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咸阳。
一场声势浩大的叛变并没有对咸阳带来多少影响,古朴的城墙依旧巍峨,黑色的玄鸟旗飘扬在半空,巡逻的甲士依旧有序不紊的保卫着这座王都。
而唯一的不同便是昔日人来人往的城门全部封闭,负责咸阳安全的士卒也从禁卫变成了骊山大营的士卒。
城门处,数十个秦国大臣和宗室在吕不韦和熊启的带领着神色恭敬的站着,但低着的头时不时的便瞭望一下远处,想要看看嬴政的车辇什么时候回来。
两天前嫪毐发动的那场叛变,他们这些人自然也都亲身经历了,尽管这场叛变很快便被吕不韦、熊启以及骊山大营镇压,但其带来的影响却不会就此停下。
单单是这两天,咸阳城内的秦国官员大大小小有上百人被抓入了廷尉大狱,其中不乏有显赫一时的朝堂勋贵。
这一切都来的太突然了,他们之中很多人甚至都没有反应过来,不过他们也都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秦国彻底变天了,嫪毐谋反给了刚刚加冠亲政的嬴政一个整治朝堂的机会。
虽然他们这些人没有参与嫪毐的叛变,但其中不乏有吕不韦的门客,而新王亲政,作为老权臣的吕不韦又该如何自处?他们这些门客出身的人又该如何呢?
就在这些大臣忐忑不安之际,远处的地平线之上出现了一支队伍来。
“大王到了,准备迎接!”
负责礼仪的官员高声喊了一声,群臣纷纷开始整理衣着,目光直视着前方,准备迎接嬴政到来。
“这一天终于是来了啊。”
吕不韦看着越来越近的马车,神色有些感慨,轻声说道。
这场叛乱之后,他也该正式交接权力给嬴政了,哪怕嬴政愿意依旧尊敬他为仲父,但秦国的朝堂终将再无他的一席之地,不过能够有一个平稳的落地他已经满意了。
站在其身旁的熊启瞥了一眼吕不韦,但很快便又收回视线了,他是知道一切真相的人,自然明白吕不韦这位权倾秦国十数年的权臣会有一个体面的退场。
“文信侯您在平定叛乱之中当居首功,相信大王会认可您的功劳的。”熊启平静的说道。
“功劳?到了我这个年纪的人又怎么会在乎这些事情呢?只要秦国无恙,大王无恙就好。”
吕不韦目光变得平和了很多,身上的气势也收拢了起来,没有权倾朝野的威势,反而像是一个普通的富家老人一般。
“是啊,秦国无恙,大王无恙就好。”
熊启附和着吕不韦的话,却用余光看了一眼吕不韦,心中情绪多少有些复杂。
芈王后在文信侯府避难的事情,熊启自然也是听说了,这件事带给他的感触很大。
自己的亲妹妹被嬴政安排到吕不韦的府邸避难,虽然是考虑到那边更安全,但嬴政的安排还是让他心里产生了不安。他知道嬴政不会怀疑他的忠诚,但许青就不一定了。
“或许该安稳一段时间了,这个关头不能多事。”熊启心中想到。
这场平定叛乱之中,首功必然是许青的,而他虽有功劳但并不突出,为避免被许青发现什么,最好的办法便是断绝和山东六国的联系。
就在熊启思考今后如何应对秦国局势的时候,嬴政的队伍已经来到了他们不远处。
群臣看着到了跟前的队伍,心中愈发的忐忑不安起来。
相较于嬴政离开咸阳之际,队伍的结驷列骑,气势非凡,如今返回的队伍却充满了肃杀之气,身着黑甲的骑兵在前开道,手中举着玄鸟旗。
王辇四周拱卫着甲士,许青和盖聂两骑马位于车辇两侧,马车之上的王旗猎猎作响。
肃杀、威严的气场扑面而来,群臣们当即意识到嬴政加冠亲政后的动作,可能比他们想象中的要更加猛烈。
“看来渭水河畔要再度大开杀戒了。”群臣不约而同的想到。
不等这些大臣继续深思下去,开道的骑兵便停了下来,嬴政的马车在许青和盖聂的护卫下走到了群臣之前,车帘的被一名士卒掀开,身着黑色金纹王服,头戴九旒冕,帝王威仪尽显的嬴政从马车内走了出来。
“大王到!群臣恭迎!”礼官高声喊道。
“臣等拜见大王,恭迎大王返回王都!”
“臣等拜见大王,恭迎大王返回王都!”
吕不韦、熊启带着群臣毕恭毕敬的行礼,口中高声喊道。
“免礼,这次寡人加冠一波三折,但最后幸得祖宗庇佑,忠贤辅佐才得以平定嫪毐叛乱。如今嫪毐及其同党已经伏诛,望尔等以此为戒,常怀敬畏之心。”
嬴政扫视了一圈群臣,属于帝王的威严和气场尽显,声音平淡的说道。
“臣等谨记,时刻不忘。”
面对嬴政的帝王威仪,群臣纷纷将头埋的更低,不少人更是紧张的身体有些颤抖,目光偷偷看向了最前方的吕不韦。
这番敲打之言是对谁说的?在场的人恐怕除了文信侯吕不韦之外,再没有其他人能够当得起这番话了。
不少被吕不韦举荐或是其门客出身的人愈发的不安了起来,哪怕阳光明媚,他们依旧感到手脚冰凉,担心嫪毐同党被解决之后,就是他们这些人了。
相较于这些大臣的不安,秦国宗室则是面露欣喜和激动之色,他们终于等到今天了。
嫪毐是吕不韦举荐的,参与叛变的人大多也是六国士人,哪怕在场的大臣没有参与叛变,但按照秦法的连坐制度,他们也会被牵连,这正是他们抢回朝堂控制权的最佳时机。
许青看着群臣和宗室众人的反应,心中无奈一笑,这一切果然跟他预料的一样。
历史的车轮是人性的使然,并不会根据某些改变就会让已有的事情彻底改变,不过幸好他和嬴政准备好了后手,定然不能让逐客书的事情再度发生。
群臣话音落下后,一旁的侍者拿出了嬴政写好的诏书,高声宣读了起来。
“大王诏令,右丞相熊启尽职尽责,镇定自若,平叛有功.加封昌平君,赏百金,食邑三百户。”
“将军蒙武,临危不惧进爵二等,赏赐百金。校尉王贲李信.”
一道道封赏的诏令从侍者嘴中读出,群臣听得格外的认真,大乱之后的封赏代表着今后朝堂的局势,不过听着听着他们就察觉到了不对劲。
熊启和蒙武被封赏很正常,他们两人和吕不韦一起平定了赵歇,吕不韦不赏也正常,毕竟嬴政就是要敲打吕不韦。
但直到封赏结束,群臣们也没有听到关于许青的任何封赏,他们不少人通过各种渠道得知了一些隐秘的消息,知晓许青平定嫪毐叛乱的最大功臣。
这最大功臣不赏,要么是为了后面更大的赏赐,要么是故意不提为了削弱和敲打。
嬴政要敲打吕不韦,要削弱六国士人在朝中的影响,而许青是嬴政心腹的同时,也是韩国士人出身,更是代表了博士宫内一众士人的。
群臣看了看吕不韦,又看了看熊启,最终将目光放在了许青身上。
“臣等多谢大王赏赐。”
熊启、蒙武、王贲李信等一众有功之臣上前说道。
“回宫!”
嬴政留下一句话后,便转身回到了马车之中。
“恭送大王。”
停留的队伍再度行动起来,群臣让开道路,看着队伍从自己眼前行过。
随着嬴政的王辇进入咸阳城中,章邯驱赶着关押着嫪毐的囚车从后面来到了群臣面前。
看着囚车之中蓬头垢面、面如死灰的嫪毐,群臣目光变得复杂了起来,谁能想到前两日还如日中天、大权在手的长信侯嫪毐,转眼间就沦为了阶下囚呢?
时也命也。
等到队伍彻底进入咸阳城中后,群臣才纷纷起身,看向了为首的昌平君熊启和吕不韦。
“老夫身体不适,就不入宫参加贺宴了,劳烦昌平君替老夫告假。”
不等熊启回答,吕不韦便在奴仆的搀扶下上了马车,脱离群臣独自离开了。
熊启和群臣看着离开的吕不韦,神色变得更加复杂起来了,先是嬴政的敲打,后是莫名其妙的封赏,吕不韦又像是赌气一样的离开,这让他们摸不到头脑。
见状,群臣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和熊启打了声招呼后,便跟着入城了,准备去章台宫参加贺宴。
“大王这是要做什么?计划还没有结束吗?还是说真的要对六国士人动手了吗?”
熊启看着吕不韦离开的方向,眉心微蹙,心中也开始猜测嬴政、许青和吕不韦这一手到底是干什么了?
“兄长,叛乱平定,大王加冠亲政,即将掌控朝堂,您又获封昌平君,深受大王信赖,怎么愁眉苦脸起来了?”
昌文君走到即将上马车的熊启身边,疑惑的小声问道。
自从封赏诏书宣读之后,他便注意到自己这位堂兄不太对劲了,明明是大喜的日子,反而看起来不太开心,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熊启看了一眼四周,发现周围没有其余人后,沉声说道
“事情是好事,但看放在谁身上了。”
“您觉得这是坏事?”昌文君不解的问道。
熊启看着不明所以的昌文君,脸色有些低沉,目光闪烁着。
昌文君不是局中人,所以并不知道他的顾虑。刚才的封赏看似是他大出风头,备受嬴政信赖,即将成为和许青不相上下的心腹。
但嬴政今日的所有举动根本不在他所知晓的计划之中。
反观吕不韦和许青也同样的反常,这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他熊启才是真正被当做外人的人,哪怕身在秦国的核心圈子里,但却无法融入真正的决策层中。
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如今他连小会都参与不进去,更别提掌控秦国动向,帮助山东六国和借助秦国的力量壮大自身了。
不过这些他都无法和昌文君说,因为对方不是局中人,一旦知晓这些隐情,他的境地只会更差。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事情好坏不是我们说了算的。”
“文弟,大王已经进城,你我也抓紧入宫吧。”
熊启淡淡的说了一句后,便上了马车。
车夫对着昌文君行了一礼后,便驱赶着马车离开了,留下昌文君一个人站在原地。
“什么意思?兄长不是喜欢农家和法家吗?怎么也学起道家那一套?跟昭明君学的吗?”
昌文君满脸的疑惑不解,对于刚才熊启那没头没脑的话,根本想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只能小声的吐槽了一句。
不过熊启的异样也让他嗅到了不同寻常,收起了心中的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