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三人,穿梭于九天之上,脚下的云海如波涛般翻滚,
偶有仙鹤衔芝,灵猿攀峰,在缥缈的雾气间若隐若现。
越是靠近乾元山,周围的灵气便愈发浓郁活跃,
甚至无需刻意引导,便丝丝缕缕地自行渗入毛孔,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哪吒趴在柔软的云朵里,大眼睛瞪得溜圆,贪婪地俯瞰着下方那从未见过的仙境景象。
只见远处群山连绵,如龙脊蜿蜒,主峰乾元山更是高耸入云,山体笼罩在一层淡淡的、流动的七彩霞光之中。
无数琼楼玉宇、飞檐斗角点缀在山峦之间,
在充沛的灵气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瑰丽画卷。
“哇!师父师父!你家好大!好漂亮啊!”
哪吒兴奋地指着下方,小脸因激动而泛红,之前的些许离愁别绪早已被这新奇壮观的景象冲散。
太乙真人捋着胡须,胖脸上满是自豪之色,呵呵笑道:
“那是自然!咱这乾元山,可是师尊亲赐的道场,在这地界,那也是排得上号的洞天福地!”
李维静立一旁,默不作声。
他的面色依旧带着一丝疲惫的苍白,但那双深邃的眼眸深处,却仿佛有漩涡在缓缓转动。
他能清晰地“听”到体内那个近乎干涸的小世界,正发出饥渴的嗡鸣。
周遭那精纯而磅礴的天地灵气,对他而言,不啻于久旱逢甘霖。
他悄然运转起一丝微不可查的吸力,如同海绵吸水般,
将那些逸散的灵气纳入体内,滋养着枯竭的经脉与黯淡的小世界。
仅仅是这片刻的汲取,便让他感觉比在陈塘关休整半日效果更佳。
飞猪缓缓降落在山门前一座巨大的青石平台上。
平台尽头,矗立着一座古朴大气的白玉牌坊,上书三个道韵流转的大字——“乾元山”。
牌坊下,两名身着青色道袍、背负仙剑的守山弟子肃然而立,
他们眼神锐利,气息沉稳,显然修为不俗。
见到太乙真人,两名弟子立刻躬身行礼,态度恭敬:
“弟子拜见太乙师叔!”
太乙真人笑眯眯地摆了摆手:“免礼免礼。”
他拍了拍身旁的哪吒,又指了指李维,语气随意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
“这是贫道新收的徒儿,哪吒。这位是贫道的至交好友,李维道友。带他们回山住些时日,指点修行,静心疗养。”
其中一名年纪稍长的弟子抬起头,目光快速扫过哪吒和李维。
在哪吒身上稍作停留,眼中闪过一丝好奇,显然对这位“魔丸”转世的师弟早有耳闻。
当他的目光落在李维身上时,则带上了一丝审视。
李维气息内敛,面色不佳,看上去并无高深修为在身,
但能与太乙师叔称为“至交”,且被带来山门疗养,想必绝非寻常。
不过,太乙真人在教中地位尊崇,他亲自带来的人,守山弟子自然不敢过多盘问。
那弟子只是恭敬地应道:
“既是师叔的贵客,自当入内。师叔请,两位请。”
太乙真人满意地点点头,不再多言,
领着李维和哪吒,迈步跨过了那象征着圣人道场的白玉牌坊。
一入山门,景象豁然开朗。
仿佛穿过了一层无形的薄膜,外界的喧嚣与凡尘气息被彻底隔绝。
一股更加精纯、更加浓郁、几乎化为实质的天地灵气扑面而来,
让人通体舒泰,仿佛每一个细胞都在欢呼雀跃。
脚下的石阶温润如玉,两旁是苍劲的古松翠柏,枝叶间有灵光闪烁。
远处瀑布如银河倒挂,轰鸣声却奇异地化作悦耳仙音。
空气中弥漫着奇花异草的馥郁芬芳,深吸一口,便觉神清气爽,连李维那沉重的伤势似乎都轻了一分。
沿途所见之人并不多,大多行色匆匆,或御剑飞行,或乘坐异兽,
偶有相遇,见到太乙真人,
无不驻足行礼,口称“师叔”或“师兄”,神态恭敬。
整个乾元山都笼罩在一种宁静而专注的修炼氛围之中,仿佛外界的纷扰与此地全然无关。
“嘿嘿,咱这地方不错吧?”
太乙真人得意地介绍道,
“平日里弟子们大多在各自洞府或传功殿静修,若非大事,很少在外走动。清静,正好适合道友你养伤。”
李维微微颔首,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沿途的景致,实则内心早已掀起波澜。
他感受到的不只是灵气的充沛,更是此地所蕴含的、源自圣人的大道规则痕迹。
那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力量残留,
对他理解和修复自身的规则之力,有着难以估量的好处。
哪吒更是如同脱缰的野马,看什么都觉得新奇。
他一会儿指着远处在云中嬉戏的仙鹤大叫,
一会儿又想去捞溪水里那些闪烁着灵光的锦麟,被太乙真人哭笑不得地拽住。
“莫要顽皮!这山里的东西可不能乱碰,有些是看守药园的灵兽,凶得很!”
穿过几片仙雾缭绕的竹林和药圃,一行人终于来到了一座位于半山腰的幽静院落前。
院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匾额,上书“金光洞”三个古朴大字。
这里,便是太乙真人的修行居所。
院落不大,却布置得极为雅致。
几间竹舍临崖而建,推开窗便能俯瞰云海翻腾,远眺群山如黛。
院中有一方小池,池水清澈见底,几尾灵动的龙鲤在其中游弋,吐出的泡泡都蕴含着灵气。
最引人注目的是院角一株虬枝盘结的老松,树冠如华盖,松针翠绿欲滴,散发着浓郁的生机。
而此地的灵气,更是外界的数倍之多!
浓郁的灵气几乎化作了淡淡的雾气,缭绕在竹舍之间,呼吸之间,尽是精纯的能量。
“到了,这便是贫道的寒舍。”
太乙真人推开竹舍的门,做了个请的手势,
“道友且在此安心住下,不必拘束。”
进入主厅,陈设简单,一桌数椅,一蒲团,一香炉,仅此而已,却自有一股清净无为的道韵流转。
太乙真人招呼李维和哪吒坐下,自己则忙活起来。
他先是取出一套看似朴拙的紫砂茶具,又从腰间的一个小葫芦里倒出几片翠绿欲滴、形状如雀舌的茶叶。
指尖一点,一缕三昧真火燃起,悬于壶底,顷刻间,壶中灵泉沸腾,
一股难以形容的清香瞬间弥漫开来,闻之便觉灵台清明。
“来来来,尝尝贫道这‘静心明道茶’,虽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宝贝,但对稳固神魂、涤荡心尘颇有奇效。”
太乙真人殷勤地为李维斟上一杯。
那茶水色泽澄碧,灵气氤氲,仿佛有微小的道纹在其中生灭。
接着,他又像变戏法似的,从另一个储物法宝里取出几样灵果。
有红得剔透、宛如玛瑙的“朱果”;
有紫气氤氲、雷纹隐现的“雷杏”;
还有几枚青翠欲滴、散发着冰凉气息的“冰玉梨”。
这些灵果刚一取出,厅内的灵气浓度便又上升了一个台阶,果香与茶香混合,沁人心脾。
“还有这些果子,都是山里自己长的,道友尝尝鲜,对恢复元气有些裨益。”
李维看着眼前这足以让外界修士打破头争抢的灵茶仙果,心中暗叹圣人道场的底蕴深厚。
他并未推辞,道了声谢,便先端起茶杯,轻轻啜饮一口。
茶汤入口微苦,随即化为甘醇,一股温润的热流顺着喉管滑下,迅速扩散至四肢百骸。
这股热流所过之处,那因力量反噬而带来的、深入骨髓的隐痛,竟真的被抚平了一丝。
更重要的是,他那因透支而萎靡的神魂,仿佛被浸泡在温暖的泉水中,传来阵阵舒适之感。
“好茶。”李维由衷赞道。
他又拿起一枚朱果,放入口中。
果肉甘甜多汁,几乎无需咀嚼便化作一股精纯而温和的暖流,涌入丹田,
随即被他那饥渴的肉身和体内小世界贪婪地吸收。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一丝丝微弱的生机正在被重新点燃,
虽然相对于他庞大的亏空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但效果远比自行汲取天地灵气要明显得多。
哪吒更是早已抓起一个冰玉梨,“咔嚓”咬了一大口,冰爽清甜的汁液让他舒服地眯起了眼睛,
一股凉意游走全身,让他因初来乍到而兴奋躁动的气血都平复了不少。
太乙真人见李维神色舒缓,心中也安定不少。
他陪着饮了一杯茶,开始主动介绍起师门情况,语气中带着自然而然的亲近,仿佛李维已是自己人。
“道友想必也看出来了,咱这乾元山,乃是玉清元始天尊门下。”
太乙真人主动说道,
“家师他老人家,如今正在玉虚宫内闭关,推演并修订那‘封神榜’。”
“封神榜?”