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穿宋后与语文天团为敌 > 17 这么勇敢吗

17 这么勇敢吗

    走过朱红栏杆的仙桥,便来到了皇帝暂住的水心五殿前。

    水心五殿顾名思义,恰在金明池中央。

    五座宫殿如绽放的五片花瓣,底台石壁雕龙画凤。每座宫殿的露台上都挂着轻纱帷幄,帷幄中为朱漆明金的龙榻,龙榻后为描绘着腾龙的屏风。宫殿不仅建筑对称,连宫殿里的摆设也力图一致,极具美感。

    赵祯便半卧在朝南的宫殿龙榻上。曹琮带着曹佑和曹暾面圣时,赵祯正在和章得象聊赈灾之事。

    听到曹琮来了,赵祯坐直身体,双腿垂在榻下。宫人搬来螺钿凭几,放在赵祯身后。

    伴驾众臣见愁眉苦脸的皇帝突然眉头舒展,都很是疑惑。

    虽然皇帝还算信任曹琮,但因为帝后不睦,皇帝对曹琮态度都是公事公办,怎么会一听曹琮来了就展露笑颜?

    曹琮到了水心殿台阶下,就将曹暾放下。

    曹暾揉了揉眼睛,使劲拍了拍脸颊,把脸颊拍得啪嗒啪嗒响,瘦削的小脸拍得红彤彤的。

    他深吸一口气,双眼猛地睁圆。

    一直关注着曹暾,担忧曹暾在君前失仪的曹琮差点崴脚,自己在君前失仪。

    “马军副都指挥使曹琮/草民曹佑/小子曹暾拜见陛下。”

    曹琮身有官职,只是站着行礼。

    曹佑和曹暾下跪拜见皇帝时,宫人眼疾手快,迅速在他们面前放了蒲团,示意叔侄二人跪在蒲团上。

    伴驾群臣纷纷侧目。

    宫人这么积极,肯定是皇帝事先打了招呼。所以皇帝展颜的对象不是曹琮,而是曹皇后的弟弟和侄儿?

    终于看到自己还活着的唯一的儿子,赵祯的嘴角很努力地往下压了,也没完全压下去。

    他对曹暾招了招手:“免礼。你就是皇后经常挂在嘴边夸赞的神童暾儿吧?过来让朕好好瞧瞧。”

    曹暾利落地爬起来,不卑不亢地走向皇帝,心里狐疑。

    皇后姑姑在皇帝面前夸我?真的假的?姑姑会在皇帝面前夸娘家人?我怎么不信呢?

    曹暾走到赵祯面前仰头,正琢磨着要说什么,被赵祯一把抱起来,放在腿上。

    曹暾:“?”

    群臣:“?”

    曹琮:“……”

    曹佑:“!”

    赵祯抚着曹暾的背,轻声笑道:“曹氏有功我家,此亦佳儿也。”

    曹琮用了好大的力气,才对皇帝的尴尬表演控制住嘴角的颤抖。

    曹佑还在迷茫,群臣微微颔首,懂了皇帝此举的含义。

    昔年太宗皇帝便是将幼年的曹琮抱在腿上,抚着曹琮的背夸赞“曹氏有功我家,此亦佳儿也”。皇帝这是夸曹暾,也是拐着弯子夸曹琮呢。看来皇帝看重的还是曹琮。

    或许皇帝想借由奖赏曹琮,安抚开国勋贵?

    被赵祯抱进怀里的曹暾先是身体一僵,然后他感觉到赵祯的身体也挺僵硬的,便抬头看了皇帝一眼。

    赵祯正好低头看他。曹暾很轻易地从赵祯双眼中看到了紧张。

    奇了怪了。该我紧张吧?你个当皇帝的紧张什么?

    曹暾虽然不理解,但他发现赵祯先替他紧张了,自己便懒得紧张了。

    他双手撑着赵祯的腿,屁股往后一挪,身体往后一倒,舒舒服服地靠在了赵祯怀里。

    今天皇帝系的是锦缎腰带,腰带上没有金银玉石的钩扣,是非常舒适的椅子,不会膈着曹暾。

    曹佑心跳加速,没料到小侄儿居然如此大胆。

    曹琮又害怕又困惑。难道太子已经知道他是太子了?不然怎么如此嚣张!

    赵祯既欣喜儿子对自己的亲近,又惊讶儿子的胆大。他笑着问道:“暾儿不怕朕吗?”

    伴驾群臣刚刚的注意力还没放在曹暾身上,只是隐晦地打量曹琮和曹佑。闻言,他们都将视线落在了曹暾身上。

    曹暾板着脸道:“陛下是小子的姑父,乃是小子最亲近的长辈之一,小子怎会害怕?”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宋仁宗对自己挺亲近,不顺着杆子往上爬,让自己过得更舒服点,他蠢吗?

    赵祯失笑。他揉了揉怀里孩子的脑袋,似喟似叹:“是啊,朕是你最亲近的长辈。”

    伴驾群臣内心猛地一颤。难道帝后悄悄背着我们变融洽了?

    皇帝驾临金明池与民同乐,朝臣们还得继续干活。赵祯带来的臣子多是翰林学士等侍从官。

    赵祯挥退其余伴驾大臣,仅留已经致仕的太傅张士逊,和隔三岔五就上折子请求致仕的当朝宰辅章得象。

    他给曹琮和曹佑赐了座。

    曹琮坐在张士逊一侧,曹佑则坐在章得象一旁。

    张士逊和章得象看着曹佑被赐座的位置,心里略有了些计较。

    赵祯没把曹暾放下来,继续将曹暾抱在怀里,细细问曹暾的学问。

    曹暾此刻没有藏巧于拙,尽全力展现出自己的能耐。

    童子科和察举类似,皇帝的喜好至关重要。

    童子科分三档。只能诵读《六经》《孝经》《论语》《孟子》者为第三档,给一次直接考省试(进士)的机会,即“免文解”一次;能诵读且能以其中一经写文者为中等,免文解两次;能诵读后,所有经义都能写,或者能作诗赋者,才能为上等,直接赐进士出身。

    曹暾求的就是“上等”。

    因诗赋不需要现写,拿出曾经做过的就成,所以经义全部通晓和能做诗赋不是一个难度。也就是说,只要神童能诵读全部经书,皇帝就能凭借喜好定等——喜欢的让做诗赋,不喜欢的公事公办让做经义。

    如果神童能做出经义,那就是真的神童,一个进士身份皇帝也是舍得的。

    曹暾卖弄学问,可不是想走捷径。因为捷径对他来说才是难事。

    他在诗词上实在是没天分,琢磨赋的结构也很难受。比起诗词歌赋,他更喜欢写言之有物的散文——只要抒发思想即可,不用讲究文采。

    经义对曹暾而言就是给阅读材料的议论散文。

    所以曹暾为了不让皇帝让他写诗赋,现在就要展现出自己对经义的理解。

    宋朝的皇帝罕有学问不好的。赵祯也是博闻强识之人。当曹暾说他能背《六经》《孝经》《论语》《孟子》时,赵祯不看书,随意拎了几句经书考校。

    曹暾没有半点磕绊,便能顺着赵祯的考校往下背诵。

    赵祯又问曹暾经书中字句含义,曹暾也能轻松说出释义,并点出自己的释义出自哪位先人的注释——因为朝中人多喜欢韩愈,他所言多为韩愈的儒经注释版本。

    赵祯考校得满脸红光,满意极了。

    对赵暾这个儿子,赵祯心情本是很复杂的。

    赵暾和赵曦前后脚出生。按照常理,皇后所生嫡子赵暾应该更受他看重。但曹皇后将胎坐稳之后才告知赵祯,赵祯便十分膈应。

    曹皇后自言她月事不规律,怕是误判,所以过了两月确定之后才敢告知皇帝。

    曹皇后确实没有隐瞒太医的诊案。如果皇帝询问太医,立刻就会得知曹皇后的月事两月没来。只是赵祯从来不会询问曹皇后的身体状况,才不知道此事。曹皇后没有及时报喜,也可视作低调,谨慎。

    但赵祯对曹皇后的隐瞒仍旧膈应大于欢喜。

    让曹皇后在宫苑生子,并将皇子送往宫外养育之事,是赵祯出于好心,与曹皇后共同商议的。他怀疑自己儿女死那么多,是宫里风水有问题。

    但隐藏赵暾皇子的身份,则是赵祯故意找茬的气话。谁知道皇后应了下来,让他下不了台。

    赵祯本来想等皇后向他请求,他就公布赵暾的身份。皇后愣是不提这件事。赵祯便也一直不提公布赵暾的皇子身份。

    正好他已经有了赵曦,便故意冷落赵暾。

    谁知道赵曦夭折,赵暾成了他唯一的儿子。赵祯才对赵暾紧张起来。

    赵祯对子嗣极其重视。二皇子赵昕和四皇子赵曦都是由赵祯亲自抚养,乳母、太医都为他亲自安排,每日他都细细询问皇子的生活。两位皇子却都从出生起便大病小病不断,都没活过三岁。

    赵暾出生时也病恹恹的。赵祯只剩赵暾一个儿子,子嗣一事让他几乎疯魔。

    他不仅怀疑皇宫风水不好,还怀疑宫里有辽人或西夏人的奸细害他没有子嗣。

    为了保住最后一个儿子,赵祯竟然让刚满十岁的曹佑偷偷带着曹暾离开京城,南下气候更温和的江南生活。直到宋夏战争结束,庆历和议签订,赵祯认为西夏人没理由再派奸细害他儿子,且民间认为孩子过了五岁便容易活了,才让赵暾回来。

    当赵暾离开京城,赵祯想看曹皇后服软的“愿望”终于实现——曹皇后跪在地上,哭着求赵祯别把孩子送出京。之后每逢年节,曹皇后都哭着请求赵祯把赵暾接回京城。

    但赵祯坚持己见。他要尝试一切可能保住这个儿子。

    如今暾儿终于回来了。

    身体很好。

    学问很好。

    气宇更是恢宏,不似孩童。

    自己所作所为没有错误。

    赵祯让宫人端来奶饮给曹暾润喉。他亲自为曹暾擦拭嘴边奶渍,夸赞道:“暾儿的学问,已经比得上朝堂的进士了。”

    曹暾半点不谦虚:“小子也这么认为。所以小子准备考童子科,也来朝堂当进士。”

    曹琮还在思考,自己有没有露馅,太子是不是已经知道他是太子。

    曹佑两眼一黑。暾儿,你说好的在皇帝面前谦虚谨慎呢?公开挑衅满朝进士,你这叫谦虚谨慎?

    曹暾自认为很谨慎。

    北宋年少成名的神童个个都很张狂,不认为自己比成年人差。他要合群。

    而且如果他认为自己比朝中进士差,那他还来争什么进士?等入朝为官,岂不是会被倚老卖老的同僚压制?

    自己来当官是享福的,不是来给“前辈”们做牛做马的。

    反正自己只要俸禄,不想干活,那些“前辈”就是打压自己,也只能卡自己的实权差遣官,让自己只拿寄禄官的工资。岂不是正合我意!

    不趁着皇帝假装是自己长辈,对自己十分亲善的时候多嚣张一下,他就没机会安全地嚣张了。

    曹暾继续顺着杆子往上爬:“姑父,我定不会给你丢脸!”

    老成持重、谨小慎微的张士逊和章得象都被曹暾吓到了。

    曹家小儿这么勇敢的吗?他还真当自己是皇帝的内侄儿?

    “哈哈哈,好!”赵祯一把将曹暾抱起来,让曹暾稳稳坐在他手臂上,“来,跟姑父一起去看百舟争渡!”

    曹暾眨了眨眼。咦,皇帝好像抱小孩的姿势很熟练呢。他难道经常抱儿女?

    那真是太惨了。皇帝连死了九个儿女了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