作为穿越者,自然是知晓其中是何含义。

    “此名,非是虚名,而是得到文庙圣人意志与大唐王朝龙气共同认可凭证!”

    “第一步,拜文庙,若得认可,便等于在浩大人道气运中,获得人道圣人孔子的默许。”

    “第二步,金榜题名,这更非仅仅获取官职,而是由天子代表王朝体系,正式将一股王朝气运加持于你身!从此,你便不再是孤身一人的修士李风,而是代表着大唐意志的使者!”

    “若不经此途,纵然陛下特旨赐官,那也只是私恩,是私器。你所依仗的,不过是个人的修为与皇帝的宠信,无根无萍,气运不固。西行路上,妖魔视你为血食,西域邦国视你为异客,举步维艰。”

    “但若你持科举正途而出,便是执公器而行!你所到之处,周身自有浩然文气与煌煌国运交织护持。寻常妖魔望之便如见烈焰,避之不及,西域邦国知你乃天朝使者,亦需开中门,以礼相待。此乃借人间之正序,行天道之逍遥!”

    此时,李淳风也抚掌笑道:“更何况,于李道友修行而言,这清正磅礴文气与你先天纯净道气非但无碍,反能阴阳相济,水火既济。修行路上,更能明心见性,触类旁通。以此文气洗炼神魂,他日你丹成九转之时,方知其中妙用无穷!”

    杨婵听完这番透彻骨髓的解释,恍然彻悟。

    杨婵想起一事轻声追问:“袁监正执掌司天监,尊为国师,而大唐皇帝更是尊太上老君为圣祖,但这科举取士、授予官身,乃是儒家纲常与朝廷法度所在。道能为李风道友争取一个名额,这大唐认可的浩然之气,为何不能由道门直接赋予?”

    此时道家在大唐的地位是超然物外的,李家更是尊太上老君为祖宗,老君观是大唐第一观。

    这一次,袁天罡与李淳风相视一笑。

    “道门中人,纵然能推演天机,辅佐君王,但这册立名分、执掌礼法、运转王朝气运的公器,自古及今,皆由儒家圣贤所定,由天下文人共维。此乃人道根基,便是陛下,亦不能随心所欲,何况我辈?”

    “贫道所能做的,并非越俎代庖,直接授予李道友官身气运。而是依据朝廷道举之制,以其先天之境修为与对道经的深刻领悟为凭,向礼部举荐,为李风争取一个无需经州府试,直接参加长安会试资格!”

    杨婵听后看向李风,眼中尽是支持,柔声道:“李风道友,袁监正字字珠玑,乃金玉良言。看来这科举,非但不是枷锁,更是你西行求道不可或缺的护法金身。”

    李风立于殿中,将袁天罡蕴含天地至理的话语一字一句听入心中,立刻拱手向着袁天罡、李淳风,乃至这冥冥中的人道秩序,深深一揖!

    “多谢袁道友为我拨云见日!此中深意,李风已全然明了。这科举之路,定然不辜负道友推荐之恩!”

    本来李风西游会面临再来灵山诸佛的压力,但是有了这个身份,再加上自己的卦象,则是再无任何的担忧!

    然而,袁天罡脸上的郑重之色并未褪去,反而愈发沉凝。

    袁天罡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场三人——李风、杨婵,以及挚友李淳风,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带着一股无形的压力!

    “此事至关紧要,关乎李道友前程,亦牵涉未来。今日在这老君观内所言种种,无论是道举之荐,西行观风之托皆需守口如瓶,不可对外泄露半分天机。”

    “贫道会动用权限,暗中斡旋,促成此事。在外人看来,这不过是一次寻常的道举荐才。而李风道友所需做的,便是在此潜心修习,静心等待科举之期。不言、不问、不探听,方是稳妥之道。”

    杨婵也感受到此事的严肃性,她身为神明,更知因果之重,当即郑重点头,清丽的面容上一片坦诚:“袁监正放心,杨婵知晓轻重,今日之事,绝不会自我口中传出。”

    李风迎着袁天罡的目光,立刻拱手应诺:“袁道友苦心,李风明白。此后一年,我当居此观,读书养气,绝不多事。”

    “善!”

    袁天罡见三人皆已领会,脸上浮现一丝淡然笑意,举杯道:“如此,便以茶代酒,愿李道友潜龙在渊,一飞冲天!”

    正当殿内气氛融洽,此事议定之时,杨婵忽然神色一动,侧耳仿佛聆听了什么无声的召唤。

    “诸位道友,恕杨婵失陪。家兄已到华山,传讯于我,需即刻返回。李风道友西行之事,若有所需,可来华山寻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