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 第六十五章:通用机枪讨论会

第六十五章:通用机枪讨论会

    “不行不行不行,常在啊,你设计的这个家伙,按着你给出来的数据。

    这就算是咱们家里有座金山,那也不够它吃的啊。

    它太耗子弹了,这一分钟就能吃掉一千五百发子弹。

    我的个老天爷。

    这都能让我的一个步枪排每人分上五十发子弹了。

    这个弹药量,让他们打一场中型战斗都不成问题。”

    陈团长在看了陈常在给出仿制MG42的,新型通用机枪的图纸和数据之后。

    那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现在正在开着的,是新型通用机枪的论证讨论会。

    在窑洞里,除了陈常在之外,还有陈团长、刘政委、何政委、许副厂长,还有机加工的厂刘师傅,精密件厂的吴师傅。

    以及特意从总部军械厂跑过来的赵厂长。

    一把枪想要从图纸变成现实。

    是需要让这把枪的实际使用者认同的。

    更是需要实际生产者,结合实际生产情况来确认,这把枪能不能适合现在的生产条件。

    所以才有了这次的,新型通用机枪的论证讨论会。

    陈常在听了陈团长的意见之后,说道:“陈团长,其实这把枪也并不是全程都是这么高的射速,这射速是可以调整的。

    我们也可以把它调到每分钟一千发的射速。

    这射速要是太低了,想要压制敌人可是很困难的。”

    现在这个会议是比较正式的会议,所以陈常在也就不好喊陈团长叔了,只能称呼他的职务。

    他还是想要为自己的这个选择,争取一些机会。

    这时刘政委说道:“常在,你没有在前线打过仗,你可能不是很清楚。

    这在前线打起仗来,人的脑子被战场上的枪林弹雨一刺激。

    那时的人就会热血上涌。

    在战斗的时候,根本就不会去想什么调整射速。

    他们只会想着,怎么样才能够最快的把机枪里的子弹都打出去。

    去消灭更多的敌人。

    至于什么子弹射速,弹药供给。

    那就不是一线的战士们能够想到的事情了。

    如果这把枪的射速真的这么快。

    那么战士们就会发现,这一场战斗还没有打完,他的手边就已经没有弹药了。

    真要是那样的话,不要说是压制敌人了。

    我们可能都会失去火力支撑点。

    我看着这把枪,如果造出来,绝对会是一把好枪。

    但我们现在是真的用不起啊。”

    刘政委的话,让窑洞中的所有人全都频频点头。

    这里面的人,除了陈常在之外。

    全都是在战场上打了老仗的老兵了。

    对战场上的事情,他们是最有发言权的。

    战场上并不只是武器的较量。

    更主要的还是人的较量。

    而人的心理素质,更是这里面的关键因素。

    不管是任何一个将军,都不可能把自己的手下,全都调教成像机器人一样的永远冷静。

    战场上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巨大的爆炸冲击波,到处都是血肉横飞的残肢断臂。

    和战友们没了呼吸的尸体,在这样的环境下。

    想要让战场上的战士们,还能够保持冷静,控制自己的射速,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后世的陈常在虽然也当过兵,可是他却没有真正的上过战场。

    当时的他,作为后备部队准备上战场的时候。

    第一次战役就已经结束了。

    他这个后备部队,就没捞到上战场的机会。

    后来没过多久他就退役。

    那长达十年的轮战他又没赶上。

    现在这些在死人堆里打滚的老兵们,都对这把枪的射速提出了质疑。

    陈常在也就只能隐痛放弃了。

    “哎,这是我的问题。

    我没有考虑到战场上,战士们的实际情况。

    想当然的认为,我们的战士们,是能够控制住这把枪的射速的。

    我会吸取教训,以后绝对不会再犯这种错误了。”

    看着陈常在有些低落的神情。

    刘政委说道:“常在,这事不怪你。

    对于一个没有在战场上拼杀过的人,你对战场的认知已经非常深了。

    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

    不要因为这一点点的小挫折,就有什么心理负担。

    打起精神来,我们还等着你给我们设计出来更好的枪炮呢。”

    “是啊,常在,不要因为这点小事就垂头丧气,你知道现在我们的战士们。

    对于我们那把定型命名为红一式的步枪,和命名为冲一式的冲锋枪有多稀罕。

    每个战士在拿到枪后,那可真的是爱不释手。

    恨不得睡觉都抱着它们睡。

    也就是这帮小子们都没媳妇。

    要是有媳妇的话,全都得被媳妇踹炕底下去,让他们抱着枪和枪过日子去了。

    所以啊,常在,你不要想太多。

    你该怎么干,就怎么干。

    你弄出来了新东西,我们就负责找毛病,提意见,然后你再看看怎么改就是了。

    只要大家集思广益。

    那我们就一定能弄出来最好的通用机枪。”

    陈团长看着陈常在的情绪不佳,也开玩笑的安慰着他。

    陈团长的话一出来,整个窑洞中顿时笑成了一片。

    陈常在也笑着说道:“我没事,我只是在想着,该怎么重新设计出来一把更好的通用机枪。

    既然这把枪现在并不适用,那就只能暂时封存了,也算是给未来做一个技术积累吧。”

    虽然这把枪并没有通过这次的讨论会。

    但是所有人还是对这把枪从各个角度,提出来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尤其是刘师傅和吴师傅,还有赵厂长,他们也从枪支制造的角度,认同了这挺通用机枪的优异性。

    但是对于这把枪的一些精细环节,也提出了意见,看看是不是能够再简化一下。

    以防止在战场上的恶劣环境下,故障率升高。

    对于这些问题。

    陈常在全都给记到了自己的笔记本上了。

    会议结束之后。

    陈常在哪里也没去。

    就又进了自己既是卧室也是工作室的窑洞里。

    他的这个窑洞毕竟不大,再加上那些装着书籍和图纸的箱子不断的变多。

    空间也小了。

    所以一般开会,都会在隔壁,特意给他空出来的一个窑洞里面开。

    工作台前,陈常在看着自己刚才记录的笔记,不断的回忆着这些老兵们。

    在谈论战场上战斗时,战士们的心理变化和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外部自然环境的需求。

    边想着,他边在记录本上,开始整理分析这些信息的统一性。

    和内在的,可以摸到的一些,能够串联起来的,模糊的规律。

    他只有把这些都整理清楚了。

    才能够设计出来一挺真正的,可以符合现在条件的,可以在战场上立功而不是累赘的通用机枪。

    他自己也需要跳出自己一些经验的窠臼,找出更多适合现在实际情况的路子出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