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西游:从白骨洞开始到纯阳真仙 > 第33章 李风成唐使

第33章 李风成唐使

    殿内论道的余韵尚未散去,茶香与道韵依旧缭绕。

    杨婵听着他们谈及大道逍遥,心有所感,不由生出几分好奇与不解,望向李风,眸中带着纯然的疑惑,轻声询问。

    “李风道友,既然我中土道门便有直指天仙的逍遥大道,玄妙无穷,道友更是已深得其中三昧,为何……为何还要不辞劳苦,意欲前往那西方之地寻求异域之法?”

    李风闻言,只是微微一笑,尚未开口。

    一旁的袁天罡与李淳风却是脸色微变,迅速交换了一个眼神,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诧。

    “李风道友,你竟要西行?”

    袁天罡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西牛贺洲,路途遥远,且听闻那里妖魔割据,强梁遍地,绝非善地啊!”

    李风面对两位的关切,神色从容,但目光坚定:“多谢二位道友挂怀。西方佛门,虽路径与我道门不同,然万物皆道,万法同源。我只是想前去见识一番,或许能有些许触类旁通的收获,以印证所学。”

    李风并未跟二人谈起唯心,寻求三教合一,知行合一的路,而两人此刻也把李风当做是纯正道门之人。

    因为两人全都看到了李风修的是纯阳功法。

    李淳风眉头微蹙,出于爱护才俊之心,仍想劝阻:“道友,触类旁通固然是好事,但此行凶险异常,绝非游山玩水。妖魔可不会与你坐而论道。”

    “道友心意,李风明白。然,此行李风志在必行。”

    李风的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端坐于蒲团之上的袁天罡与李淳风,面上笑容未变,眼神却皆是一凝。

    二人修行多年,默契早已入微,而李风自然是不知,一道无形无质,唯有彼此元神方能感知的意念波纹,在二人识海之间悄然荡开。

    李淳风带着一丝探究:“袁师,李风道友志在必行,你我可还需阻拦?”

    袁天罡的神念沉稳,如古井深潭:“淳风,你我之间,便无需遮掩了。不久前神游太虚,感应到龙虎山张道陵祖师传讯……西游之局将启,此乃佛门东传,借天命而行之大势,意在撼动我中土道统之根基。”

    李淳风的神念骤紧:“果然如此!佛门竟有此谋划?那李风道友此去……”

    袁天罡的神念如定海神针,打断道:“大势不可逆,然其象可变。李风道友乃异数,身负纯阳正道,却又非你我道门嫡传,与西行因果牵连不深,恰是跳出局外,观其全貌的绝佳人选。他既一心西行,我等何不顺水推舟?”

    “不如托付他以记录见闻之名,详察西行路上山川地理、妖魔势力、乃至佛道气运消长之机。他所见所闻,便是未来我道门应对之先机!”

    李淳风神念中仍有顾虑:“袁师此计,确是高瞻远瞩。然西牛贺洲凶险万分,佛门大能亦非等闲,让李风道友行此观风之事,无异于火中取栗,是否过于凶险,恐害了道友性命?”

    袁天罡神念笃定,带着一丝决断:“故此,才更要为他谋得大唐使者之身份!此身份非同小可,凝聚南瞻部洲人族气运,乃是一道护身符。寻常妖魔不敢轻犯天威,即便佛门,面对代表东土大唐的使者,亦需礼让三分,行事便多了顾忌与方便。此乃借人间之力,行天道之察,可最大限度护他周全。”

    李淳风神念终于舒展,透出赞同:“善!借朝廷之力,行我道门之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如此一来,李风道友明为求法,实为观风,既能全其志向,又能为我道门留下应对之机。两全其美,如此甚好!”

    元神交流,电光火石。

    外界不过一瞬,二人已定下关乎未来气运的方略。

    袁天罡见李风心意已决,指节轻轻在案几上叩击了两下,眼中精光一闪,忽然抚须笑道:“呵呵,若道友果真非去不可,贫道这里,倒是有个想法,或可让道友此行顺畅许多。”

    “哦?请袁监正指点。”李风拱手。

    “道友可知,大唐天子,素有雄心,一直有心效仿前汉,遣使通好西域,宣扬国威。只是……”

    袁天罡话锋一转,意味深长地说道:“如今西去之路,妖魔频出,绝非寻常文官武士所能胜任。若李风道友愿意,贫道可在陛下面前谏言,如张骞一样的身份。道友若能担此重任,便是堂堂正正的大唐使者。有此身份在,一是沿途各国关隘通行无阻,二是即便遇到些不开眼的山精野怪,也要掂量掂量是否承当得起袭击天朝使者的因果。这,岂不胜过道友独自一人,如同无根浮萍般硬闯?”

    李风听后,眼中亮光一闪,立刻明白了其中关窍。

    顿时明悟今日之卦象,如今二人所言,岂不是卦象显现大吉之卦。

    这不仅是便利,更是一层极其重要的护身符。

    李风稍作思量,便坦然应下:“袁道友思虑周详,此计大善!若真能如此,确是省却无数麻烦。那便有劳二位道友了!”

    袁天罡见李风从善如流,心中更是欣赏,哈哈一笑:“好!不过,这朝廷法度不可废。欲为使者,纵是特例,也需有个出身。科举正途,便是最好的敲门砖。科举需先在家乡州府取得贡生资格,方可来长安参加省试。此事不难,贫道执掌道观,兼领司天监,为国荐才乃分内之事,可为道友争取一个道举的名额,免去州府应试之劳顿。”

    杨婵在一旁听得明眸发亮,心中为李风感到欣喜,连忙盈盈一礼:“如此周全,真是太好了!李风道友之事,全赖二位道友鼎力相助,杨婵在此谢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