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边疆小斥候 > 第一卷 第145章 议和?

第一卷 第145章 议和?

    “哇哇哇!”

    当第一缕的晨曦透过门窗的缝隙,屋子里准时响起女婴的啼哭声。

    陈北快速起身,看着同样惊醒的宁采薇,和两人中间饿的直哭的女婴,一时间恍如隔世。

    这日子,过的有些……不真实!

    前段日子,还在和狄人厮杀,怎么现在就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了。

    “夫君。”

    宁采薇揉了揉睡眼惺忪的眼睛,脸色带着微微的红。

    “不好意思吵醒夫君了,我抱出去喂。”

    “再说这话,我可真要生气了。”

    “我抱出去让奶娘喂,你多休息!”陈北故意板着脸。

    宁采薇很好,只是太好了。以至于男尊女卑在她心里刻下深深的烙印,陈北想改变,尽是徒劳。

    抱起襁褓里还在哭个不停的女婴,陈北帮宁采薇掖好被子,再叮嘱两声,便推开门,掀起帘子走了出去。

    宁蒹葭带着奶娘在门外早已等候多时,出来时宁蒹葭还不忘唠叨陈北几句,怎么这么慢!

    陈北懒得跟她计较,去洗了把脸,往堡外走去。

    堡外,日子如火如荼,脱了破衣烂衫的民夫都换上一身新衣裳,在河对岸周霸的带领下,进行日常训练。

    偶尔有年轻的姑娘三五成群,抱着木盆蹲在河边浣洗衣物。

    若是看上了哪个汉子,便会红着脸,互相推搡打趣。

    随着日头高升,一车车打造好的兵器从堡里运出来,一车车酿好的酒也从堡里运出来,日子,重新回到正轨。

    看着这一切,陈北长长舒了一口气。

    只是没过去多久,一队骑兵急匆匆地往这边赶来。

    到近处陈北才发现,尽是白发苍苍的垂暮老兵。

    领头的陈北还见过,长公主还在凉州时,他时常跟在长公主身边,似是老卒营的校尉,姓顾。

    陈北主动迎上前,“见过顾校尉!”

    顾大山翻身下马,望着几眼挂在堡门前,已经风干的两具人头,叹了一声。

    陈北顺着他的目光看去,问道:“怎么了?”

    “长公主殿下专程从太安城来信,要我亲自过来告诉小堡长你,不久后若是有人来取人头,小堡长千万不要阻挠。”

    “太安城的人来取?”陈北问道。

    顾大山点点头。

    汤为民死便死了,没人会在意,也没人会替他申冤,上头很快就会再派一个新县令过来上任。

    可崔元亨身份不一般,太安城的崔氏,听说几次上朝告状,若非长公主据理力争,护国公在旁也说了几句好话,怕是官兵就要来铁城拿人!

    崔元亨的人头,陈家堡留不住,必须还回去,崔氏要厚葬!

    “我原本也没想留着过年,有人来取,便取去!”

    现在每日进出,看崔元亨的人头,陈北只觉晦气。

    前几日还想着寻个机会扔了,要不然就喂野狗,这下好了,有人专程来取,省的他费力气了。

    “还有一事。”顾大山道。

    “何事?”

    顿了顿,顾大山道:“请小堡长准备一下,随时准备进京。”

    “去太安城?”

    陈北眉头一皱,“去那里作甚?难道崔氏还要把我请进京杀不可。”

    他杀了崔元亨,崔氏不会善罢甘休,只是陈北没想到的是,崔氏要这么光明正大杀他。

    顾大山摇摇头,叹了一口气,“有长公主和护国公护着,崔氏找不了小堡长的大麻烦,要小堡长进京,是因为登城的事。”

    “朝堂上那位奸相,已经、已经……答应了和狄人的议和!”

    说完,顾大山红了眼睛,身后的几位老卒,发须愈发白了。

    “议和?咱们不是胜了吗,为何要议和?”

    陈北不解。

    登城粮草被他们尽数烧毁,凉州境内的十几万狄人大军坚持不了几天。

    大乾只需要派兵逐步收复领土即可,就算是定州也能收复。

    顾大山满腔怒火,最后都化作一声长叹,“朝堂上的事情,我不懂。”

    “我只知道,韩保全给狄人送去了粮草,狄人都退到了凉州以外,已经派了使臣,进京议和!”

    “狄人的使臣,指名点姓要打登城的人进京,甘州的李荣,已经在进京的路上了!”

    “怎的,要杀我们!”陈北大怒。

    谈判议和,他们这些粗人不懂,让他们进京,便只有杀他们这一种可能了。

    “小堡长莫要动怒,长公主殿下说,有她在,就不会让你们这些功臣寒心!”

    “让进京,那便进京,闯闯虎狼窝,看看他们究竟想要做什么!”顾大山劝道。

    陈北并未答话,只是让人取了酒,相送前来专程传话的一群老卒。

    ……

    日头西斜,余晖铺洒在金銮殿前的御阶上。

    最后回头望了一眼,站在御阶高处,身穿紫袍的瘦高人影后。

    老迈的护国公武定山,在卫凌云的搀扶下,咳嗽着慢慢离开了皇宫。

    不多时,一位身穿龙袍,十三四岁的少年,在一群太监的簇拥下,来到紫袍男人身边。

    “沈卿,亚父他今天为何生如此大的气?”

    “议和,不再打仗,不是挺好的吗?”

    “大概是因为国公爷军伍出身吧。”身穿显贵紫袍的沈鹿微微笑着,“臣也觉得不打仗挺好,两国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国公爷还活在过去,不肯向前看。”

    小皇帝点点头,说道:“沈卿说的对,其实定州没什么好的,朕听说那里是塞外,不毛之地,给狄人就给他们了,显示我大乾天朝上国!”

    “要不是你们都不许,朕还想把凉州一并给狄人,大乾只要富饶的土地!”

    沈鹿微微弯腰,夸赞道,“善!”

    “唉!”

    小皇帝忽然皱起眉头,叹了一声,“可今日朝上狄人使臣不满足,他们还想求娶我朝公主!”

    “朕舍不得阿姐嫁过去,要是能把朕不喜欢的长姐嫁过去就好了!”

    “陛下放心,臣会想办法的。”

    “嗯,沈卿对朕最好了,事事向着朕,不像亚父就会教训朕!”

    “如果有可能,朕希望沈卿是朕的亚父!”

    “臣、不敢。”

    ……

    离开皇宫,乘坐车驾回到国公府。

    “父亲,长公主殿下来了!已经等候多时!”

    武红鸾疾步走出来,从卫凌云手里接过人,小心翼翼地搀扶着。

    武定山沉默着,一言不发。

    后院的凉亭里,见到武定山的到来,长公主站起身恭敬长揖。

    “坐。”

    轻轻摆摆手,武定山在长公主对面坐下,并叫女儿武红鸾斟茶。

    看了一眼护国公身后,站的笔直的卫凌云,长公主出言夸赞道:“国公有此义子,国公府还能屹立百年!”

    “登城一战,卫将军立了不世奇功!”

    一听这话,卫凌云只觉脸红羞愧,登城的功劳,哪里是他的?

    他不过是跟在后面捡了个现成的,换作任何一个人是他都能立功。

    “算不得不世奇功,若能在登城杀了赫连远,也不会让那小子在今日的朝堂上,咄咄逼人!终是留下了祸患!”

    叹了一声,武定山道。

    进京的狄人使臣不是别人,正是左贤王赫连远!

    朝堂上,赫连远能言善辩,怼的他们这些老家伙哑口无言。

    饮了一口茶,武定山再叹息一声,抬眼道:“说吧,殿下此行何意。”

    长公主不卖关子,开门见山,说道:“奸臣当道,卖国求荣,我辈不忍国家倾覆,社稷崩塌!”

    “小女子唯愿与国公,一起对抗奸臣!还我大乾朗朗乾坤!”

    武定山忍不住咳了两下,面色发白,“你还是想入朝堂,怎的就不听劝,你一介女儿身…”

    长公主直接打断道:“有何不可?我一介女儿身凭什么不争不抢?我也从未觉得有野心是坏事!”

    “幼帝无能,宠幸沈鹿,难道国公想眼睁睁地看着大乾毁在此二人手中?”

    “我,长宁,萧昭儿,有意挽救大乾危亡,扛起社稷复兴大任!”

    “请国公,勿要再以男女之分,看轻我,否则,大乾亡矣!”

    武定山缓缓闭眼,眉头紧皱,良久,才把浑浊的双眼重新睁开,“殿下还是先想想,如何在议和中取胜吧。”

    长公主目光有神,一字一句,“已经请人入京助阵!赫连远不过手下败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