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风提出的这个悟道的点,让端坐于玉台之上的骊山老母,那古井无波、仿佛与道合真的面容上,竟第一次出现了明显的波动。
骊山老母这双能洞彻过去未来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极其罕见的怔然之色。
骊山老母此刻以一种全新的,带着极致探究与审视的目光,重新打量着李风,仿佛要将他从里到外,从今生到往世,彻底看穿。
寂静笼罩了玉台,连山间的云雾都仿佛凝固。
良久,骊山老母才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她自己也未曾察觉的奇异韵律!
“汝之提问,贫道……无法解答于你。”
此言一出,旁边的杨婵与白素贞都微微一惊。
以骊山老母之能,三界之内,纵然是西方观世音菩萨都需以晚辈拜见,尚有她无法解答之事?
“此法……”
老母微微阖目,似在推演,又似在品味!
“至大至刚,至简至险。竟欲以一心,囊括万物,定义万理?将天地宇宙,收归方寸之间?此等路径,霸道绝伦,非大智慧、大勇气、大担当者不可想,更不可行!”
骊山老母重新睁开眼,目光灼灼地看着李风:“三界修行之法,无论是道门循序渐进的炼气化神,还是佛门渐修渐悟的戒定慧,皆是引导众生一步步去认识、去契合那外在的道与法,而你所言……好大的胆量!”
此刻骊山老母的语气带着一种发现全新天地的凝重与好奇:“竟是反其道而行之,先立一个心即理的绝对前提,万物万法,皆成了此心之注脚与显现。汝这并非是去寻道,而是去成为道,去定义道!此路若成,一步登天,此路若谬,则堕入以心蔽天的狂禅魔境,万劫不复!”
“故而,贫道无法回答你。”
骊山老母的语气恢复了平静,但那平静之下,是深沉的思索!
“因此路,在三界固有的修行体系中,近乎异数。其最终的境界、成就与弊端,贫道亦需推演,无法凭过往经验妄下断言。此念之胆大,实乃贫道平生仅见。”
而此刻,李风的心中是惊喜万分的,因为未来圣人的道,在这种大仙的眼中是不可行的,事实上是已经成功的。
那么这条路,自己也可以此向前走。
“弟子,多谢大仙指点,此不过是弟子忽然领悟,无论是儒家至诚还是佛教非相,道家五贼,这三者都需以心观之,而弟子认为既如此,心既理有何不可,而弟子认为,游历四方,来验证与心,是否可行?”
“李风,你提出了一条……或许连你自己都尚未完全明晰其重量的道路。”
骊山老母缓缓道:“贫道无法告诉你此路是对是错,因为对错的标准,或许就在你践行此路的过程与终点之中。你若坚信,便去行吧。用你的行,去证你的知。让三界看看,汝这心即理之路,究竟通往何方。”
这番话,并非指点,而是承认与放手。
骊山老母承认了一条全新修行理念的诞生,并放手让提出者自己去探索。
当然了,这对于任何一个仙人,都是不敢去尝试的,并且不会认可的。
比如求道,是求儒释道三家,那么你要求道,就会拿出道家典籍开始一步一步的按照圣人之言去求。
然而,当有人说,不要儒释道这三界任何东西,不要被他们的思想束缚,而是认为自己就是道,这是何等的狂妄!
所以说,当整个提问出来,就是离经叛道。
李风稍微思量说道:“大仙,弟子认为,知与行,存在大割裂,而求道之路,是否是在丈量天地之中,消除知行割裂?做到知行合一!”
这是心学最终极的终点,李风抛出这个问题之后,又一次震动了骊山老母。
老母缓缓起身,虽依旧在玉台,却仿佛与整座骊山,与无垠天地齐高。
“知行割裂……好一个割裂!此四字,道尽了古往今来无数修行者困守樊笼的根本迷障!”
当然了这个思想不是来自李风,而是后世的圣人,一般人,首先理解不了,理解不了,就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若是遇到仙人,凡人之间,多问如何祈福消灾?如何提升财运?此为术的层面,关注的是自身所求的凡间财富,是自身利害的延伸。
这种问题,莫说是神仙,有了一定修为的算命先生都能够回答。
而修仙者之问,会问何为道?如何练气化神?或者说,如何修炼雷法?此为法跟术的层面,开始探寻运行的路径!
而李风之问则是直指如何消除知行割裂?心外无物是否可能?这是道的层面,还是一个从未出现,超级大胆的提问。
是故,欲知一人境界高低,且观他心中所惑,口中所问,便可知其七八。
骊山老母能看出李风在什么样的道境上,但是提出超出这个道境所能提出的问题。
对于这种传统的大仙而言,这是不可思议的震动。
“以贫道所观,三界修行,皆在解决此割裂。”
“道家,谓之形神俱妙,佛家,谓之能所双亡,儒家,谓之天人合一。名相虽异,其核心理,皆是为弥合你所言的知行割裂,也是求道之终极!”
“当知与行的割裂真正消融之时,便是我与道的分别泯灭之刻。心念所动,便是法则流行,举手动足,无不合乎自然。至此,无步可修,无道可求,因已是道之化身,如臂使指,无有隔阂。”
李风听后,紧皱眉头,因为根本无法做到那种从心中得到的领悟,可以说,茫茫然。
但是此刻,听闻骊山老母之言,李风彻底明白,为什么后世圣人领悟知行合一就是圣人了。
因为从知到行的距离,蕴含无穷的天渊,也无路可行,而儒释道三家,都是寻这种路径。
李风与骊山老母的问答,每一个字都清晰可闻,然而其中蕴含的至理,却如同九天之上的雷霆,轰鸣声传遍四野,但其真正的威力与轨迹,却非地面生灵所能理解。
一旁的杨婵、白晶晶、白素贞、樊梨花四人,此刻神情各异,却都显露出一种隔雾观花,闻雷不知起处的茫然与震撼。
因为她们四人是连这种问题都问不出的人,就不要认为她们能够听懂。
最终骊山老母叹息一声:“李风,贫道无法教你,汝且去丈量。带着你知行合一之问,去这天地间,寻找你自己的答案。贫道,期待看见你消除割裂的那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