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放线菌

什么是放线菌

1.放线杆菌是一种陆生原核生物,主要生长在菌丝中,通过孢子繁殖。它因在固体培养基上径向生长而得名。

2.它们中的大多数已经长出分枝菌丝。菌丝细长,宽度接近杆状细菌,约0.5-1微米。

3.可分为:营养菌丝,也称基质菌丝,其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些能产生不同的色素,这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充气菌丝,叠加在营养菌丝上,也称为次生菌丝。

再现模式

1.放线菌主要通过形成无性孢子或利用菌体分裂片段繁殖。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一些气生菌丝形成孢子丝,当孢子丝成熟时,它们分化成许多孢子,称为分生孢子。

2.孢子是通过以下方式产生的。浓缩和分裂形成浓缩孢子。过程是孢子壁中的原生质围绕核物质,从顶部到底部逐渐凝结成一系列体积相等或大小相近的小片段,然后小片段收缩,在每个片段外产生新的孢子壁,形成圆形或椭圆形孢子。孢子成熟后,孢子壁破裂释放孢子。大多数放线菌以这种方式形成孢子,例如,链霉菌孢子大多是这种类型。有人反对这些方法。后来证实只有横隔裂开。

3.隔膜分裂形成隔膜孢子。过程是单细胞孢子体丝生长到一定阶段,首先在其中产生隔膜,然后在隔膜处断裂形成孢子,这种孢子被称为隔膜孢子,也称为节孢子或粉红色孢子。一般为圆柱形或棒状,体积基本相同,大小相近,约为0.7~0.8倍;1-2.5微米。诺卡氏菌以这种方式形成孢子。

4.一些放线菌首先在菌丝上形成孢子囊,并在孢子囊中形成孢子。孢子囊成熟后,破裂并释放大量孢子囊孢子。孢子囊可以在气生菌丝、营养菌丝或两者上形成。放线菌和链格孢菌以均质化的方式形成孢子。孢子囊可以通过卷绕孢子囊丝形成,有些是通过膨胀孢子囊柄的顶部形成的。囊肿的孢子形成过程。

5.小单孢菌科大多数物种的孢子形成是营养菌系上的单轴分枝,在此分枝上再生出一个直而短(5-10微米)的特殊分枝。分支也可以细分为多个分支。每个分枝的顶部形成球形、椭圆形或长方形孢子。他们聚在一起,很像一串葡萄。这些孢子也被称为分生孢子。

6.一些放线菌偶尔会产生厚垣孢子。放线菌孢子具有相对较高的耐干燥性,但它们不耐高温。当在60-65℃下处理10-15分钟时,它们就失去了生存能力。放线菌也可以通过液体培养基中常见的菌丝碎片形成亲本菌体。当抗生素通过工业发酵生产时,放线菌以这种方式增殖。如果让培养物静止不动,细菌膜通常会在培养物表面形成,并且孢子也会在膜上产生。

培养条件

1.放线菌除了致病类型外都是需氧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最适ph为7.5-8.0。自然环境中的放线菌大多是腐生异养细菌。易于吸收和利用的碳源主要是葡萄糖、麦芽糖、淀粉和糊精。鱼粉、蛋白胨、玉米浆和一些氨基酸是合适的氮源。硝酸盐、铵盐和尿素可被放线菌用作速效氮源。由于放线菌具有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大多数放线菌都能产生抗生素,因此一般需要添加各种无机盐和一些微量元素,如钾、镁、铁、锰、铜、钴等。

2.放线菌的培养主要采用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固体培养可以积累大量孢子。液体培养可以获得大量菌丝体和代谢物。在抗生素生产中,通常使用液体培养,并将无菌空气体引入发酵罐,以增加发酵液的氧溶解度。

3.放线菌的生活类型:腐生(多数)寄生(少数)

放线菌的应用

1、能产生大量抗生素,种类繁多的抗生素,迄今为止,已经分离出放线菌产生了4000多种抗生素

2.维生素和酶的生产

3、类固醇转化、烃类发酵和污水处理

放线菌的危害:

1.一些放线菌能引起人类、动物和植物疾病,如人类皮肤病。

2.一些放线菌会使水和食物味道不好,或者破坏棉花和纸等。

>>>>全文在线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抑或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编辑,是出于信息流通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