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下午,哪怕前线已经发起对板垣师团的南北夹击,李学文依旧抽出了时间,从前线抽身,将指挥权交给萧平波,自己则是来到了徐州机场,等待校长专机的到达。
    不是小李长官不想趁着校长到达之前吃下板垣师团,实在是没这个实力。
    临沂刚刚被拿下,板垣师团的后勤刚被截断,板垣师团目前暂时还不缺少弹药粮草。
    再怎么样板垣现在最少也有两万多人,要是算上伴随作战的伪军,还有两万五人以上,就算是两万头猪都不可能24小时内全部抓起来,更别说训练有素的小鬼子了。
    既然拿不下板垣师团,那还是老老实实的前来迎接校长吧。
    校长可是出了名的小心眼,谁来了他可能记得不清楚,但是谁没来,那他能记好长时间。
    “学文,怎么回事?校长为什么会突然来徐州?这件事你是否提前得知?”
    刚到机场,脸色不怎么好看的德公就找了上来,询问校长到徐州的事,李学文有没有提前得到消息。
    这话李学文能怎么说,只能老老实实的回答道:“我也是昨天才接到侍从室的密电,得知校长要亲临前线,事先并未收到任何风声。”
    “德公,您是了解校长的,他老人家行事...有时确实出人意料”
    德公盯着李学文看了好一会,确定李学文并没有说谎后,这才阴沉着脸冷哼了一声,对于突然到来的校长相当不满。
    校长是什么德行,跟他作对了这么多年的德公一清二楚。
    好大喜功就不说了,作战水平属实不咋地,偏偏人菜瘾还大,浑身上下散发出一股毫无缘由的自信。
    认为自己就是战术指挥上的天才,白起再生,孙武在世,手下的高级军官全部都是饭桶蠢货,根本指挥不好军队。
    经常越过高级将领,亲自下场微操。
    淞沪会战时期,就把作为前线总指挥,战区司令长官的冯玉祥坑的够呛。
    师旅一级的单位就不说了,你敢想象,校长竟然连基层部队都要亲自指挥?
    淞沪会战时右翼的张发魁部,有一天张发魁这个集团军司令,发现自己手下少了一个炮兵连,连忙向战区司令询问炮兵连的去向。
    一个小小炮兵连的调动,老冯作为战区司令长官去哪知道去,不过莫名失踪也是一件大事,当即就对此事展开了调查。
    查来查去,最后的调查结果显示,竟然是校长他老人家,越过战区司令,集团军司令,军长,师长,旅长,团长,营长,直接给炮兵连长下令,把这个炮兵连给调到别的地方去了。
    调查结束后,气的老冯这个战区司令对校长破口大骂。
    这种奇葩事校长干的多了去了,别说老冯了,就连张治忠这个绝对嫡系都被他微操坑过。
    想到这里,德公的心就沉了下去,在脑海里已经看到校长在第五战区司令部的作战室里,对着地图“灵光一闪”,频频对前线战事搞起微操,坑的前线将领挠头抓耳的模样了。
    “他这一来,只怕这前线的战事,都要听他的指挥了”
    心有不甘的德公摇头叹息了一句后,继续咬牙切齿的说道:“徐州战场最大的漏洞出现了,原本略有好转的战局,又要变得扑朔迷离了”
    “......”
    这话让小李长官怎么接?
    只能讪讪一笑,不接这个话茬,全当没听见。
    李学文不说话,德公也没指望听到他的表态,只是重重叹了口气,不再言语,耐心的等待校长专机的到达。
    就在这时,天空中传来了飞机的引擎轰鸣。
    一架涂着青天白日徽的容克运输机,在几架战斗机的护卫下,出现在天际,缓缓降低高度最终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
    机场上等候的军政要员们立刻肃立。
    德公深吸一口气,强行将脸上的阴霾驱散,换上了符合他身份地位的沉稳与持重。
    李学文也迅速整理好军容,脸上摆出了嫡系将领见到领袖时应有的恭敬与热切。
    舱门打开,一身特级上将军常服,外披黑色大氅的校长,出现在舷梯顶端。
    校长面容肃穆,目光缓缓扫过迎接的人群,自带一股威压。
    视线首先落在德公身上,微微颔首,算是打过了招呼,随即便将目光看向了李学文身上,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学文”
    校长步下舷梯,竟然越过了德公,率先向李学文伸出手,这一举动,让周围不少人的眼神都开始变了。
    李学文立刻上前一步,身体微躬,双手紧紧握住校长的手,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激动道:“校长,学生收到侍从室电报后,就盼着您的到来,您一路鞍马劳顿,辛苦了”
    “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们才辛苦”校长用力握着李学文的手,感慨的说道:“你在徐州战场上辛苦了,连续多日,转战多地,先是在南线围歼十三师团”
    “如今又在北线切断板垣师团的后路,光复临沂,好好好啊,打出了黄埔军人的精气神”
    面对校长的当众夸奖,小李长官再次影帝附体,激动的泣不成声,语气哽咽道:“校长....您在武汉日理万机,宵衣旰食,为抗战大业呕心沥血”
    “如今竟不辞劳苦,亲临徐州这等战火纷飞之地,学生.....学生实在是既感且愧,无地自容啊,前线战事自有我等将领浴血拼杀,怎敢劳您亲赴险地?”
    “学生能打出这点微末战绩,全靠校长平日教诲,中枢鼎力支持,若不是校长您运筹帷幄统筹全局,学生就算有天大本事,也难啃下十三师团,板垣师团这两块硬骨头”
    这小马屁一拍,校长听得是相当悦耳,连连点头。
    都听听,前线战功赫赫将领的评价是中肯客观的,如果没有我蒋某人的运筹帷幄,哪里有前线的大胜?
    校长欣慰的拍了拍李学文的手背,感慨的说道:“好啊,你这份孝心和担当,我很放心,黄埔精神就是要在你这样的学生身上传承下去”
    “若我革命军将领,皆如学文这般忠勇可嘉,何愁倭寇不灭?何愁国家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