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喋血明末,白虎战神扫八荒 > 第95章铁壁锁蛟龙

第95章铁壁锁蛟龙

    济宁城,这座运河畔的重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城墙上,崭新的白虎战旗与略显陈旧但依旧鲜艳的胶东义军战旗并肩飘扬。城内城外,人喊马嘶,军容鼎盛。向拯民亲率的八万东征精锐,与张大明带来的一万五千胶东子弟兵,终于胜利会师!

    (一) 胜利会师,厉兵秣马

    两军会师的场面,热烈而感人。来自湖广、四川的百战老兵与坚守敌后、衣衫曾褴褛的胶东义军紧紧拥抱,互相拍打着肩膀。尽管口音不同,经历各异,但驱逐鞑虏的共同信念让他们瞬间亲如兄弟。

    “张将军,你们在敌后坚持不易!辛苦了!”向拯民握着张大明粗糙有力、布满老茧的手,真诚地说道。

    张大明激动得眼眶发红,声音哽咽:“大统领!可算把你们盼来了!我们胶东的弟兄,早就等着这一天了!”

    更让胶东将士们欢呼雀跃的是,几乎在会师的同一时间,运河上桅杆如林,张煌言率领的庞大水师舰队,满载着从武昌、南京紧急调运的武器弹药,抵达了济宁码头!

    一箱箱崭新的“武昌造”线膛枪、一桶桶黑火药、一筐筐黄澄澄的子弹,还有那令人望而生畏的“雪魄炮”和成箱成箱的木柄手榴弹,被迅速卸下船,优先装备给了装备相对落后的胶东部队。

    “兄弟们!换家伙了!”胶东老民兵“雷公”孙老栓抚摸着冰凉的枪管,激动得老泪纵横,“有了这些,看那些鞑子还敢嚣张!”

    整个胶东部队士气空前高涨,战士们迫不及待地熟悉新武器,进行紧急操练,战斗力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质的飞跃。

    (二) 运筹帷幄,分兵锁钥

    深夜,济宁原知府衙门,如今华夏军东线统帅部内,灯火通明。巨大的地图铺在案上,向拯民、张大明、张煌言等高级将领围聚一旁。

    “局势已然明朗,”向拯民手指点向地图,“我军会师山东,鳌拜已成瓮中之鳖。然,北京的多尔衮绝不会坐视其主力覆灭,必派兵来援。”

    他的手指移到济宁以北:“据探马报,多尔衮已亲率数万八旗精锐离京南下,不日将至。我军若全军南下围歼鳌拜,则后方必受此股援军威胁。”

    他又指向西南方的兖州:“此处乃鳌拜北逃之必经咽喉,亦是我与李定国将军合围鳌拜之关键节点。”

    众人目光都聚焦在向拯民身上,等待着他的决断。

    向拯民抬起头,目光扫过张大明:“张将军!”

    “末将在!”张大明挺胸应道。

    “我予你重任:率你部,并加强两个新兵营,总计两万余人,固守济宁!你的任务,是在此阻击多尔衮援军至少——半个月!”向拯民语气凝重,“半个月内,绝不能让多尔衮越过济宁半步!”

    张大明感到肩头沉甸甸的压力,但他没有丝毫犹豫,斩钉截铁:“末将遵命!只要胶东还有一个弟兄在,绝不让多尔衮老贼南下一步!”

    向拯民点点头,继续部署:“考虑到你部新整编,战力尚需磨合,我将全军大半手榴弹留给你!守城巷战,此物乃利器!”他顿了顿,看向张煌言,“苍水先生,你的水师主力暂留济宁,依托运河,舰炮可覆盖城北大片区域,为张将军提供火力支援。若……若事有不谐,亦可保障张将军所部沿水路安然撤离。”

    张煌言拱手:“煌言明白,定当竭尽全力,以舰炮助张将军守城!”

    “好!”向拯民最后拳头砸在兖州位置上,“我亲率主力南下,速取兖州,锁死鳌拜退路!而后与李定国东西对进,彻底歼灭清军最后这支主力!”

    战略已定,无人异议。所有人都明白,济宁阻击战,将是决定淮海决战最终胜负的关键一环。

    (三) 临别嘱托,铁血誓言

    次日清晨,向拯民大军即将开拔南下。城门口,张大明带着麾下将领为向拯民送行。

    “大明兄弟,”向拯民再次握住张大明的手,语重心长,“济宁就交给你了。不必死守,只需拖延半月,便是大功一件!保全实力,以待将来。”

    “大统领放心!”张大明眼神坚定,“我张大明和胶东的弟兄们,就算把血流干,也绝不负重托!”

    他又看向一旁的张煌言和留守的将领们,抱拳环视一周:“诸位,坚守待援!胜利属于华夏!”

    “胜利属于华夏!”众将齐声怒吼,声震四野。

    向拯民翻身上马,最后看了一眼巍峨的济宁城和城头迎风招展的战旗,猛地一挥马鞭:“出发!”

    八万精锐,如同滚滚铁流,向南奔涌而去,目标直指兖州!

    (四) 济宁备战,众志成城

    送走主力,张大明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备战中。

    他深知责任重大,对手又是多尔衮亲率的八旗精锐,丝毫不敢怠慢。他与张煌言仔细勘察地形,确定了依托济宁城墙、外围土垒以及运河天险的防御体系。

    加固城防:组织军民抢修加固城墙,尤其是在北面,设置了大量的鹿砦、陷坑。

    布置火力点:将留下的“雪魄炮”和飞雷炮隐蔽部署在城墙制高点和瓮城内,测算好射击诸元。张煌言的水师战舰则在运河上一字排开,侧舷炮窗打开,对准了北面可能的来敌方向。

    分发手榴弹:将数以万计的手榴弹分发到每一个士兵手中,并组织紧急培训,教导他们如何有效投掷和在巷战中使用。

    发动群众:济宁百姓听闻要在此阻击鞑子援军,保卫来之不易的安宁,纷纷踊跃支援。青壮协助搬运物资、挖掘工事;妇女们烧水做饭、照顾伤员;甚至连孩童都帮忙传递消息。

    整个济宁城,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兵营和堡垒,弥漫着大战将至的紧张气氛,却也凝聚着众志成城的决心。张大明站在北门城楼上,望着北方逐渐扬起的地平线,对身边的“雷公”孙老栓等人沉声道:“弟兄们,让多尔衮尝尝咱们胶东汉子的厉害!也让大统领看看,咱们不是孬种!”

    “誓与济宁共存亡!”将领们铿锵有力的誓言,在城头回荡。

    一场决定性的阻击战,即将在这座运河名城拉开血腥的序幕。而南下的向拯民,则带着锁死巨龙的使命,疾驰向兖州。华夏与满清命运的绞索,正在这两条战线上,被越拉越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