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和乙肝有关系吗

文章目录

一、黄疸和乙肝有关系吗1. 黄疸和乙肝有关系吗2. 新生儿得黄疸怎么办3. 黄疸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二、引起黄疸的因素三、新生儿黄疸高有什么危害

黄疸与乙型肝炎有关吗?

1.黄疸与乙型肝炎有关吗

乙型肝炎会出现黄疸。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中心。在严重的情况下,血液中胆红素浓度会因胆汁红索的摄入、结合、分泌和排泄等障碍而增加。当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加时,胆红素从尿液中排出,使尿液变暗。这是黄疸的早期表现。

因此黄疸和乙型肝炎是相关的。

2.新生儿黄疸怎么样

黄疸属于急性传染性肝炎。清热利湿、理气活血是治疗黄疸的根本方法。

将青黛3克、紫草9克、乳香6克、白芷6克、焦山楂9克、茜草9克、绿茶9克加水煎煮服用,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两次。

将生麦芽9克、茵陈15克、金钱草9克、香根草6克、通草3克、黄柏3克加水煎煮服用,茵陈服用后每日一剂,分早晚三次服用。

3.黄疸病人的饮食注意事项

多吃西瓜、梨和猕猴桃。西瓜具有清热解毒、利尿的功能。梨含有维生素C、烟酸和糖,能清热解毒、祛痰。猕猴桃感冒发热对黄疸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多吃牛奶、鸡蛋、果汁等营养价值高的食物,避免辛辣食物,如辣叔叔、榨菜、大蒜、肉桂、丁香、茴香、洋葱、韭菜、生姜等。

鸡骨草具有清热利湿、益胃健脾的作用,用红枣熬制代替喝茶效果也很好。方法为鸡骨草60克,红枣8颗。

导致黄疸的因素

1.生理缺陷:

(先天性代谢酶和红细胞遗传缺陷)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和免疫因素导致体内红细胞的过度破坏、贫血和溶血,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原料过量,所有这些都会导致肝前黄疸。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等。

2.新生儿出生后不久,由于红细胞的大量破坏和肝细胞对胆红素的吸收功能障碍,可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

有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吉尔伯特氏病(Gilbert's disease)和由黄疸引起的黄疸以及由第二综合征引起的新霉素,这些都是由肝细胞胆红素结合障碍和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的。

3.心脏病:

当患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患有心力衰竭时,肝脏长时间充血和肿胀会导致黄疸。

4、药物损伤:

有服药史,服用过氯丙嗪、吲哚美辛、苯巴比妥、磺胺类药物、扑热息痛、甲出汗等。,会引起毒性肝炎。此时,胃肠症状不明显,黄疸发生前无发热,血清转氨酶明显升高,但絮状浑浊反应正常等可以确定。

新生儿黄疸高有什么危害

胆红素浓度增加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过量、肝功能不成熟和肠肝循环。黄疸在临床上被称为生理性黄疸。足月婴儿生理性黄疸发生在第2-3天,皮肤呈淡黄色,巩膜(白眼睛)主要为蓝色,略黄色,尿液略黄色,总体情况良好,第4-5天达到高峰,第1-2周消失,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更早、更高、持续时间更长,但会在出生后4周以上消退。

病理性黄疸由溶血、严重感染、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和代谢性疾病引起。黄疸,不管是什么原因,严重时都会导致“核性黄疸”。它的预后很差。除了造成神经损伤,严重的黄疸还会导致死亡。

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可以有效减少胆红素脑病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通过尽早对新生儿黄疸进行相关检查和临床观察,加强新生儿胆红素监测,尽早发现病因,进行病因治疗,是降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早期新生儿轻度黄疸不会产生严重后果,但重度黄疸会导致早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核性黄疸)。核黄疸不仅危及生命,幸存者也可能因神经系统损伤而永久致残。近年来,多中心研究表明,中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听力损伤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

>>>>全文在线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抑或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编辑,是出于信息流通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